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汽车贸易作为国际商品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日本作为世界性汽车生产大国,其对华汽车出口贸易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常常受到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因此研究日本对华汽车出口贸易结构和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日本对华汽车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规律,并能为中国本土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经济集团,同时也是中国出口贸易的三个主要区域市场之一,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主要技术进口来源地和重要外资来源地。中国则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为欧盟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欧贸易对中国增加值和就业的总体拉动作用要远大于对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其对增加值的拉动效率却小于欧盟,另外双边贸易对中国增加值的拉动效率随时间而提高,但对中国就业和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效率则在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3.
从2009年的爆发到2012年,欧债危机状况起伏不定,如今又有越演越烈之势。而欧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影响颇大。而作为出口市场中的主要参加者的国内出口企业又会在欧债危机中收到怎样的影响?能否提出有效的对策?本文将对此作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理论分析扩展到产品层面,在ISIC第三版分类方法基础上,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分析海峡两岸出口贸易技术结构近20年的变迁过程。结果表明:自1992年以来,海峡两岸(含香港)出口贸易整体水平较其他贸易伙伴有很大提高,中低、中高和高科技产品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低科技产品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台湾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贸易伙伴出口贸易技术水平曲线较类似,但较国内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5.
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算了中国1995~2009年22个行业的增加值出口及其就业效应,并利用结构分解法(SDA)分析了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总体而言,2000~2009年增加值出口对各行业总就业的边际拉动量均趋于下降,但对大部分行业总就业的拉动量趋于增加。从分技能来看,增加值出口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的贡献最大,中等技能劳动力次之,高技能劳动力最小。尽管增加值出口对中国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但其呈现强劲的上升态势。进一步考察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发现,最终品和中间品出口规模扩张是增加值出口的就业拉动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劳动投入产出系数变动是抑制增加值出口的就业拉动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刊中报 人脉     
昕昕 《人力资源》2005,(10):42-45
我国启动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我国界定高收入职业;21%中国妇女自主创业;奥运将提供180万个就业岗位;香港专业人士北上工作已成潮流;软件从业人员离职率高;打造“全球最大培训平台和资源中心”;日本“自由打工族”成增长趋势;澳大利亚人落聘也写感谢信;美国人求职前先谈解雇费;人生规划始于十一岁;芬兰人高学历低应聘;法国人青睐团体求职;中国青年不就业5种类型;越努力工作的人越容易发胖;职场适度压力能美容;心态悲观的成功者;加班时间越长自杀倾向越高;企业管理者“十诫”;成功的奥秘在于学习;聪明的首相;高责的自由;虚怀以待;飓风将造成美国40万人失业;美国富豪属龙的多,中国属虎的多;职场白领必知的办公室六忌。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中国的投资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国的领导者和企业家越来越意识到FDI和高新技术对促进中国现代化和出口贸易的发展有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并且是创造就业岗位和创汇的重要行业。  相似文献   

8.
出口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产业升级、稳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传统竞争优势削弱,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放慢,"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部署与深入推进为中国出口贸易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而出口品牌的塑造将通过传统装备制造业和加工业价值链转移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推动我国的贸易结构升级,为我国培育贸易品牌竞争新优势创造条件。文章通过对当前中国对外贸易以及世界贸易现状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出口品牌的培育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中小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众多,覆盖面广,产品门类复杂。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出口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型企业在行业竞争中  相似文献   

10.
声音     
《经营者》2007,(19):20
<正>罗杰斯: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中国取代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无须等到本世纪末。中国超过美国和日本的时间要早得多,大概在2025年左右,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了。但这是从总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2008年~2009年工业企业数据,文章试图揭示中国企业出口与要素禀赋和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即形成中国企业出口竞争优势来源和快速的贸易规模的扩张的原因。文章的研究结果发现出口企业的出口深度越高,则企业的生产率越低且劳动力投入越密集,体现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中要素禀赋优势的重要性,但是也出现了生产率悖论;文章还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发现高生产率不是推动中国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而禀赋优势才是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如何在更好地利用新兴科技的同时促进高质量就业,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由于机器人与不同工作任务的替代弹性不同,机器人使用将导致非常规任务就业增长,常规任务就业减少,产生就业极化效应,且这种极化效应在机器人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接着,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机器人进口匹配数据的经验证据证明了这一点,相比于常规任务劳动力,机器人显著促进了非常规任务劳动力就业;而且,机器人的就业极化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出口贸易企业、规模较大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的证据表明,机器人确实是通过常规任务岗位替代效应和非常规任务岗位创造效应导致了就业极化;相比于技能偏向,机器人更多体现的是工作任务偏向属性(RBTC)。本文深化了对机器人如何影响就业结构的理解,为制定数字经济条件下的高质量就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积极吸引外国投资来发展本国经济,日本作为中国重要的投资国之一,近年来对中国的投资也稳步增加。然而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形成对比的是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于是在日本有舆论认为,日本对华投资的增加是日本产业空洞化的根本原因。本文分别从产业空洞化的定义与衡量标准;日本对华投资对日本就业、产业结构、中日贸易的影响来论述日本产业空洞化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开放经济中,出口贸易与人力资本理论上具有交互强化的显著效应,而本文的实证分析也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出口贸易和人力资本之间具有协积关系;人力资本是更多表现为与出口贸易交互作用进而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而出口贸易则通过直接作用影响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出口贸易和人力资本所受到的源自彼此间的影响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就三个变量的长期冲击扰动强度而言,人力资本可以解释54%63%的波动,经济增长可以解释30%63%的波动,经济增长可以解释30%39%的波动,出口贸易则可以解释3%39%的波动,出口贸易则可以解释3%7%的波动。  相似文献   

15.
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关键在岗位,中小企业的最大的贡献度在于就业容量大.来自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数据表明,中小企业的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和单位投资新增的劳动力,在多数领域要高出大型企业一倍以上,中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就业、能源关系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使用中国2005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出口、进口贸易与经济、就业、能源等关系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相应的计算结果。2005年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中间投入共同支撑了国内经济,若从外贸角度分析,出口贸易的能源消耗大于进口贸易的能源节约量,其差为2.97亿吨标煤,因此本文得到出口贸易结构偏重,需调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出口贸易持续期的长度反映了一国出口贸易联系的稳定性,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的新议题。依据生存分析法,选择1992-2011年中国与37个主要出口目的地的样本数据,对出口贸易联系持续期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出口贸易持续期较短,且生存概率呈快速下降趋势,短期内降低对发达市场出口过度依赖困难较大,而通过积极参加区域经济合作,并重视现有市场维护将对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起到更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业就业,特别是女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是通过提高就业能力从而提升其可就业竞争力,即就业能力中介了创业与可就业竞争力;然而,性别身份意识会调节创业与可就业竞争力的关系,性别身份的传统意识越强,创业对可就业竞争力的正效应减弱;而性别身份的现代意识越强,创业对可就业竞争力的正向效应增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在文化产品领域中,体现为不同有生文化载体的创新性活动。从威廉·配第开始,众多经济学家推动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就文化经济领域而言,人力资本通过文化生产部门具有技术子模性特征的生产函数实现了异质性人力资本的聚集;员工能力信息不对称则实现了人力资本布局存在多样化,为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市场空间;文化人力资本的配置调整将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和资本密集型转变。文章在参照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文化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现有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助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将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分解为贸易潜力变化、贸易效率变化、贸易投入变化三个方面.研究发现,贸易潜力呈递增态势,贸易效率呈递减态势;贸易潜力的上升远大于贸易效率的下降,两者共同决定了中国出口贸易迅速增长的趋势;贸易投入对于贸易增长的作用小于贸易潜力,但不可忽视.由于中国的贸易增长主要是源于贸易潜力的推动,因此中国的出口增长是可持续的.但是,中国的贸易效率较低,因此在加速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深化国内市场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