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丹 《金卡工程》2009,13(3):86-87
石油作为世界的主要能源之一,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海洋的环境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案件屡屡发生。油污受害人若要起诉请求赔偿,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赔偿主体。本文将通过对国际公约和各国国内立法中的油污损害责任主体和基金的研究,阐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主体的构成,并以此为借鉴,对我国的船舶油污损害的赔偿主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徐敏 《金卡工程》2010,14(3):220-220
在司法实践中,对油污损害的索赔,除可以向船舶所有人提出外,还可直接向责任保险人或财务保证人提出,两者构成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第一层责任主体。本文以相关国际公约为基础,着重研究了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第一层责任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3.
程鹏程 《金卡工程》2010,14(9):175-175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沿海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无专门统一的立法的情况下如何使用法律的问题,首先对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从有涉外因素的船舶油污案件和无涉外因素的沿海船舶油污案件两个方面,对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有涉外因素的船舶油污案件应优先适用国际公约;无涉外因素的沿海船舶油污案件应适用国内法。同时提出建议,应尽快建立我国相应的油污损害民事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刘雅 《金卡工程》2010,14(11):131-131
对于具有涉外因素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国内学者的看法基本一致,但是对于无涉外因素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是适用国内法,还是国际条约却众说纷纭,本文就我国目前船舶污染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关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适用的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5.
王琳 《金卡工程》2010,14(11):150-150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油污法,实践中有关船舶油污损害案件特别是一些沿海无涉外因素船舶油污损害案件的法律适用存在着混乱局面,这种混乱所造成的损害赔偿标准和责任限额的不同,直接影响当事人的利益。本文从学界争议的核心问题入手,探讨在现存法律体系下,我国无涉外因素船舶油污损害案件究竟应如何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6.
黄乃哲 《金卡工程》2009,13(3):109-109,8
近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地发展,我国对原有的的需求也在快速的增长。我国进口原油大部分通过油轮运输,我国面对潜在的原油泄漏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但是我国针对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法律并不完善,我国只参加了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赔偿民事责任公约,本文针对我国不完善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结合我国实际和国外经验,分析我国应建立一个怎样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郝红艳 《金卡工程》2010,14(11):123-123
海上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威胁事故或实际溢油事故,船舶油污损害属于典型的民事侵权行为,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自然是民事侵权责任。船舶油污损害的民事责任主体的认定对于海洋环境的保护,油污受害人权益的维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国际和国内各个法律之间关于油污民事赔偿责任主体的不同规定的梳理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杜猛 《金卡工程》2010,14(9):210-211
船舶碰撞造成海洋环境油污损害是实践中经常发生的问题,现行的《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将碰撞损害和油污损害作为两种侵权法律关系,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制度来调整。而我国的法律对此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司法上态度是把船舶碰撞和由此造成的油污损害作为一个法律关系来处理。由于国际公约与国内法的规定不一致,如何确定赔偿责任往往会产生分歧。本文将依据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此问题做一分析,最终确认碰撞双方对油污损害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胡海燕 《金卡工程》2009,13(12):148-149
"Tasman Sea"轮案是我国加入《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以来的首例向外国船舶公司保险人进行索赔的案件,也是我国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在法律框架内提出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涉外索赔第一案,开创了维护我国海洋生态权益的先例。赔偿范围在实践中仍存在较大争议,在环境损失等方面尤为突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赔偿的顺利进行。本文旨在通过该案浅析油污损害赔偿范围中关于环境索赔的相关立法,引起对于环境索赔的重视。而且,对于油污造成自然资源损害的赔偿,我国没有专门立法,并且在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范围的界定上仍然存在模糊与矛盾之处,必须结合先进国际立法与国情做出相应改革,以更好推动航运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春宁 《金卡工程》2009,13(5):39-40
因专利财产的无形性和专利权人的难以掌控性,高经济价值性,相比较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恢复影响等类民事责任来说,损害赔偿责任更能保护权利被侵犯的专利权人。本文主要从侵权行为的认定、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和责任范围等方面,并结合外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来论述侵犯专利权的损害赔偿责任。最后简要论述了损害赔偿责任中惩罚性赔偿金的设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船舶融资比一般商业融资更加复杂,银行为了控制融资风险,通常倾向以船舶抵押作为担保方式。但在船舶抵押过程中,银行依然会面对多重风险。本文将针对船旗国、保险、租约、美国《1990年油污法》下的银行责任等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一桓 《金卡工程》2010,14(1):162-162
本文所研究的海上人身伤亡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是指责任主体对于在海上运输中或者与船舶有关的作业中所发生的人身伤亡给受害人及其近亲属所造成的精神损害给予一定的精神抚慰和经济补偿的法律制度,通过介绍我国的立法现状以及探讨各国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方法,最后提出了我国应当主要借鉴日本的上下限额浮动式来确定海上人身伤亡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马硕遥 《金卡工程》2010,14(8):202-202
船舶从事运输可能不是真正的船舶所有人在实际营运船舶,船舶多以出租的方式交给他人运输。本文主要对船舶承租人能否成为油污损害的直接赔偿责任主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1993年从石油出口国转为石油进口国以来,石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石油进口量不断攀升。目前,我国90%以上的进口石油采用海上运输方式,随着抵达中国沿海港口的大型油轮越来越多,船舶发生重大油污事故的概率随之增加。此外,我国国内船舶的技术状况、船员素质不容乐观。加之大量个体油轮涌入市场,我国面临的海上油污形势日趋严峻。尽快推行强制油污责任保险,建立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田原 《金卡工程》2009,13(3):100-1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世界各地相继发生的油污案件也在不断的给人类敲响警钟。但是我国在沿海运输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主体方面的立法却很不健全。本文以该问题为切入点,阐述了我国在这方面立法现状,并在分析其他国家的合理规定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彭君子 《金卡工程》2010,14(1):156-156
船舶在营运过程中涉及多个民事主体,本文就各民事主体是否都可以作为责任主体向受害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吴培吉  黄飞彪 《金卡工程》2010,14(6):205-205
旅游合同违约行为通常会导致旅游者的精神损害,很多旅游者在发生旅游合同纠纷后诉诸法院时,法院会以违约对精神损害赔偿没有法律规定为由不予以赔偿。本文以我国相关立法现状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旅游合同违约应得到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同时简单论述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将突破现有的民事责任理论中违约不可获得精神赔偿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杨涛  娄欢欢 《金卡工程》2010,14(3):44-45
我国现行医疗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在现行法律体制下,法院应统一适用《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处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并注重改进合议庭的组成,引入医学专家陪审制,强调司法调解的作用,尝试适用仲裁程序;在立法上,建议在民法典中设专节就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实体处理和程序作出单独规定以摆脱目前法律适用上的混乱;在社会配套制度的建设上,开办医疗损害赔偿责任险种,分散医疗损害风险。  相似文献   

19.
董程  赵东婧 《中国外资》2011,(16):198-19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间贸易交往日趋紧密,国际间的产品责任损害赔偿纠纷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法律适用问题日显突出。本文通过结合案例分析了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的现状和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间贸易交往日趋紧密,国际间的产品责任损害赔偿纠纷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法律适用问题日显突出.本文通过结合案例分析了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的现状和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