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我国,企业并购行为日益发展完善,有关并购负商誉的问题也就油然而生,从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开始受到理论界的关注.负商誉是指企业以购买方式合并时,购买企业所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并购成本的差额.同商誉一样,负商誉也只产生于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被并购的过程中.根据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的观点,如果被并购企业可辨认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大于主并企业的收购价格,那么目标企业将会资产逐项出售,而并不会像存在(正)商誉那样将净资产整个或一揽子出售,也就是说,负商誉在逻辑上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在企业并购活动中,负商誉是存在的.从被并购方来说,可能由于连年亏损或所有者急需资金而将资产尽快出售等原因,而处于讨价还价的弱势;从并购方来说,它已经考虑到未来的损失和费用,如收购日可辨认负债所反映的损失或庞大的退休费用支出等原因,从而降低收购价格.因此,在现实收购交易中,当收购方以低于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收购价格收购目标企业时,就会出现负商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企业并购行为日益发展完善,有关并购负商誉的问题也就油然而生,从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开始受到理论界的关注.负商誉是指企业以购买方式合并时,购买企业所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并购成本的差额.同商誉一样,负商誉也只产生于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被并购的过程中.根据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的观点,如果被并购企业可辨认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大于主并企业的收购价格,那么目标企业将会资产逐项出售,而并不会像存在(正)商誉那样将净资产整个或一揽子出售,也就是说,负商誉在逻辑上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在企业并购活动中,负商誉是存在的.从被并购方来说,可能由于连年亏损或所有者急需资金而将资产尽快出售等原因,而处于讨价还价的弱势;从并购方来说,它已经考虑到未来的损失和费用,如收购日可辨认负债所反映的损失或庞大的退休费用支出等原因,从而降低收购价格.因此,在现实收购交易中,当收购方以低于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收购价格收购目标企业时,就会出现负商誉.  相似文献   

3.
由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一直是会计界争论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于合并产生的商誉的关注更甚于从前。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企业并购案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商誉及由此引出来的问题。进而介绍了商誉的基本概念,包括商誉的本质,构成要素,商誉的减值等。商誉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由于自创商誉成本的难以计量,一般不确认自创商誉,故本文主要讨论外购商誉。由于我国只确认外购正商誉,不确认负商誉,因此本文除非特别提出负商誉,其余所指商誉均为正商誉。本文对外购商誉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等会计处理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并简单介绍了负商誉及其涉及的问题,使得本文体系趋于完善。最后是笔者对商誉确认和计量中存在问题的看法及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4.
涂敏莉 《会计师》2021,(10):18-19
近年来,很多集团企业采取了并购的战略进行扩张,因并购产生的商誉对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也愈来愈大.而近年来随着商誉金额的增加,商誉减值问题也受到了企业投资人、监管机构等报表使用者的高度关注.但商誉减值测试工作在实务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商誉减值的五个常见会计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着。企业间并购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也日益增多,如何规范企业并购过程中产生的商誉也就成为焦点。西方经济界和会计界有着较为成熟的企业合并会计理论和较为一致的商誉会计规范,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起步较晚,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政策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程度。本文讨论了商誉会计的概念、本质、构成和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最后对负商誉会计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并购商誉的中美会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并购商誉初始确认的比较 (一)美国并购商誉的初始确认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5号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中确认了适用于所有商誉确认的四个标准.  相似文献   

7.
赵志鹏 《会计师》2019,(3):26-27
企业并购产生的商誉泡沫及其一次性重大减值处理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要素之一。随着我国上市企业并购活动的愈演愈烈,合并方在并购后的商誉泡沫现状日益突出,所以,并购后的商誉减值成为财会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从商誉处理的现状出发,通过研究商誉的确认、初始计量以及后续计量等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案例,提出了确认商誉价值和把控商誉风险的一些对策与建议,进而为防范商誉泡沫、降低其减值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超 《财会学习》2016,(21):127-128
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对外并购逐渐成为重要趋势之一,而与之相关的商誉问题也自然成为经济学界、会计学界探讨的焦点.然而从实际会计核算、计量实务方面看,商誉价值并未真正体现出来,企业商誉价值未能通过会计报表反映,要求做好完善工作.本文将对企业合并与商誉理论、合并商誉确认与计量问题以及完善合并商誉确认与计量的建议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由于商誉内涵的特殊性,虽然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对商誉的确认与后续计量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实质趋同,但是目前实务中频繁出现利用有对赌性质的协议分步实施并购计划来达到避免确认合并中的高额商誉,规避商誉减值风险.因此,本文试图从该种分步实施并购计划的产生、运作机理出发,对其是否属于盈余管理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探讨其反映的相关会计准则与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熊铎 《财政监督》2013,(12):3-5
商誉的本质是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盈利的能力.是不可辨认的,由优秀的人力资源、科学的管理制度、融洽的公共关系、优秀的资信级别和良好的社会形象等要素构成。商誉的确认分为对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自创商誉的确认.企业通过并购等行为取得的外购商誉应当确认为资产.而通过自身的长期积累拥有的自创商誉不应当作为资产入账。本文就商誉的本质、构成及确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商誉会计理论在企业并购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商誉的确认原则对于企业自创商誉不予确有违会计原则,商誉的计量方法取决于商誉性质的认识,如果将商誉视为净资产的收购价格与其公平价值之差,则商采用间接计量方法;如果将商誉视为企业的超额收益能力,则商誉采用直接计量方法,商誉摊销方法有直接冲销法,分期的摊销法和永久保留法,负商誉之所表现为负值,是因为收购公司的商誉未入帐。  相似文献   

12.
由于企业合并的存在,商誉是会计学界永久不衰的问题,对商誉的研究对帮助企业合并进行会计处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第一部分探索会计界对商誉定义逐步完善的过程;第二部分分析自创商誉与并购商誉两种类型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嘉恬 《会计师》2019,(12):3-4
2019年1月底,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年报预报,背后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商誉减值。作为一个特殊的会计科目,我国对于商誉减值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本文基于近几年企业的并购热潮,从会计角度分析商誉减值问题,并在会计处理上进行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刘小勇 《财政监督》2013,(12):11-12
随着全球企业并购热潮的高涨,商誉逐渐成为企业关键的无形资产之一。会计中对商誉的计量一直以来是学者热衰探讨的问题.针对其确认、记录以及计量方面也都存在有不同的声音。本文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商誉会计在学术研究和企业会计研究中的价值所在.以及我国在商誉会计方面取得的发展和未来需要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并购产生的商誉初始估值过高、后续计量不准确、信息披露不完善等,给企业的利润带来不小的打击.相关部门应当从优化制度要求做起,企业也应当从内部进行改善,以准确地进行并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相似文献   

16.
《会计师》2014,(14)
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全球化,企业间的并购、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活动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在对此类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相关资产评估过程中,关于企业商誉的问题一直富有争议。商誉作为一项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它既是企业发挥竞争优势的结果,又是企业各种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它在数量上日益巨大,对企业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重要性原则,我们理应加强商誉的核算。商誉会计问题既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界争论的焦点,又是难点。然而商誉会计问题争论较多,至今仍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难题。本文针对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康高伟 《会计师》2014,(7X):6-7
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全球化,企业间的并购、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活动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在对此类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相关资产评估过程中,关于企业商誉的问题一直富有争议。商誉作为一项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它既是企业发挥竞争优势的结果,又是企业各种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它在数量上日益巨大,对企业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重要性原则,我们理应加强商誉的核算。商誉会计问题既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界争论的焦点,又是难点。然而商誉会计问题争论较多,至今仍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难题。本文针对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辉 《会计师》2021,(11):8-9
当企业进行并购行为时,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产的价值需要被计量.商誉的初始计量主要是按照企业所耗费的并购成本与目标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来进行入账.近年来,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企业间的并购也逐渐增多,商誉的泡沫化现象也使投资方遭受了严重损失,不仅使企业名誉受损还对其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当前现行的会计准则下商誉减值与摊销等相关后续计量的角度出发,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际上和我国企业的购并活动兴起,溢价收购极为普遍。随之而引发的商誉问题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按现行会计理论,这些收购溢价都将被确认为外购商誉。这种确认方法是否代表商誉的性质?我们该如何准确、全面反映企业自创及并购所带来的商誉呢?在此,西方拟对现行商誉会计理论进行反思,并提出重构意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多层次财务报告模式的形成,商誉(包括外购和自创)有望进入财务会计系统.我国财政部自1992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以来,关于商誉会计问题,只在1995年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作了规范性的要求,并未使用"商誉"一词;而在1995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把购入商誉纳入无形资产核算范围;在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指出"企业自创商誉不能加以确认".随着商誉会计在争论研究中达成共识的内容日益增多,对商誉会计的会计处理应提到改革日程上来.笔者认为可以做如下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