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粮食市场多元化给农发行收购资金管理增加了难度。粮食实现市场化后,凡经过资格认定的用粮单位,都可以直接收购,这从根本上打破长期以来粮食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粮食购销市场成分多元化。这样,一是农发行要给新人市用粮单位发放收购和储备贷款,原本人员就少、工作任务繁重的基层农发行的信贷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二是多渠道收  相似文献   

2.
靖江市农发行自成立以来,在做好粮油收购资金供应工作的同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支持粮食企业开展调销业务,银企携手走出了一条“双赢”之路。至2000年6月累计发放调销贷款76463万元,支持粮食企业销售粮食65329万公斤,实现利润487万元。农发行收回不合理占用贷款2632万元,收回企业欠息166.7万元,使该行经营效益有了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管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农发行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与库存监管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的逐步放开,农发行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农发行的贷款支持对象由政策性粮油向政策性与经营性粮油相结合转变,贷款风险的承担主体也发生了变化,由政府财政承担转向政府、企业按贷款性质承担。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管理及库存监管风险防范是农发行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工作需要准确把握的关键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广西农发行系统的存量粮食贷款中,历年高价位粮食库存占比较高.受近年来市场粮食价格逐年下滑的影响,这些库存粮食的潜亏有扩大趋势,相应的粮食贷款风险也在不断增大.近年来,农发行玉林分行在加强粮食贷款封闭管理的同时,注重粮食贷款的风险管理,在深入分析粮食市场情况、摸清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果断措施,督促粮食企业加大对库存粮食的压库促销、推陈储新力度,不仅有效化解了粮食贷款风险,还促进了粮食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为粮食企业带来较好的经营效果,达到了银企双赢的目的,也为农发行系统化解粮食贷款的潜在风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赵旺  张维 《山西金融》2003,(6):58-58,72
随着部分粮食购销市场的放开,国家的有关粮油管理政策作了大的调整,粮油企业的经营逐步按市场规则进行运作,农发行非保护价粮食贷款也应运而生,对于多年来一直靠国家政策和补贴的农发行来说,无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直接给农发行信贷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近两年的改革发展,农发行正在从过去纯粹粮棉油收购贷款经营向多元化、多功能的经营支农贷款过渡,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粮棉油加工企业贷款、其他粮食企业贷款和粮棉油转贷款等商业性贷款业务在农发行贷款中的比重迅速增加,种子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也陆续开始营运,农发行将在三农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随着商业性贷款经营的不断扩大和延伸,如何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已经被放在农发行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贷款利息收入是农业发展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政策性资金被粮食企业有偿使用的价值表现形式,贷款收息管理是农发行经营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从农发行的经营状况来看,贷款收息率低,贷款利息不能按时足额收回,导致信贷资金供应不足,系统内借款不能按时上划总行,造成农发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利息增加。影响着全行的财务状况,制约着农发行业务发展。本试就加强农业发展银行收息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前,粮食收购贷款与粮食库存管理所存在的各种不协调,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发地的封闭运行管理,为使两者之间尽可能实现最大限度的统一和协调,必须做到,严把贷款发放关;严格库存管理;提高粮食库存管理技能;建立财政拨补款项制约机制;统一农发行的收购贷款管理办法和财务收息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收购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直接拉动了非保护价粮食经营活动质与量的不断提升。非保护价粮食贷款供应与管理已经成为一些基层农发行目前粮食信贷业务的主体,成为进一步履行好农发行现阶段基本职能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对当前非保护价粮食贷款管理的难点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发行总行商业性贷款业务范围的放宽,农发行商业性贷款业务也逐步从粮食龙头企业拓展到林业龙头企业、粮油合同收购贷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等领域,为充分了解本地区农发行商业性贷款业务开展、风险等情况,笔者以牡丹江市农业发展银行为例,对开展商业性贷款业务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张国华 《现代金融》2001,(11):21-21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的加,基层粮食收储企业的粮油收购资金来源逐渐由单一的农发行贷款向多元化筹资趋势过渡,主要形式为:一是收储企业内部职工自发集资,自主经营粮油购销业务。二是收储企业垫付少数自有资金,开办了“即购即销”粮食经营业务。三是收储企业单独或县(区)粮油购销总公司集中,向商业银行短期借贷,专门经营退出保护价粮食品种的购销。四是收储企业与用粮单位签约合作,由用粮单位提供资金,委托收储企业代收粮食。  相似文献   

12.
《新疆金融》2007,(B11):129-134
自2004年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以来,农发行业务范围逐步拓宽。继开办粮油加工企业、粮棉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之后,2006年7月27日,银监会批准农发行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扩大到农、林、牧、副、渔整个农业领域,并同意农发行开办农业科技贷款,这是自1998年业务划转后农发行业务范围的一次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3.
加强粮油收购资金贷款管理,实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是国务院赋予农业发展银行的重要任务,也是农业发展银行的建行宗旨和基本职能,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政策已实施了几年,从目前执行情况看,成绩是主要的,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粮食企业挪用收购资金的问题基本消除;第二,新发放的收购贷款与新收购的粮油价值保持一致。第三,除必要收购费用外,银行贷款不必为企业垫付费用;第四,理顺了企业,财政和银行之间的资金关系,第五,银行收贷收息比例大幅度提高,改善了农发行自身经营状况,减轻了中央财政的负担。  相似文献   

14.
3.7亿粮食贷款被挤占挪用的制度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经》杂志曾报道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榆树市支行3.7亿元粮食贷款被挤占挪用。事实上,该报道反映的政策性贷款被挤占挪用问题仅是冰山一角。农发行自1998年3月专一履行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职能以来,与各地国有粮油贷款企业(以下简称国有粮企)一直存在着监管与反监管的问题。政策性粮棉油贷款被挤占挪用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仅从诚信缺失、监管不力等方面做出解释显然不够,更需我们从制度方面寻找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泉州市国有粮食购销经营现状的调查,提出了粮食主销区农发行加强调销贷款管理的建议:进一步规范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基础工作;修改、完善购销贷款封闭管理的措施,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展粮食调销业务,以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张宏儒 《理财》2004,(10):23-23
在粮食清查审计中,我们发现某县农发行于2001年底收回该县国家储备库中央储备粮2001年度利息89万元。该笔利息该不该收呢?我们审计组认真查阅了有关文件。财政部财建(2000)939号文件(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储备粮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指出:“中央储备粮利息开支,从2001年起,由财政部与中国农业发行银行根据实际储存粮油数量和当期储备粮油收购贷款利率据实结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得以任何名义再向承储企业收取中央储备粮油贷款利息,承储企业有权拒交。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农发行字〔2001〕94号文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央储备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粮棉油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农发行职能的增强和业务范围的拓展,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粮棉油加工企业贷款、其他粮食企业贷款和粮棉流转贷款等商业性贷款业务在农发行贷款中的比重迅速增加。从工作实践来看,要保持商业性贷款的良性运转和有效拓展,必须把风险防范放在首要位置,及早采取措施,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潜在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8.
凌庆友  张林 《现代金融》2005,(12):32-33
流转粮食贷款业务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仍是基层农发行的主体业务,对农发行业务经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主导性作用,因而基层农发行必须认真分析新的历史阶段产生流转粮食贷款风险的因素,对症下药,抓好落实,切实防范、化解流转粮食贷款风险,为把农发行建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徐鹏峰  钱永根 《浙江金融》2001,(9):11-11,10
国务院决定,今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进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改革试点.这一改革使农发行的粮油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在管理方式、管理内容、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问题.我们在对农发行和粮食收购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就农发行信贷资金管理如何面对粮油购销市场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上以提供粮棉油收购专项政策性贷款为主要职责的农发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2004年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召开后,农发行扩大了业务范围,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以农发行广西分行为例,试就目前农发行发放商业性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