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是从农村、农业、农民开始起步跋涉的。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人类扬弃农业、走出农村、摆脱农民,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时代特征,标志着新的经济模式对旧的经济模式的置换。在目前的工业化国家,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都在10%以下,而城市人口在各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则都在60%以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尺度,而一个国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又是衡量该国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然相应要求发展城市化。目前,我国应当大力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这是因为:①加快农村城市化是适应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当今世界,城市化已成为伴随工业化、现代化而出现的一种世界范围内强有力的发展趋势。19世纪初,全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3%左右,到80年代已达到42%。据联合国预测,本世纪末世界50%的人口将生  相似文献   

3.
一、 城镇化是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温州市农村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小城镇蓬勃发展。全市建制镇从 1978年的 18个发展到目前的 146个,建制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 70%左右,集镇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 80%以上。全市建制镇已形成以 30个经济强镇为龙头骨干的城镇化群体。伴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温州市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 1978年的 63.8%下降到 1997年的 10 1%;而…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01年,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由1952年的20.9%上升到50.9%,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由7.4%上升到29%。党的十六大把“基本实现工业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重要观点导读: ◆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以现代新型工业的发展为核心,以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城镇群体为载体,以现代农业科技和生产经营方式广泛运用为特征,以工业产值和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农业产值和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城镇社区相对扩大,城镇现代文明、现代生产经营、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为主要标志,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调整城乡关系: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用适用技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根本的改造,将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化和现代化轨道。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时期,应该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否则工业化将会受到农业发展的严重制约;调整城乡关系要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工业化水平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人均GDP、城镇化率、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恩格尔系数等六项指标作为衡量城市圈工业化水平的评价标准。武汉城市圈工业化水平测度的结论是:武汉城市圈整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起步阶段:武汉市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加速阶段,具备向后期发展的潜力;黄石市、鄂州市和潜江市均处于工业化中期的起步阶段;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挑市和天门市均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仙桃具备向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客观要求。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分析探讨。 一、粗放型经营——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增加值率逐年下降,农业宏观经济效益不高 1994年,全省农业增加值率为 50. 3%,比 1978年下降 14. 6个百分点,比 1985年下降 17. 5个百分点。“八五”前四年,农业增加值率环比下降的百分点分别为1.8、1.0、2.4、5.7。与此相反,农业中间消耗逐年上升,占农业总产出的比重由1985年的32.2%增加到1994年的49.7%。据钱纳里等人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一书中的研究,当人均GNP增长到400美元后,农业物耗占农业总产出的比重增加到 32.2%,当人均GNP增长到1500美元进入工业化末期时,这一比例增加到 45.8%。我省目前人均GNP约为800美元,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物耗比重已达46%以上(不含中间劳动消耗),显然偏高。“六五”时期,全省农业增加值年递增速度仅比中间消耗低0.3个百分点,“七五”低6.7个百分点,到“八五”前四年两者的动态差距猛增到13.7个百分点,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反差愈来愈强烈。 (二)生产成本上升,农业微观经济效益下降 1980——1994年,全省化肥施用量年递增6.1%,而同期粮食亩产仅年递增2.8%。据六十年?  相似文献   

9.
<正>苏北是全省的重要粮、棉基地,盐城的棉花,淮阴的粮食都分别位居全省第一。苏北还是全省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苏北在全省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苏北非农化、工业化仍然任重道远 苏北农村现今仍处于农业向工业化转换的阶段。农业人口占84%以上。淮阴市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产值40%左右,苏北的农业总产值占全省农业总户值50%。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力65%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还是一个严重的任务。 应该看到,苏北崛起为新的商品粮棉基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苏北粮棉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状态。60年代末,淮阴粮食单户一直没超过100公斤,人均占有粮240公斤。徐州农村为淡水走廊,易旱易涝。现在,徐州农村已成为新的商品粮棉基地。盐城棉花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淮阴成为全国第二粮食大市,1978年粮产量为313万吨,1993年达592万吨,增长89%。1994年苏北农业生产总值为407.81亿元,占全省的49%。苏、锡、常仅为146.42亿元,占全省的17.6%。苏北是苏南的2.8倍。农业大发展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 现在问题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经济发展的方向依然停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发展模式的衡量主要是通过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城市化率和工业化比较而确定的。根据国家统计局2001年的统计公告,到2000年末,我国城镇化率鸡为32%,农村人口所占比重接近70%,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达49.8%,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仅为18.2%,非农化率(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80%。比较而言,我国农化水平超过城镇水平约50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超过城镇化水平接近20个百分点,与工业化和非农化发展水平相比,我国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1.
城乡分割体制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云伦 《财经科学》2002,(5):122-123
城乡分割体制形成后一实施就几十年不变,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极为严重的桎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各种障碍的总根源.我国经济结构由解放初期农业产值占社会生产总值的70%的农业国变为现今农业仅占社会生产总值的16%,工业产值占绝对比重的工业国,而农村人口却没有随着工业化进程相应城市化.  相似文献   

12.
(一)农业劳动力数量指标的比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长期的二元经济模式造成大量人口居住农村,到1999年农村人口仍占全国总人口达74.49%;基数大、增长快,现已成为农村人口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主要原因。其同美国相关比较如下: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自1980年以来,虽然中美两国农业劳动力占国家总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都有所下降,但中国的下降幅度不大,从1980年到1990年10年间才下降2个百分点,而美国同期却下降达2.77个百分点;并且就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来看,从1980年到1994年的15年间,美国农业从业人数呈逐步下降态势,而中国却净增…  相似文献   

13.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惯例,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该国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该国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人了老龄化社会。从2000年开始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2008年底我国现有人口132802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5989万人,占总人口的12%,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956万人,占总人口的8.3%。今后一个时期,老龄人口还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我国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比例高于城市,将直接导致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社会供养系数上升,家庭功能下降,社会负担加重,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加上青壮年农业劳动力进城务工,务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农业科技难以普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阻碍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村特别是沿海地区,已出现三个重大变革: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农业正在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农村劳动力已有70%左右转入以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工农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主要标志是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沿海地区已逐步进入了以农业产业化为标志的农业现代化的新阶段。这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并逐步迈向农业产业化将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和示范效应。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新的矛盾又突出了,主要表现:一是小生产与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者持续低工资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经历了工业化的起飞阶段,经济持续高增长了30年,但近十几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93年的55.6%下降到2007年的39.74%.压低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资本优先积累,长期维持劳动力低成本的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经济赶超式发展战略.政府通过几乎完全开放的农产品贸易将农产品价格压制在较低水平,以及对农业的投入和保护不足,制约了农民的收入增长,降低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幅度.长期的劳动力低成本使得低素质劳动密集型行业过度发展,抑制了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降低了对知识型和技术型劳动力的需求,阻碍了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提高的步伐,也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形成全社会低工资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顺德市桂洲镇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第一个浪潮中迅速崛起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明星镇。在80年代末,桂洲镇已初步实现了农村工业化第一阶段任务,一个9万人口小镇,199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3.5亿元,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比重超过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提前10年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桂洲镇同沿海开放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随工业化的出现而伴生的一种现象,人类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的数量、规模显著增长。有学者在1987年从人口计量角度做了全球统计,揭示了一条规律,(全球)工业劳动人口比重每增加1%,则有可能引起城市人口增加1.8%,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正向关系。另一方面,农业部门的生产率的提高,也是城市化的一个基础。因为城市化过程,也是农村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加入城市产业队伍的过程,在农业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在转移出剩余劳动力之后,总产出不致下降,保障对非农业的产品贡献和劳动力要素贡献。  相似文献   

18.
江苏、浙江两省的经验表明,乡镇企业的充分发展是解决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是实现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2002年,农业人口为4272郾9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1郾36%;乡村从业人员为2266郾0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65郾81%。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都非常艰巨。因此,借鉴江苏、浙江经验,实现湖北省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是当前湖北省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湖北省乡镇企业与江苏省、浙江省乡镇企业的发展差距(一)湖北省乡镇企业与江苏、浙江乡镇企业发展的总体差距。市场…  相似文献   

19.
吕雁琴 《经济师》2003,(2):64-64,66
现代科技革命已经席卷全球。面对新的严峻挑战 ,要加快我国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必须确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互补并进 ;全面启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以人口为中心 ,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家庭联产承包以来,苏州市农业保持了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移,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提高农业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发达地区经过多年探索找到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