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抗生素使用中的价值。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PCT组,各60例。PCT组结合PCT检测结果指导患者应用抗生素,对照组则由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发展判断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效果。结果 PCT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因诊断、分层级监测治疗、预后评估提供依据,为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强度及降低医疗总费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29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符合标准的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三拗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23例(74.19%),显效5例(16.13%),有效3例(9.68%),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临床控制15例(51.72%),显效5例(17.24%),有效7例(24.14%),无效2例(6.90%),总有效率93.10%。两组比较,临床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9.68%。结论三拗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66例,将其分为试验组92例与对照组7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基本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患者雾化吸入利多卡因1h后,PaO2和氧合指数较同时期对照组升高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4天,咳嗽、咳痰和喘息症状均有所缓解,试验组患者咳嗽和喘息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AECOPD中,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可早期改善氧合,缓解患者咳嗽和喘息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参麦注射液联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43例)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患者(43例)给予单纯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其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4%,对照组总有效率7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其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AECOPD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行西药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为6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ECOPD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38例,对入选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药物使用情况、用药过敏史、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参考国家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其因果关系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使用的药品种类相关。138例患者中68例停药后治愈,占49.3%,70例经对症治疗后显著好转,占50.7%。其中,102例对原有疾病的治疗影响较小,占73.9%,28例病程延长,占20.3%,8例病情加重,占5.8%。结论医护人员应根据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用药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APACHEⅡ分数患者的病死率与插管率等进行观察。结果 APACHEⅡ评分<10分组患者病死率为10.0%,插管率为10.0%;10~19分组患者病死率为25.0%,插管率为12.5%;20~29分组患者病死率为50.0%,插管率为41.7%;≥30分组患者病死率为78.6%,插管率为64.3%,4组患者的病死率与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ECOPD患者来说,应用APACHEⅡ评分体系具备明显的临床效果,可以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8.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1],是老年人常见的肺部疾病,易迁延不愈.多由于气候变化(春、冬季节)或上呼吸道感染时,引起急性发作和病情加重,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甚至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究慢支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入的60 例慢支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记录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60 例患者中效果显著42 例,效果明显14 例,无效4 例,治疗中无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慢支急性加重期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联合用药,同时给予止咳祛痰、平喘的药物,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量阅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近年文献,从而总结COPD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进展,为一线临床提供科学的参考。通过分析得知,COPD在西医角度治疗时,仍以抗炎、扩张支气管、促排痰及全身激素冲击等治疗为主要手段,虽然能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不能有效延缓患者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且治疗费用高,易复发。而从中医辨证思维来看,肺、脾、肾三脏虚损是COPD稳定期的内在本质,外邪、痰浊、瘀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主要病理表现,治疗上讲究辨证论治,总而言之,中医联合西医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住院率及致死率,所以临床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COPD,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是单一西医或中医治疗所不及的,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及药敏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本组全部患者都行痰标本采集,采集前应先用双氧水或清水漱口数次,然后再在痰培养标本盒内吐出无菌的痰液吐,送细菌室检验。结果本组患者共培养获得的病原菌有116株。26例(20.31%)是属于2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位居首位。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对青霉素有较高耐药性。结论临床上应该加强药敏监测,开展药敏试验,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细菌耐药情况,进行联合用药,轮换使用,以此来大幅度减少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1.
对临床呼吸系统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较为多发和常见,若不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无创性的特点,可在疾病早期应用,操作方便,无明显并发症,避免了气管插管痛苦,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临床需进一步研究,以促进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选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AECOPD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1组(观察组75例)与A2组(对照组75例)。A2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甲泼尼松龙治疗;A1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后在相关指标方面表现的差异性。结果两组AECOPD患者完成7 d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动脉血氧分压(Pa O2)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AECOPD患者选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万托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AECOPD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A组患者给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失衡、止咳化痰药物依照病原学和病情而定。B组在A组上加用5ml生理盐水+2.5ml万托林雾化吸入;C组在A组上加用5ml生理盐水+2ml布地奈德雾化吸入;D组在A组上加用3ml生理盐水+2ml布地奈德+2.5ml万托林雾化吸入;各组治疗疗程均为7~10d,每次15~20min,3~4次/d。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0.00%;B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33%;C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0%;D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单用布地奈德或万托林来对AECOPD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不显著,而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则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途径和时机。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手术治疗的患者91例,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给药和术后24 h后用药的概率相对较高,分别占36.1%、52.7%;其中7例出现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占7.7%,无1例术后感染症状出现。结论严格遵循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于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做好预防用药工作,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再应用抗菌药物经静脉给药治疗,以提高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与利伐沙班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Ⅰ)、凝血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血清cTnⅠ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cTnⅠ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甲泼尼龙与利伐沙班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能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凝血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就制霉菌素甘油联合碳酸氢钠预防口腔霉菌感染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均在祛痰、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进行雾化吸入后,对照组采用10~20 ml温开水,同时漱口1~2 min;观察组采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同时将舌面和口腔黏膜涂抹上制霉菌素甘油,一日内禁饮、禁食。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咽拭子霉菌涂片阳性例数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3.85%)呈现出阳性,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21.43%)呈现出阳性。两组阳性率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ECOPD患者若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则必须要加强期口腔护理,涂搽制霉菌素甘油及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药物费用低、用量少,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可达到有效预防口腔霉菌感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提升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舒兰矿业(集团)总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肾内科住院的550例患者,对其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5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79.3%(436/550),其中治疗性用药196例,预防性用药198例,预防+治疗联合用药42例;对196例治疗性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出现感染部位分析发现,尿路感染102例,呼吸道感染50例,皮肤感染及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20例;对436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用药评价,220(50.5%)例用药合理,174例(39.9%)基本合理,42例(9.6%)不合理。结论通过对肾内科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促使抗菌药物应用更加合理、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50例,全部康复出院,且病情稳定3个月以上,对本组患者随访1年中由于病情急性加重再次入我院的患者达到了42例,另外再选取健康体检者15例进行健康对照。对健康对照组和COPD组患者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结果 COPD组患者在急性加重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急性加重治疗后、病情稳定>3个月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OPD组在病情稳定>3个月的各项指标水平与急性加重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CRP指标外,COPD组在病情稳定>3个月、急性加重治疗后的其他指标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OPD特别是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时对血清CRP进行测定,并且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及时观察,完全有助于对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及时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补肺固本汤联合常规疗法对肺脾气虚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乐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肺脾气虚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肺固本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更高(P<0.05);试验组咳嗽、咳痰、气促、喘息评分更低(P<0.05);试验组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更低,α1-抗胰蛋白酶(α1-AT)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症状严重程度及发生频率、症状引起的活动受限、对日常活动的影响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半年内试验组急性发作次数较少(P<0.05)。结论 补肺固本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肺脾气虚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症状,提高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参芎葡萄糖与低分子肝素两者联用在慢性肺心病患者加重期高凝状态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处在急性加重期的慢性肺心病高凝状态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采用参芎葡萄糖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流指标,对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下的慢性肺心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