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黑社会犯罪是危害极其严重的一种犯罪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已经具有黑社会组织的部分特征,向黑社会组织过渡的一个中间形态.根据我国的刑事立法和有关解释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应当从行为特征上的暴力性、敛财性和腐蚀性,组织特征上的成员众多性、组织严密性和主观方面具体把握.  相似文献   

2.
自洗钱入罪是本次洗钱罪修改的最大亮点,在认定罪数时应区分自洗钱和他洗钱进行具体分析;该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想象竞合关系,而与窝藏、隐瞒毒品、毒赃罪只是在"隐瞒"方式上存在想象竞合关系,在其他行为方式上不存在竞合关系;认定洗钱行为的范围时应以该罪的法益即金融管理秩序为标准;此外,还应促进该罪与诉讼法中...  相似文献   

3.
对国有资产的保护一直是我国刑法所关注的重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针对国有资产的犯罪亦是日益突出,私分国有资产罪便是其中的典型,由于司法理论及实务方面对该罪的认定均形成了诸多有争议的结论,造成了操作上的困难,故本文拟从刑法解释的基本原则出发,对私分国有资产罪认定过程中争议较大的客观构成要件要素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4.
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目标,代表着我们对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的追求和向往。改革开放以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以震惊的速度在我国蔓延开来,并逐步成为严重侵害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不断破坏我国良好的社会秩序,危害我国的社会、生产安全的不和谐的因素。本世纪初,我国一些地方司法、执法机关提出调整"严打"刑事政策,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断通过刑法修正案、立法和司法解释,完善我国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规定。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黑社会犯罪等概念的认识偏差,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不少的困惑和争议。本文试图通过具体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征与概念的分析,以及探讨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犯罪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丰富理论和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5.
刑法对绑架罪的规定较为原则、抽象,司法实践中,在认定绑架罪时,对该罪的构成要件及有关量刑情节的认定不尽一致,影响到刑法"罪刑法定"与"罪刑均衡"基本原则的贯彻。本文拟对绑架罪进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他人谋取利益"不论作为受贿罪的主观要件还是作为客观要件均不妥当,它的存在无法确定"为他人谋取利益"本身的定性,且都与设立和追究受贿罪的刑法价值目标不相适应,不能有力打击国家工作人员中较为严重的这类犯罪活动。为了避免法律规定上的缺陷与漏洞,在修改和完善刑法时,取消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构成要件,不仅符合刑法理论和中国关于受贿罪的立法意图,也顺应了受贿犯罪立法的国际潮流并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相关规定相统一。既能增强刑事立法的科学性,又便于司法适用,更有效地发挥刑法打击和预防受贿犯罪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1997年刑法在第205、206、207、208条新增加了有关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四个罪名,由于理论界对这一犯罪研究的较少,而司法实践中正确把握各界认定中的一些问题却是至关重要的,探讨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和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认定中的几个特殊问题,以明确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具体界限.  相似文献   

8.
保险诈骗罪的学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诈骗罪是刑法新增加的罪名,从保险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入手,对保险诈骗罪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加以论述;对不同行为方式“犯罪主体”的认定、保险诈骗罪“犯罪着手”的认定、保险诈骗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的认定以及保险诈骗罪“罪数形态”的认定等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挪用特定款物罪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犯罪,历来受到我国立法机关的重视.本文从现行法规出发,对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进行了分析:并对在法无明文规定情况时,如何理解和适用相关司法、立法解释对挪用特定款物罪进行正确认定的情况做了初步探悉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关于犯罪形态中"着手"实行犯罪的理论,一直都是刑法理论中争议的焦点之一,通说认为:"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着手"是犯罪实行行为的起点,是区别不同犯罪形态的一个标志。归纳出对"着手"实行犯罪的认定方法和应采取的标准,采用正确的方法认定犯罪行为中的"着手"是完善犯罪形态相关制度的关键,同时对于刑法理论问题的研究和司法完善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黑社会犯罪是目前刑事犯罪的热点。立法将境内黑社会犯罪罪名类型化规定,导致了立法用语本身不明确,混淆了该类犯罪的相关概念,不利于该罪名在实践中的操作。将"性质"一词规定在其中,与当前的法治理念不符,也不利于对黑社会犯罪组织的认定,以及对该类犯罪的惩治与预防。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在定罪、刑罚的设置和适用方面对未成年犯罪人都给予了特殊的保护,对以未成年人为侵害对象的犯罪进行严厉的制裁。在刑法中应取消未成年时期的刑事污点,对以未成年人为侵害对象的犯罪作一般性规定,并增设社区矫正处罚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刑法》颁布以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关于过失犯罪的争议一直很活跃,各抒己见。但多数学者都是从过失犯罪的某个具体问题进行论述,从宏观上审视过失犯罪的却鲜见。我国现行《刑法》关于过失犯罪的规定尚存在不合理之处,应适当增加有关共同过失犯罪的规定,对业务过失犯罪的量刑应当加重,使我国过失犯罪的研究和立法规定更加合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环境刑法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对猖獗的环境犯罪,相关刑事法律的约束力和惩治力仍然显得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完善环境犯罪刑法规制,需要科学定位环境犯罪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适度增加危险犯的立法模式、适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实施更加有效的刑罚措施、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5.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入罪符合国情民意,符合国际刑事法律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强。在理解该罪时,深入分析该罪侵犯的法益和构成要件,把握该罪条文的内涵与外延。同时,结合刑诉法相关规定说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可以自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规范证券市场,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国立法机关加强了对内幕交易犯罪行为的惩处,理论界对内幕信息、犯罪主体的界定等一些具体问题有较大争议,本文对这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犯罪构成与刑事诉讼及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构成是刑法的核心概念。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与刑事诉讼紧密相连 ,在动态意义上发挥了保障人权的作用。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排除了“有责性”和“违法性”的查证 ,缺乏有效的保障、限制机制 ,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背信犯罪是一种破坏诚实信任关系并侵害他人财产的犯罪。我国现行刑法中规定了多种特殊的背信犯罪,但没有普通的背信罪,是否应设立普通背信罪,在1997年刑法修订前后,直到现在,仍存在争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有必要设立普通背信罪,以维护社会的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19.
单位犯罪死刑立法是指单位犯罪中自然人的死刑立法。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死刑立法涉及19个罪名,包含两种立法模式:同等原则与区别原则。文章认为应采取同等原则的立法模式,但不赞同单位犯罪中为自然人配置死刑。建议取消刑法中13个单位犯罪的死刑。  相似文献   

20.
对抢劫虚拟财产的行为不以犯罪论处,势必放纵这种极具社会危害性的不法行为,使人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最具制裁力的刑法保护,这其实背离了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和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从而最终有违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