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自2007年6月1日《破产法》实施,破产重整制度正式引入我国司法领域,实践中已涌现出不少经典案例,市场上不乏通过破产重整取得上市公司壳资源的成功案例,比如星美联合、浙江海纳等。目前破产重整之势愈演愈烈,*ST盛润、*ST深泰、ST秦岭,众多ST或*ST上市公司纷纷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与普通企业相比,  相似文献   

2.
曾劲 《财务与会计》2012,(12):66-67
2012年7月,上海、深圳证劵交易所同时发布了《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简称《上市规则》),对原规则中的退市、停复牌等内容进行了修订。新规刚出,8月就有24家ST公司成功"摘帽",之后的8、9月份中国股市一片萧条,但ST板块个股却异常活跃。大盘大跌而ST个股却涨停不止,这种现象是炒作还是逐利,是真实还是假象?笔者在此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纪丽芳 《财会通讯》2008,(12):100-101
宁夏银新能源(原吴忠仪表)上市公司由于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亏损被列为“*ST”公司。为了及早地发现和控制财务风险,避免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和再次成为“*ST”公司,该公司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加强风险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本文针对该公司现状与特点,为该公司量身设计了一套财务预警系统,并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4.
龚杰 《财务与会计》2007,(10):76-77
2007年的牛市之秋,经历了ST股的疯狂、券商概念股的飚升以及蓝筹起舞的轮番表演之后,几乎所有理论上存在的估值洼地都被填平,板块轮动的效应使得差不多所有的板块都大涨特涨了几遍,选择个股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获得高额利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那么如何寻找和发掘出未来蕴涵着巨大投资机会的黑马股呢?笔者认为,应重点选择将明确实行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的个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上市公司^*ST长控为例,阐述了政府行为和债务重组对公司收益的影响,指出政府补贴行为和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都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一、河北省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基本特征分析 本文以河北省1994年——2006年每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为了使计算结果不受影响,剔除了ST、^*ST公司,从数据分析来看,河北省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基本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鲍喆 《中外管理》2014,(9):92-93
曾经的*ST天龙,如今的山水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尽管股票名称、控股股东、主营业务几经变更,但围绕着该股的圈钱丑闻却宿命般的挥之不去。对于山水文化的投资者而言,实际控制人黄国忠曾经是英雄般的存在。在其接手*ST天龙(山水文化前身)之前的3年里,公司已资不抵债、面临退市危局。  相似文献   

8.
《中国总会计师》2008,(6):22-23
截至2008年4月30日.除^*ST威达.九发股份以及已经终止上市的东方锅炉外.2007年12月31日已经上市的1547家公司均如期披露了2007年年度报告。针对投资者关注的上市公司新会计准则执行.财务信息披露和监管等问题.中国证监会会计部负责人近日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相似文献   

9.
空袭A股     
王亮 《英才》2012,(10):100-101
融资融券全部放开之时,也就意味着A股步入"个股"时代。A股遭遇"空军"狙击?近期张裕A(000869.SZ)、中信证券(600030.SH)、民生银行(600016.SH)、苏宁电器(002024.SZ)等股价经历"断崖式"下跌,这些公司是业内佼佼者,近期也都进行了现金分红,在上市公司普遍"勒紧腰带"的情况下难得可贵。暴跌显得不合逻辑。  相似文献   

10.
据中注协有关数据统计,2012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3家,占上市公司总数比为0.12%,其中*ST 贤成“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对外借款、担保金额无法判断”、“审计范围受到重大限制”,尤为引人注目,*ST 贤成的这些表象背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值得聚焦细究。  相似文献   

11.
昝立永 《英才》2014,(7):92-93
6月5日起,*ST长油(600087.SH)被终止交易后摘牌,手续完成后,长航油运公司成为中国A股市场上首个退市的上市央企。  相似文献   

12.
西谚云:世界上有两件事不可避免--税收和死亡.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从神话到噩梦的轮回.无数知名企业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荡然无存;商界巨子如走马灯般一批批隐没,又一批批升起:牟其中、仰融、李忠文、姜伟、孙大午、李海仓、周正毅……这些昔日的创业者曾是那样光芒四射,可如今他们有的因涉嫌诈骗而铂铛入狱,有的因负债累累而绝望自尽,有的因欠下巨额债务而人间蒸发,有的则"激情"燃尽而难以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13.
解读希勒     
2008年注定是经济波澜壮阔的一年,“次贷危机”成了中国每个普通大众熟悉的金融词汇。当经历过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人们逐渐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本以为这段尘封的历史记忆终将只会出现在故纸堆里。然而,历史的重演与轮回并非只是发生在政权更迭领域.经济发展也同样适用。只是我们会有意识地选择性遗忘.对经济发展盲目乐观的氛围会传遍每一个角落,直至每个人都相信经济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4.
ST股自诞生以来,便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顽疾。"僵而不死""、停而不退"的现象一直存在并始终为各界人士所诟病。为了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上市公司使尽浑身解数,其中"资产重组"就是方法之一。所以在目前个股普遍价格下跌、股市一片哀鸿之际,ST股却仍在一如既往地上演十年以来经久不衰的"不死神话"大戏。文章以ST九发(600180)资产重组为例,分析ST九发资产重组的过程及资产重组的受益者,诠释ST公司"僵而不死"的原因,并从监管者、上市公司、投资者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昝立永 《英才》2014,(10):82-83
悲惨的是有的公司不得不在创业板五周岁时打响“保级战”。 2014年10月是创业板成立五周年的日子,创业板可谓风光无限,指数扶摇越过1500点。也意味着2009年上市的个股纷纷度过了四个完整的会计年度,36家公司有喜有忧。  相似文献   

16.
彭华伟 《英才》2006,(8):105-107
人们习惯以成败论英雄。 在资本市场被戴上退市风险警示的*ST(special treatment)上市公司,一只脚实际上已经踏进了退市的深渊。他们只能成功,他们没有任何退路。  相似文献   

17.
《山东企业管理》2014,(4):53-53
*ST长油.是央企.更是上市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在退市制度面前都是平等的。任何认定其不破产、不退市的投资者.都是在赌博.后果只能自负。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上演了多起上市公司整合的大戏,结果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已经重组成功并获得市场的认可,如新湖中宝吸收和合并新湖创业,有的曲曲折折,缓慢前行,如盐湖钾肥合并盐湖集团;也有的经历挫折后陷入困境停步不前,如云天化合并吸收云南盐化和ST马龙.上市公司的重组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重组整合究竟怎样运作才能修成正果?其中有很多问题值得去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盈余管理视角,本文讨论了债务重组准则变迁和政府监管对债务重组方式选择的影响。以2005-2008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公司利用重组方式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特别是只亏损一年公司的扭亏、*ST公司的撤销星号、ST公司避免暂停上市和暂停上市公司的恢复股票交易,且上市公司还通过将控制关系豁免非控制化以规避对控制关系豁免的监管。建议将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监管细化到重组方式和非控制关系重组上。  相似文献   

20.
非ST公司是否真的脱困——基于单变量模型的判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从数情况下,ST公司被视为财务出现困境;而非ST公司,往往被视为已经走出财务困境,财务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本的研究正是以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量为基础,选区1998-2001年之间曾经被ST而又被取消ST的29家公司为样本,来揭示和检验非ST公司是否真的走出了财务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