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实施池塘蟹鳜混养的主要技术特征饵料投喂、水质管理、水生动植物的培育是蟹、鳜养殖技术的三大关键技术。该模式是改变了过去通过混养肥水鱼来调控水质的做法,选择培植可形成茬口衔接的水草品种,一年四季河蟹池中水草不断,覆盖率达60%以上,通过水草的调节达到最佳的生态环境。同时投放大量鲜活螺蛳不仅为河蟹提供大量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2010年阜宁县水产站在罗桥镇推广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取得明显成效,该模式以河蟹为主.可根据池塘水质状况及池塘原初生产力,结合青虾、花鲢、鳜鱼等养殖品种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合理进行养殖品种的搭配.采取种草投螺蛳、生物制剂调节水质等方法,配套微孔管道增氧技术,达到生态、优质、高效的有机统一。利用该技术河蟹亩产可达40公斤以上,鱼亩产可达100公斤以上,亩效益可达到3000元,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虾、蟹、鱼生态混养技术是根据青虾、河蟹、鱼等不同养殖种类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生态平衡放养法,以放养适量的青虾、河蟹为主,套养少量的鳜鱼和白鲢等其它品种。利用青虾和白鲢摄食池塘浮游动植物和青虾清除部分河蟹残饵,防止底层水体(包括底泥表层)的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现有蟹池水体混养青虾和鱼并获高产高效一直是水产养殖和研究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几年来我们采取”塘中塘”培育蟹苗保护水草,合理投放虾、蟹、鱼苗种,种草、投螺蛳等生态养殖法,获得亩产商品虾(规格在5cm以上)50kg、商品河蟹75kg、鱼30kg.比单一养殖亩产增收600元以上。现在根据我们养殖操作技术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如何模拟好自然环境,实行生态养殖,并不是每个养蟹户都能做到的。据了解,有不少养蟹户总认为,模拟自然环境,实行生态养殖就是在池塘中栽种水草,投放水花生。其实不然,这是片面的。所谓生态养殖,除了在池塘中栽种河蟹适口水草,投放适量的水花生,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外,在科学投喂饵料、池水管理等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总结过去在生态饲养  相似文献   

6.
<正>河蟹养殖后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年河蟹养殖效益,笔者提醒养蟹户,在河蟹养殖后期,应重视以下四个方面:一、饵料投喂饵料投喂应坚持"精粗结合,晕素搭配",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原则。投喂的动物性饵料有小杂鱼虾、螺蚬蚌肉、动物内脏、蚕蛹、鱼块等,动物性饵料投喂量占总投饵量的70%;投喂的植物性饵料有豆饼、小麦、玉米、南瓜等,植物性饵料投喂量占总投饵量的30%。各种动、植物饵料都应投放在有水草的浅水区,布点要均匀,日投饵量为池蟹重量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养殖池塘水体资源,在不影响河蟹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和养殖效益,2005年1月起我站在我县六郎镇千亩河蟹养殖基地选择了养殖河蟹池塘4口,面积67亩,其中试验塘2口。面积35亩,对照墉2口,面积32亩,开展套放仔虾、细鳞斜颌鲴(俗称黄条)试验示范.两组试验塘共投放扣蟹3.32万只、仔虾122.5万只、黄条鱼种1400尾、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养殖池塘水体资源,在不影响河蟹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和养殖效益,2005年1月起我站在我县六郎镇千亩河蟹养殖基地选择了养殖河蟹池塘4口,面积67亩,其中试验塘2口,面积35亩,对照塘2口,面积32亩,开展套放仔虾、细鳞斜颌鲴(俗称黄条)试验示范,两组试验塘共投放扣蟹3.32万只、仔虾122.5万只、  相似文献   

9.
<正>一、池塘水位河蟹养殖的池塘,水位不要太深。水太深(或水位暴涨),水草吸收不到充足的阳光会腐烂,螃蟹食用了腐烂水草后就会中毒死亡。二、苗种投放蟹苗放养在600~1500尾/亩左右,蟹苗规格要大,目前有些高产精养蟹塘1亩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三、饲养管理要想河蟹长的大,喂鱼最好,全程喂鱼都可以。池塘不能有吃食性鱼。河蟹养殖早期,应加强营养,使用高  相似文献   

10.
<正>芜湖镜湖区方村街道一河蟹养殖户,通过多年的不断摸索,不断学习,养殖技术日益成熟。2018年在面积为36亩的河蟹池塘里,按"河蟹混养+生态"技术模式进行养殖,即低密度投放大规格幼蟹,主养河蟹套养鱼、青虾,养殖总产量及经济效益喜人。现将其养殖新技术模式详细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养殖条件1.池塘条件养殖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池塘面积共36亩,分为4个塘口。面积3~10亩  相似文献   

11.
<正> 池塘养蟹,除做到合理的投放密度,及时投足饲料,注意防逃、防盗外,还有以下七忌。 1、忌污:即养蟹池塘污泥不能过多。因为污泥过厚,不但易隐藏各种敌害生物,而且对河蟹打洞穴居不利,同时也给后期的捕捞工作带来困难。2、忌腐:投喂腐烂变质饵料,不仅污染水质,还易使蟹生病,何况腐烂变质饲料的营养成分已大大降低。所以,池塘养蟹应尽量投喂新鲜饲料。3、忌惊:河蟹是很易受惊的,只要有人在池塘边走动,就会慌忙隐藏起来,这样就影响了河蟹的正常活动和脱壳。脱  相似文献   

12.
<正>2010-2018年,仙桃市排湖渔场不断探索总结池塘河蟹"3+5"可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国家专利。2017年,排湖渔场平均亩产河蟹130kg,最高亩产量达到190kg,平均规格140g/只以上,亩平纯利达7000元以上。2015年10月,仙桃市池塘河蟹"3+5"生态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13.
<正> 1、合理放种 条件较好的池塘,可根据每亩产蟹40kg、产鱼200—300kg的模式投放苗种,鱼种以滤食性的鲢、鳙鱼为主,少放或不放吃食性鱼类,忌放青、鲤鱼。 2、培植水草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水花生、菹草、苦草等既是河蟹的适口饵料,又是河蟹在池塘中的附着物,栖息、脱壳的隐蔽场所,还能吸附水中的肥分,一举数得。但蟹池内种植的水生植物不能超过池面的1/3。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于2008年利用10亩塘口进行河蟹、小龙虾、鱼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10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池内有浅水区和深水区。有独立的进排  相似文献   

15.
由于河蟹养殖规格逐年扩大.养殖效益总体趋势必然下降;鮊鱼养殖在许多地方也相继开展,随着养殖面积、产量的扩大.市场价格也将逐渐下降。根据河蟹和鮊鱼生物学特性差异和均需要较好养殖水质条件,实施两者放在同一池塘中养殖并不矛盾;河蟹爬  相似文献   

16.
江黄颡鱼属鲶形目、鱥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无肌间刺,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一近几年来,河蟹养殖业风险比较大,经济效益有所下滑,为了降低风险,广大养殖户可采取套养一些新品种方式降低生产风险,提高池塘的综合效益。2002—2003年我站在萧山等地进行了河蟹塘中混养部分江黄颡鱼试验,取得显著的生产和经济效益。现将河蟹塘套养黄颡鱼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河蟹养殖新技术第四讲粗养与池塘精养河蟹实用技术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唐天德一、粗放粗养技术粗放粗养形式适合于一些百亩左右、连片的沼泽、河沟和小型外荡、水库及大型池塘等。在这些规模的水体中,一般鱼、蟹养殖并举,不投饵只作简单的管理,即能获得较好...  相似文献   

18.
口服药物治疗鱼病,就是将药物拌入饲料中制成药饵来进行给药,或者在投饵时临时将药物拌入饵料中,这种方法用药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对鱼体不产生应激反应,是一种能发挥吸收作用的投药方式。但对于摄食活性生物饵料的鱼类和滤食性鱼类,不能摄食药饵,则可采用间接法来防治鱼病,即先将药物投放到饵料生物中,鱼类通过吞食饵料生物而摄食到药物,使药物间接发挥作用.从而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如鳜鱼、乌鳢、翘嘴红鲐、黄颡鱼等肉食性鱼类,如果不投喂配合饲料,仅投喂饵料鱼等活性饵料,则可采用间接法防治鱼病。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宝应湖农场拥有无公害养殖基地称号,2010年河蟹养殖面积达1万余亩。多年来,受河蟹养殖模式、养殖技术措施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河蟹的规格和品质有所下降,已影响到河蟹养殖经济效益。为了提高池塘河蟹品质,提高池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2010年我场承担了河蟹生态健康技术推广项目,一养殖户在科技指导员的指导下,20亩池塘进行河蟹、泥鳅、鱼种多品种混养,获产值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阜宁县渔业推广部门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补贴在该县引进河蟹池塘纳米微孔增氧技术后,实现了亩产河蟹70~100kg,平均规格150g以上,回捕率达80%以上。现将阜宁县中华绒螯蟹池塘微孔增氧养殖新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条件1.池塘条件:以新开池为最好,一般池塘亦可,面积10~30亩;水深1.2~1.8m,平均1.5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