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中的农村城市化问题是实现西部区域均衡发展的关键,利用“城市”和“农村”两个辐射波的对接,是目前西部农业城市化的战略选择,本文对波状对接模式对及在西部在开发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西部地区进行城市化的意义和可行性以及道路选择进行理论上和实际上的分析,针对西部城市化存在的制约因素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得出西部城市化发展是西部开发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中国城市化应该选择大城市圈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西部地区也应该走以大城市包围农村、小城镇为主、兼顾发展小城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于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苏北各市的城市化率均低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提升苏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必须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本地区实际出发促进县城城市化的步伐。要通过以中心乡镇为龙头,撤并乡镇;加大县城及镇乡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引资"和"引智"并举等措施,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西部开发中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芙玲 《经济论坛》2004,(20):27-28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是城市化总体水平低,且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我国人均GDP在东、西部区域的分布特点是东高西低且呈两极分化走势,而我国的城市化分布也呈东高西低走势,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高度吻合,这说明两者之间的发展存在着高度的相关关系。我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以及现有城市在地区之间的分布差异,使我国城市化不可能采取同一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肖传亮 《当代经济》2009,(15):62-63
由于中国国内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及农民培训情况各异,当地农民及外来农民工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也较大,决定了该类地区农民培训模式呈多元、复杂状态.选择正确的培训模式是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成功的重要条件,但这类地区农民培训的成功还要依靠一系列配套条件,培训结果管理的合理化、规范化就是这类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训结果管理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则需要从权威认证、利益兑现等方面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6.
国外城市化实践对我国西部城市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外的城市化实践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发展提供了经验。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应强化政府的作用;健全城市体系,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加强对"三农"的保护和扶持力度,推动西部地区城乡社会变迁;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内涵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实现中国城市化必须实施均衡城市化发展战略.使城市化在2045-2050年达到50%是较为现实的,也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选择以大城市为依托,并利用大城市功能的集中与扩散效应发展中、小城市的模式.为此,首先要进行农村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殊的工业化道路和城市化模式造成我国西部地区特殊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决定了其城市化有着很强的路径依赖 ,很难遵循国际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国家区域经济政策转移、体制转换滞后和产业非均衡发展等多方面原因造成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演变的非连续性和断层 ,决定了现阶段外部力量的拉动力、区域市场环境建设形成的内聚力、经济结构调整与非农产业发展的吸引力、农村内部扩张的推动力以及各种力量的整合是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支持系统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当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31%,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0%。西部十个省(市、区)中有七个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滞后于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滞后,影响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和经济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影响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 一、城市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意义 加快城市化发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的课题,其意义已为理论和实践所证明。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这是由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化模式的反思与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政府与市场作用关系问题、空间组织问题、城乡关系问题、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对以往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及其问题进行了评述。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下,应尽快实现城市化的推进模式由行政主导向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方式转变,城市化的空间组织模式由小城镇为重点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转变,城市化的城乡关系模式由城乡分割向城乡统筹转变,城市化的建设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产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早在本世纪初,英、美等发达国家就实现了城市化。1900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高达75%,美国也于1920年将其城市化水平提高到52%。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已达40%,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达80%以上,综观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可以发现其具有如下特点:1、城市化的历史前提是政治上独立的市场经济。2、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争取利益的最大化。3、经济发展进程是“六化”同步。4、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联系。5、发达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无行政障碍。6、发达国家城市化有速度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辽宁城乡互动机制与城市化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数据分析和理性分析从经济性和社会文化性两个维度,剖析了辽宁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表现,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改变辽宁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作为辽宁经济振兴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借助城市拉动和农村推动两种力的合力和合力的"作用点"--中心城镇的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城市化发展新道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城镇化的外部性对城镇化本身产生制约 ,应对策略就是兼顾城镇化发展中的三个目标 ,把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大系统 ,培养和完善城镇市场体系 ,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4.
聚集经济效应与我国城市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着显著的聚集经济效应.但聚集优势主要来源于同一产业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所带来的地方化经济效应,而不是城市本身发展所产生的城市化经济效应.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我国一直所奉行的所谓城镇化(而不是城市化)战略所致.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城市化经济所带来的聚集效益.但是,由产业空间集中产生的地方化经济效应不一定必然地导致城市化经济效应的结果,二者需要有一个转换过程.在我国,这个转换过程实质上就是由分散的城镇化模式转向集约型城市化道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发展是城镇发展的依托,正确确立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才能保证城镇化的稳步推行,保证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才能保证大、中城市产业的调整。通过对国外产业的发展过程和当前选择农村城镇主导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应该主要从第二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是第三产业中选择。  相似文献   

16.
准确把掌握细分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偏好是企业获取较好市场回报的关键.本文以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数据信息为基础,针对消费者个体特征方面的多个因素变量,运用离散选择模型,研究对液态奶制品的某个特征因素作为首选因素的影响分析.同时,针对消费者某一特征因素对液态奶的多个特征因素的选择偏好的影响,给出了基于Logit模型和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和合理解释.通过对液体奶制品消费者的个体特征和选择液态奶的某一特定因素为首选因素的关系分析,以及顾客选择偏好方面的探讨,为我国液态奶制品供应链在目标市场的选择方面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的包容性发展是众多城市发展的追求和目标取向。它顺应了城市经济良性运行和城市化经济协调运转的基本需求,必将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就中国的城市化包容性发展而言,可从基本内核、基本要义、基本依托和基本保障等层面入手,切实转换思维模式,提升城市化品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建立成效分享制度与再分配政策及优化外部环境,此可堪称中国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农村工业化模式演变与城镇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工业化是在传统二元结构体制的历史条件下启动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特殊工业化形式,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农村工业化实践的不断丰富和深化,其内生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与城市工业化加速融合的趋势.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推出和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规模性转移,农民工跨省区远距离大规模流动,将转向分散型的省内流动或就近向小城镇转移.我国城镇化发展重心也随之下移,由过去的以大中城市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小城镇为主.我国特有的农村工业化模式与小城镇化发展路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将给中国农村带来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以铜川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勇  史耀波 《生产力研究》2007,31(5):109-110,117
铜川市在产业转型方面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面临着最优转型模式的选择和如何进一步提高产业转型模式效率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已有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文献整理,得出铜川市应遵循产业延续、接替产业、新区城乡一体化的复合型产业转型模式,对铜川市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的城市化模式探索——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缓慢,在城乡发展失衡的状况下城市化进程走入瓶颈阶段。2002年以来,成都市通过走"城乡统筹"的改革路径,使得其城市化进程颇具成效,引起中央以及其他城市的关注。文章通过分析其"城乡统筹"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特色,总结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为我国其他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