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对诗歌朗读欣赏中所蕴含的审美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诗歌朗读欣赏中要注意发掘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等审美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婉约词风代表的李清照,丰富了词的审美内涵,提升和拓展了词的审美品格,创作了不同形态的“美”,有清新素雅、浑然天成的自然美;如玉连环、如转丸珠的流动美;含蓄幽折、意与景谐的浑融美;凄清寂寥、忧愁怨悱的“悲慨”美。在审美的词文里倾诉着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历程。本人拟从审美鉴赏的角度来探讨其不同形态的“美”。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原始时代的《弹歌》到今天五千多年的时间里,产生了诸多如《诗经》、《楚辞》等优秀的民歌作品,共分为山歌、田歌、劳动号子、小调和双声五个种类,它们已成为劳动人民亲密的伴侣。民歌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教育与传承功用,人生礼仪功用,祭祀与驱邪功用,交际功用等。  相似文献   

4.
皖南民歌的歌词具有质朴形象的语言美、清新自然的意境美、传承了楚文化的浪漫美和吴文化的阴柔美.展示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对皖南民歌的传承、发展和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数学和美学看似是不相关的两门学科,实际上数学中体现的美和美学具有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和谐。数学体现的美主要有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对称美、统一美等特点。本文主要从美学的一般涵义,数学美的特征两个方面论述美学和数学体现的美,以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时间角度来看,设计美可分为古典、新奇和动感等类型。古典之美强调的是回到古代的经典样式或重现古代设计的精神,新奇强调的是超越时代的限制从未来获得灵感,这两者都体现出对当前的常见生活形态的一种否定,都有自觉的时间跨越性与对日常平均状态的超越性。而动感则更多地是直面当代的日常生活体验,是对此时此刻的人生的正面肯定,它源于机械之美,最终又超越了机械之美,而成为人之美的外在显现。  相似文献   

7.
数学之美是看不见的,它隐藏在大众的视线之后,所以常常受到忽视。本文认为:数学的美是深刻的,它已融化到所有的艺术之中,数学的美又是有所表现的,它表现在简单、对称、完备、统一、和谐与奇异,如果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数学之美,进而懂得欣赏它,则必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结论等的理解与认识的深化。数学教育价值中的美育价值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旅游表演中的民歌现象呈现出种种类型。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归类。从民歌演唱方式上看。有原生型、雅化型、流化型、复合型、互动型等,从民歌来源方式上看,有本地型、外地型、混合型、创作型等。对这些类型作分析研究,能更好地利用民歌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并能使民歌在旅游环境中获得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编当涂民歌《打麦歌》是在传统民歌基础上改编而成。新编的《打麦歌》在民歌的旋律主体框架、调式调性及旋法基础上进行了曲式结构上的扩充、旋律幅度的增减,既保证了当涂民歌原生态的风味和旋律,又适应现代音乐审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情因景生,主观的情感与客观自然交融互渗,成就艺术的意境。诗文的意境美表现为诗情、画意、哲理。诗文的意境从审美功效上可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意境创构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钦州汉族情歌与《诗经》情歌一样,都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但地域的不同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表现形式看,《诗经》情歌体现出阴盛阳衰的特点,钦州汉族情歌则是阳盛阴衰;从艺术形式看,《诗经》情歌篇幅较长,多以重章叠句出现,钦州汉族情歌则篇幅较短,多以双关谐音出现;从语言上看,《诗经》情歌用语雅致,没有方言特色,钦州汉族情歌用语通俗,体现鲜明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12.
海南的自然美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自然美总体上最根本的特征是:热带的、海岛的、荒野的大自然之美。应该确立自然美在旅游审美资源中的核心地位,制止来自人工化、人文化、人居化等形式的有形的破坏和来自审美提示方面的无形的破坏,包括稀有的原始田园风光、红色娘子军故事等等在内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应该以同自然美高度协调为原则。  相似文献   

13.
孔子论美     
孔子眼中的"美",主要指自然美、人格美、艺术美,其美学思想主旨是"尽善尽美"的观点,"美"与"善"的关系是其美学思想的核心。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美善同一观;二是美的形式与善的内容相统一的美善对立统一观。孔子所开创的"比德"思维方式,在美学史上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编辑审美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编辑审美实践活动过程。发现美→选择美→创造美是编辑在审美实践中所遵循的审美规律。这条审美规律是从编辑实践中来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文学艺术中的变形美和残缺美,认为变形和残缺也是一种审美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美不仅包括自然美、社会关、艺术美,还包括了科学美。高等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如何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把科学美的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中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因此,本文就科学与美的关系以及科学美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作了一些分析和论述,旨在推动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龙图腾以其起源的神秘及丰富多变的造型而极具神秘美,由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及与佛、道相关联而显示出神性之美,它被赋予的丰富精神内涵及众象兼容的外形,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包容的魅力,走进龙图腾,我们珍藏其形式美,享受其混沌美、朦胧美,感受其飞动美、力象美,理解其克实美.龙图腾,真正的东方奇葩,华夏之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艺术歌曲很早就在民间萌芽,历经各个时期音乐家和文人的发掘发展,在魏晋时期初见端倪,宋代得到极大发展,并最终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 :唤起审美鉴赏是意境审美价值之一。具体体现在 :一、意境能唤起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 ;二、意境能唤起对人美的审美欣赏 ;三、意境能唤起对艺术美的审美鉴赏。本文通过实例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