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农发行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与库存监管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的逐步放开,农发行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农发行的贷款支持对象由政策性粮油向政策性与经营性粮油相结合转变,贷款风险的承担主体也发生了变化,由政府财政承担转向政府、企业按贷款性质承担。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管理及库存监管风险防范是农发行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工作需要准确把握的关键点所在。  相似文献   

2.
粮食购销市场化,粮食企业所有制发生变化,农发行封闭管理贷款风险加大,根据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变化,采取措施研究对策,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3.
凌庆友  张林 《现代金融》2005,(12):32-33
流转粮食贷款业务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仍是基层农发行的主体业务,对农发行业务经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主导性作用,因而基层农发行必须认真分析新的历史阶段产生流转粮食贷款风险的因素,对症下药,抓好落实,切实防范、化解流转粮食贷款风险,为把农发行建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发行自成立十多年来,逐步建立了具有农发行特色的以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风险管理模式,有效地制约了收购资金的大量流失,在法制建设中,不断实践具有农发行特色的法律事务工作之路。根据粮食市场改革的进程,及时实施了贷款资格认定、各种担保、信用等级评定、企业风险准备金等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防范了信贷贷款风险。但是,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和农发行商业性贷款业务的拓展,农发行所面临的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农发行业务范围逐步拓展,农发行贷款供应与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的贷款风险种类增加,防范难度增大,笔者试就如何适应形势发展,有效防范与化解贷款风险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格局已逐步形成,相应农发行的信贷风险也在日益加剧。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环境下,如何防范和化解农发行粮食购销贷款风险,保障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绝对安全,是当前农发行急待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当前粮食购销贷款面临的风险近几年来,农发行以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作为中心工作,坚持信贷服务与监管并重,通过多种措施和努力,既做到了收购不打"白条",又堵住了收购资金贷款出现新的挤占挪用,基本实现了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政策目标。但是,由于历史性原因和市场化改革出现的新情况,当前粮食购销贷款面临的风险将逾来逾大。  相似文献   

7.
粮食购销企业积淀的问题在改革中暴露,农发行贷款风险从以政策性风险为主向市场风险为主转变。本分析了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各个阶段及农发行贷款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指出农发行要建立新的制度安排,转换贷款风险管理机制.来应对改革进程中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事关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正常年景,我国生产的粮食自给略有盈余,供求关系基本平衡.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粮食生产连年丰收,造成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受敞开收购的粮食质次价高,粮食市场供大于求,粮价持续下跌等因素影响,致使粮食购得进而销不出,库存严重积压,严重地制约着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同时也给农发行实行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不断增加了压力.当前研究抓好粮食促销、搞活粮食流通,减少库存积压、盘活存量资金不仅是粮食购销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也是农发行实行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试就如何充分发挥农发行自身监管职能的优势,融监管于为企业经营服务之中,积极支持帮助粮食购销企业抓好粮食销售,搞活粮食流通,提几点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结合对甘肃省景泰县收购资金贷款投放及使用情况的检查,对景泰县粮食公司开展农业订单收购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形势下,粮食企业积极开展订单农业,直接好处是,能够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扩大家发行的贷款规模,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发行增量的三赢目的.是农发行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履行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确保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现实需要,也是现阶段农发行职能调整的理性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粮食市场多元化给农发行收购资金管理增加了难度。粮食实现市场化后,凡经过资格认定的用粮单位,都可以直接收购,这从根本上打破长期以来粮食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粮食购销市场成分多元化。这样,一是农发行要给新人市用粮单位发放收购和储备贷款,原本人员就少、工作任务繁重的基层农发行的信贷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二是多渠道收  相似文献   

11.
中储粮轮换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防范和化解中储粮贷款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旧有的中储粮轮换机制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剧烈变化地冲击。加大对中储粮轮换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合理、有效、安全性高的中储粮贷款安全保障机制,根据不同阶段市场需求及相关领域变动情况,制定灵活度高,适应性强,富有弹性的中储粮轮换信贷支持政策,是防范和化解中储粮信贷风险的有效举措。哈密农发行针对近几年哈密地区粮食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中储粮轮换信贷支持政策,圆满完成了中储粮轮换任务,同时有效保证了中储粮贷款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魏秀红 《甘肃金融》2001,(12):50-51,53
近年来,定西地区国有粮食企业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政策、保障辖区粮食市场稳定和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自身财务状况不断恶化,经营陷入"经营-亏损-再经营-再亏损"的怪圈.至2001年7月末,全区115户粮食收储企业实现库存42928万元,累计亏损14866万元,其中,1998年5月31日后新形成的亏损占41.6%,亏损面达90%以上.严重影响着国家粮食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农发行的正常经营,为剖析深层原因,探讨解决的对策和措施,尽快改善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状况,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政策性银行的经营风险,近期我们对全辖区国家粮油收储企业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以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国粮食市场开始全面放开。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农发行的贷款对象、贷款性质、贷款范围和贷款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除储备及调控等“政策性”贷款外。农发行不再发放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而是全部按照商业化原则发放粮油流转贷款、加工企业粮油贷款及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等;  相似文献   

14.
粮食市场放开后,粮食市场收购主体呈现多元化.农发行信贷管理的政策基础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贷款对象由国有购销企业变成股份制、私营、外资等多成份企业,贷款主体发生质的变化,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农发行应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具有农发行特色的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前,粮食收购贷款与粮食库存管理所存在的各种不协调,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发地的封闭运行管理,为使两者之间尽可能实现最大限度的统一和协调,必须做到,严把贷款发放关;严格库存管理;提高粮食库存管理技能;建立财政拨补款项制约机制;统一农发行的收购贷款管理办法和财务收息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市场总量供求基本平衡,粮食市场价格趋稳,已经具备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农发行粮食信贷管理的政策基础、市场环境和企业条件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粮食信贷管理随之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因而应该加以研究,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7.
粮食市场放开后,粮食市场收购主体呈现多元化,农发行信贷管理的政策基础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贷款对象由国有购销企业变成股份制、私营、外资等多成份企业,贷款主体发生质的变化,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农发行应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具有农发行特色的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加入WTO,粮食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对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及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农业发展银行如何在执行国家购销政策和封闭管理政策与防范和化解信贷资金风险之间找出平衡点,乃是摆在其面前现实的课题。一、粮食市场化改革对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管理的影响1、贷款风险增加,控制难度加大。一是市场经营的风险增加。由于今后将主要是支持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自主经营,它属于一般性的商品活动,不受政策保护,企业经营风险由企业自己承担,市场变化快,风险也大,企业经营风险将直接表现为农发行的贷款风险。二是业务结构单…  相似文献   

19.
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将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农发行带来深刻影响。本文分析了合浦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现存问题,探讨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并提出农发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了巩固和发展前一阶段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成果,切实解决清仓查库中发现的问题,强化防范和化解政策性金融风险工作,进一步提高收购资金封闭管理水平,经国务院领导同意,农发行、国家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三家联合发行,7月至9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进一步查清粮食企业资产、核实农发行贷款、清收无库存粮食的资金及贷款工作,即“清资核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