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基于近似理想需求系统(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AIDS)模型,对北京地区城镇与农村(城乡)居民六类食物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并分别估算出北京城乡居民对各类食物需求的自身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和支出弹性。结果表明:北京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具有差异性,其中,城镇居民更具有食物消费的现代化特征;城乡居民对六类食物的需求皆缺乏自身价格弹性;与城镇居民的交叉价格弹性相比,农村居民的非休闲类食物需求对休闲类食物价格的变化反映比较敏感;北京城乡居民对粮食、肉禽和蛋类皆缺乏支出弹性;城镇居民更重视休闲食物的消费,而农村居民更重视蔬菜的消费。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修正的AIDS模型,对2001-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的食物消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粮食、油脂类、蛋类、菜类是城镇居民的重要必需生活品,其需求量对价格反应不敏感,刚性消费特征明显;奶类仍是低收入户的奢侈品,不同收入组间肉禽类消费支出弹性没有差异;肉禽类、酒类和奶类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相对比较敏感;粮食、肉禽类等价格变动对其他食物需求量影响较大,但其影响程度随收入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肉禽类、酒和饮料、干鲜瓜果价格变动对其他食物需求量有较大影响,而粮食、肉禽类、菜类等的需求量受其他食物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的需求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扩展型线形支出系统,通过求解中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及其不同品种食用植物油之间的需求价格交叉弹性,揭示中国城乡居民食油消费与食油价格、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纯收入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食用植物油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情况在我国甚至是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近年来蔬菜、肉禽等鲜活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农产品一方面是农户增加经济收益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是消费者日常消费的一项主要支出。  相似文献   

5.
张靖 《中国市场》2013,(4):30-33
本文以山西城乡居民消费质量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消费结构作为切入点,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作为研究工具,计算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以及价格弹性,对转型期山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消费质量以及消费热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均有待优化,城镇居民消费质量不高,享受发展型消费比重偏低,以基本需求为主;农村居民消费整体较弱,同样以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主,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有待优化与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价格弹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与各项消费支出高度相关;农村居民各项消费需求自价格弹性都为负值,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交通通讯、居住、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农村居民各项消费需求互弹性都小于0,互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自价格弹性绝对值;各类消费品价格变动对交通通讯需求量影响最大;食品价格变动对其他各类消费品需求量影响最大。最后提出降低交通通讯、居住、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价格、调整食品价格,使食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ELES模型和《中国统计年鉴》中我国城镇居民1993年-2010年和农村居民2002年-2010年数据,估算了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自价格弹性,发现一些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扩大内需和优化消费支出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2016年3月北京市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8.89%,环比上涨0.33%。1-3月累计指数上涨10.27%。7大类商品4涨3降,其中,食用油、肉禽、蔬菜和水产品4类价格指数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粮食、鸡蛋和水果3类同比下降。环比价格指数显示:7大类商品3涨4降,除粮食类、蔬菜和水果价格有所上涨外,其余食用油、肉禽、鸡蛋和水产品4类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1995-2010年我国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城乡面板数据,建立动态GMM估计法,检验持久性收入、暂时性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医疗、教育和住房支出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有较强挤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住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支出、教育支出负担相对城镇居民较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协整方程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转移收入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不同,发现转移收入已成为城镇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已发挥了正常的影响作用,但对农村居民的长短期影响都很小。转移收入的城乡差距,正是造成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重要原因。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力度,减少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促进内需增长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城乡居民食品消费行为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城乡居民在食品消费总支出、消费种类、消费数量、增长速度上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其收入水平存在差距。优化北京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要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食品市场,增加食品种类,保证食品质量;大力发展餐饮业,提高服务水平;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尽可能使居民的不同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相似文献   

12.
区域差异、民生支出与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最优消费行为理论分析框架下,考虑我国区域差异中城乡居民消费的特点,将政府民生支出引入消费函数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中国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政府民生支出与居民消费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民生支出与居民消费存在正向关系;政府民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政府民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表现为中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各地区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大于民生支出对消费的影响。因此,今后政府民生支出应向农村居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倾斜,以促进居民消费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3.
罗志红  朱青 《商业研究》2012,(10):126-131
居民消费公平直接影响社会公平与经济公平的实现,对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财政分类支出与城乡间、地区间居民消费支出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提出,1980-2010年期间经济建设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居民消费差距;共享发展支出长期不均衡发展扩大了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消费差距;行政服务支出只是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而与地区间消费差距的形成无关。因此,需进一步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居民消费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完善的农村流通体系有助于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当前,我国农村流通体系仍然存在着市场分布散乱、管理体制不到位、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流通环境较差等弊端。通过打造"农产品进城"和"城市商品下乡"的农村双向流通渠道,可以解决农村居民"买难卖难"的窘境,能够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政府应加强农村商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发展农村连锁经营业,完善售后服务,以加快构建农村双向流通体系,促进农民消费。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我国2001-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贸易引力理论为框架,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时空效应下的我国蔬菜区域流通的时空相关性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蔬菜区域流通具有显著的时空相关性,存在较强的时间动态惯性和空间关联特征,表现在地区自身发展存在连续性;相邻地区存在互补效应;蔬菜输出地区蔬菜生产劳动力、土地、输入地区城镇总人口数以及农产品流通效率对蔬菜区域流通有正向影响,蔬菜输出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蔬菜生产价格指数对蔬菜流通有负向影响。其中,代表需求潜力的城镇人口数对蔬菜流通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1998-2010年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时序变化与变动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比重呈现明显的四阶段特征,并且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但消费结构变动幅度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投资和出口在江苏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特别重要角色,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在持续下降。作为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江苏的公共支出并未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挤入效应。江苏公共支出转型总体上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但也存在相关的问题。因此,应加快推进公共支出转型,增强江苏经济增长的消费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山东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展趋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商品供求关系的转变,培育农村市场、开发农民消费需求成为学界和政府谋求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焦点。深入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演变过程,对于正确认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层次性变化规律、揭示消费市场的未来变化趋势,针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情况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例举现阶段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运用线性支出扩张模型及恩格尔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边际分析、恩格尔系数分析和弹性分析三个方面,分析山东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旨在提出提高农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产量与收购价格的因果关系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龙  成定平 《财贸研究》2005,16(2):23-27
近几年,中国农产品产量一直徘徊不前,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刺激农民务农积极性,一直被视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对农产品产量与收购价格进行实证检验极为必要,本文使用格兰杰因果方法检验八种农产品的产量与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产量基本不会影响收购价格,粮食、油料、干鲜果、水产品的一阶滞后收购价格与其产量有因果关系,其余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与产量的因果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