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年来在中国闽东南、"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出现了许多企业由于劳动力不足不敢接单,或者不能及时生产等现象,这给一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从来不用犯愁的劳动力供给问题,现在却成了中小企业老板们的"心头大患"。主要从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各个因素入手,分析"民工荒"的成因,指出人本管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9—2015年京津冀和珠三角上市高新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是否存在“虹吸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要远大于珠三角地区,且通过与珠三角地区的样本数据相比较,京津冀地区内企业研发积极性趋同,即不存在“虹吸效应”,而珠三角地区则出现深圳与广州企业研发积极性的两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成长呈现出一定的"悖论"现象,这主要是由我国劳动力资源无限供给的状况造成的。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日益老龄化,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即将消失,客观上有利于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为此,在政策思路上,一要加快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偕同低端劳动力的双转移,二要充分利用资本积累优势全力推进区域产业升级与转型,三要大力推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以技术进步助推产业结构成长。  相似文献   

4.
“民工荒”的经济学原因及其对珠三角产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婷 《经济论坛》2010,(7):60-62
本文从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角度分析劳动力供给发展的总趋势,结合现状探求"民工荒"的根源,并就"民工荒"对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影响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继学 《经济管理》2007,(14):42-46
珠三角利用外资下降已为人所共知,然而2004年以来.深受外商青睐的长三角地区,其外商投资也开始减速,且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外商投资企业北移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环渤海湾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本文针对此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层剖析,并对先行发展起来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尤其是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的回暖,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出现了严重的缺工现象.“用工荒”现象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当前国内“用工荒”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珠三角地区首次出现"民工荒"现象后,我国的"民工荒"问题愈演愈烈,并渐有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之势。而与此现象相对应的却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在"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现象出现后,国内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就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能得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从"民工荒"看农民工权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佑林 《经济论坛》2005,(12):108-109,120
2004年以来,“招工难”、“民工短缺”甚至“民工荒”等字眼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成为一大热门话题。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民工短缺现象,珠三角地区缺工200万,长江三角洲缺工也达100万。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令人意外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没有预兆,来得如此突兀,让人措手不及。是什么使得成千上万的空缺岗位与上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形成断裂?其背后潜藏着什么深层的原因?其实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企业招工难、民工荒等缺工现象近年以来又卷土重来,呈现出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特征,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一大困扰。企业缺工现象的本质可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成本和价格三方面分析,廉价劳动力短缺长期化的趋势不可逆转,解决企业缺工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后,广东省尤其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出现“用工荒”现象,指的不是高层员工难以招聘到,而是中低层员工尤其是一线工人(以下统称为产业工人)难聘到,同时老员工离职率较高、流动性太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机遇,积极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经济迅速崛起,"广东粮、珠江水、岭南衣、粤家电"一度闻名遐迩。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工业化水平已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面对日益剧烈的国际贸易摩擦和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模式转型问题亦倍受关注。本文聚焦于当前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升级的现实压力,运用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总结了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历程,试图提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琼 《经济论坛》2006,(19):10-11
一、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短缺的表现1.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明显存在供需矛盾并存的“两头反常”现象。从劳动力市场看,劳动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总量均逐年增长,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的“两头反常”现象。一方面,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密集型产业规模迅速膨胀,企业用工遇到“招工难”。调查中,80%以上劳动密集型企业认为,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难以满足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需求。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支付民工的工资在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特定情况下,被压…  相似文献   

13.
从珠三角“民工荒”探索长三角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珠三角“民工荒”到长三角“民工潮” “孔雀东南飞”,人们曾用这句话来形容改革开放以后的劳动力流动热潮。然而,严峻的招工形势从2003年开始就在珠三角地区出现端倪。到了2005年,“结构性缺工”、“高级技工难觅”乃至普通工也短缺的状况在珠三角达到了近几年的高潮。广东省等地在2004年已降低了民工准入门槛,但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005年春节过后,前往广东打工的农民工人数更是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5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企业外迁、产业转移的现象,于今尤烈。大家或弹或赞,议论纷纷。但是,要获得系统的认识,必须找到一个逻辑一贯、符合实际的理论,来看待企业转移及转移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新的理性视角。  相似文献   

15.
"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武  刘艳 《经济学家》2005,(3):124-126
一、“民工荒”问题及基本视点 从2004年起,沿海地区相继出现“民工荒”现象,并一度引起各界关注。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民工短缺调查报告,从行业来看,服装、制鞋、电子装配和塑料加工等行业民工缺口较大,从区域而言,比较严重的珠三角地区,有大约80%的企业感到普通工招收困难,其民工缺口达10%,广东深圳东莞尤甚,福建泉州莆田,  相似文献   

16.
胡安荣 《经济论坛》2007,(10):57-58
自2004年入春以来,用工短缺现象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迅速蔓延,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发生了较大范围的"民工荒"现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9月8日发表了《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重点地区估计缺工10%左右.珠三角地区是缺工最为严重的地区,有近200万人的缺口,缺工比率约为10%.福建泉州、莆田两市用工缺口共约10万人.浙江温州等用工较多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广东经济》2011,(11):59-59
受流动性趋紧影响,内地一些地方民间借贷暗潮汹涌,珠三角地区的民间借贷据估算已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中山大学经济学家林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珠三角尚未出现因民间借贷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但形势已日趋严峻,应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复了珠三角、海峡西岸、上海"两个中心"、辽宁沿海经济带、珠海横琴、江苏沿海地区、山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八个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9.
林勇 《发展研究》2005,(4):60-62
劳动者是在社会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福建省不少地方出现“招工难”现象,今年春节后,又有许多中小企业缺工,制约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许多企业纷纷打出招工有奖、允诺按时足额发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力培训等等招数,使燃眉之急得以缓解。我们认为:在治标之后,还应不失时机地探求治本之策,而且要从政府宏观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一并考虑,以免将来之忧。一、节后农民工进城务工现状今年2月底,福建省企业调查队在福州、厦门和泉州等三个闽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开展了“节后农民工进城务工现状”快…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决定着物流业发展水平.本文介绍了经济新常态下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探讨了经济新常态下珠三角地区绿色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提升物流产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