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石油市场2010年回顾与2011年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中国石油市场供需强劲增长,多数油品供需回到甚至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突破4.5亿吨,达4.58亿吨,较上年增长12.2%;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增长6.9%;原油加工量首次突破4亿吨,达4.2亿吨,增速高达13.4%;石油净进口2.55亿吨,对外依存度突破55%。展望2011年,国内石油供需将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将有所降低。预计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4.87亿吨,增长6.2%。全年原油生产量和加工量将分别达到2.08亿吨和4.46亿吨,分别增长2.5%和5.5%;石油净进口量2.7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升至57%左右。国内成品油市场形势总体看好,但也面临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新的挑战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有关数据显示。从1993年起我国戎为石油净进口国,到200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30%,2003年原油净进口量达到9100万吨。比2002年激增31%.石油日消耗量达546万桶。专家分析,到2005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1亿吨,2010年将达到1.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37%和45%。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将达到每日1000万桶.这意味着届时我国所需原油将有80%以上来自深受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影响的国际石油市场。  相似文献   

3.
原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战备储存能源,但我国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2017年以来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进口国,2020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新能源的替代还需要过程,石油天然气的需求规模还将持续保持高位.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加大油气项目投资是油气企业的...  相似文献   

4.
五大问题制约我国乙醇汽油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石油资源紧缺、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环境压力日益加重的情况下,发展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油气资源相对短缺,石油进口量逐年大幅增加,去年进口原油高达1-2亿吨,对外依存度近40%,今后还会进一步提高。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增长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外汇平衡和石油供应安全。尽快发展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能源和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经理陈耕日前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石油安全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年消费量将达到4.5亿吨左右,届时原油高峰产量可达2亿吨左右,石油供给缺口将达到2.5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5%。  相似文献   

6.
国家发改委2009年2月25日发布的《2008年石油行业运行情况及2009年趋势预测》(简称《报告》)称,2008年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达到49.8%。但2009年国内成品油供求变化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上半年成品油消费量预计将低于去年同期。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9,(12):F0002-F0002,1
公司成立背景 石油是保障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战略资源。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1993年开始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随着石油需求量的逐年递增,近年来,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快速增长。2008年底,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近50%,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  相似文献   

8.
2011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进口贸易增速高于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加工贸易比重继续下降,油气资源进口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也给我国能源保障供应带来新的挑战。当前,虽然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地区局势动荡,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对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影响仍将持续,预计2012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将保持平稳增长,增长速度将会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9.
2011年中国国内石油市场供需增速放慢。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76亿吨,较上年增长4.0%;原油产量2.04亿吨,仅增长0.3%;原油加工量4.48亿吨,增长4.9%;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2.5亿吨,达2.53亿吨,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5%,达55.1%。展望2012年,国内石油供需将继续增长,增速将有所回升。预计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0亿吨,比上年增长5.1%;原油生产量和加工量将分别达到2.05亿吨和4.72亿吨,分别增长0.5%和5.5%;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分别为2.95亿吨和2.7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升至59%左右。国内成品油市场形势总体看好,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国内原油产量增速放慢,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较快增长:石油进口和净进口持续增长,出口减缓;原油和成品油价格波动上涨,创历史新高。预计2008年中国石油需求将继续较快增长,原油生产保持稳定低速增长,石油进口仍将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将突破50%,石油价格将保持高位。  相似文献   

11.
2012年2月9日和15日,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分别在北京、上海两地发布了《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国际政治持续动荡,乱象丛生;世界经济复苏遏阻,危机难解.世界石油供需增速双降,基本面总体偏紧,国际主要基准油价同比大幅攀升,高位徘徊.世界天然气需求平稳较快增长,全球LNG贸易活跃,价格大幅上升.2011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速大幅下滑,但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双破55%;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速超过20%;炼油能力布局进一步优化,油品质量继续升级;海外油气合作取得明显进展,能源公司国际化程度稳步提升.展望2012,世界石油供需趋于宽松,油价有望总体低于2011年水平,但伊朗问题是影响石油市场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天然气供需基本平衡,预计价格呈小幅增长态势.中国成品油需求将稳步增长;天然气消费量有望超过1500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超过5%.与会专家建议,加强能源战略研究和产业规划,对成品油价格加快市场化改革,对天然气利用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并适时推出天然气管网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2.
信息广角     
《天然气经济》2005,(5):74-75
天然气应用在中国迅速增长将逐步接近石油,优化石油行业产业结构比调整成品油价格更急迫,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美国,天然气批发商期待市场化定价机制,发改委称成品油价不宜完全放开,我国在哈萨克斯坦建成首条天然气管道,2004年度我国纳税百强石油石化企业过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化》2010,(3):8-8
2010年将强化节能减排任务责任制和问责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 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突破50%,但这并不是说我国石油安全就受到极大威胁。任何一个石油进口国家,只要它的石油来源稳定可靠,问题就不大。这不是说我们对石油安全就可掉以轻心,而是提醒我们既要注重国际市场运作策略,又要规避“走出去”风险,提升“走出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石油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在这种情况下,鼓励石油企业走出国门,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实施国际化经营,建立海外石油生产基地,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稳定,无疑是解决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上半年,许多现象在中国石油市场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出现:单月原油进口量突破1000万吨,单月原油加工量超过2300万吨,原油基准价跃升至2513元/吨,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45%,等等,这不得不使中国石油市场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11年超过了56%,同时环境压力也日渐增大.为缓解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所引起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降低我国汽车燃料消耗量水平,2011年12月3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工业部提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国内主要汽车企业起草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即《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第三阶段)获得国家批准,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7.
自北美掀起页岩油革命以来,美国原油产量激增,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下滑,全球石油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截至2014年2月,页岩油在美国原油总产量中比重已超过50%,美国国内原油总产量也超过800万桶/天.特别是蒙特利页岩油区,一直以来被产业游说者们大肆宣扬,被称作美国石油及天然气产量的“力挽狂澜者”.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我国石油消费增速回落,但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原油产量继续提高,供需矛盾仍突出,石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自9月份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对国内石油供需与价格产生了重大影响,上、下半年的市场状况截然不同,这种情况为历年所罕见。  相似文献   

19.
2022年2月17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2021年我国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72%,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我国能源自给率长期以来在80%以上,油气对外依存度则一直比较高,能源安全的核心是油气供应保障.对于连续20多年保持石油需求增长的中国而言,原油对外依存度在2021年出现下降非常值得关注,有其积极意义.但原油...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石油进口逐年递增.2004年对外依存度已突破40%.在高油价时代如何应对高油价成为各方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认为.高油价已不可避免.应从石油供给立足国内.抑制不必要消费,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枳极开展能源外交、推广节能技术和加强节能管理、修订完善《节能法》及配套节能政策.加快石油是天气立法进程、建立能源预警机制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