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刚 《北方经济》2006,(12):71-72
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要靠法律的约束,更主要的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处理好劳资双方的关系.本文从经营管理层面分析了劳动关系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提出了多维度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的具体方法,旨在从理念上和实际操作层面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善民生: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善民生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保障不足这一问题。劳动是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唯一途径,唯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价值。文章认为,人人必须参加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来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重视劳动价值有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做到:有劳动能力的每一个人都要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并且因此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政府和社会要努力实现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就业;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则,让每一个劳动者充分享受他的劳动价值;弱化资本的功能,以劳动为杠杆,推动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释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异化劳动理论的启示意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成果应当为劳动者所享有,要促进社会协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刚 《北方经济》2006,(6):71-72
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要靠法律的约束.更主要的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处理好劳资双方的关系。本文从经营管理层面分析了劳动关系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提出了多维度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的具体方法。旨在从理念上和实际操作层面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指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的时代命题,并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当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这是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也更加复杂,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挑战和问题?这是每个新任工会干部都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影响的分析,目前学术界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劳动关系内外部因素影响的角度来加以研究的.有人认为分工与市场的交替作用是影响劳动关系转型的最主要因素;也有人认为产权变革是影响劳动关系转型的决定性因素;还有人是从产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社会政治与法律等方面来说明的.这些观点都不无道理,但却忽视了处于转型中的中国劳动关系对以上诸因素的反作用分析.考虑到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就变化中的中国劳动关系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加以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深化对劳动、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时代的需求,本文认为,正确理解、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如何运用其理论精髓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并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在理论上搞清楚这样一些问题即价值、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些范畴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具有的一般性,并且要承认劳动力是资本,劳动者是投资者,有权分享利润.劳动力资本化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也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劳动者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基础上的个人股份所有制,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在现阶段,正确理解、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劳动价值论是更好地贯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要对私有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私有成分要正确看待,合理评价.从长远看,私有制经济也要经过劳动力资本化进行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使广大劳动者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这项战略性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这一任务完成,必须要协调好劳动关系,这是维护企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中原油田钻井二公司在人才队伍和技术部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进行了有效尝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有利于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谐,同时是企业管理得以发展、社会能够安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企业在劳动关系中的决定性地位,决定了企业必须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中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发挥自身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一系列创建措施,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构建必须通过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加强保障、人文关怀等途径,以职工为本,以推进企业和员工的互惠双赢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社会开始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正步入公共需求快速增长和深刻变化时期,我国城乡居民对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需求也开始全面快速增长。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与城市之间实行两套不同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劳动和保障公共资源对农村地区投入不足,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城乡非均等化问题突出,这也是造成目前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实现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亦是构建和谐社会,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体面劳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探索企业员工体面劳动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隐性合约理论视角探寻隐性合约与体面劳动的内在关系,分析企业员工体面劳动的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以社会、政府、企业与员工为主体指出企业员工体面劳动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务件下发展经济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建立规范稳定的劳动关系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当前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的规范稳定,然而规范劳动关系却存在诸多问题,发展规范的劳动关系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从政策完善、法律规范、观念变化等方面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努力.文章针对新时期规范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危害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规范劳动关系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规范劳动用工的背景,论述了规范劳动用工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与作用,探讨了当前我国的劳动用工现状及对策.指出要在继续努力增加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的同时,使就业质量得到提高;要尽快让社会救助、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基本保障制度覆盖全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要依法办事,特别是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要求,依法规范用工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任何人都要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通过劳动创造价值,维持自己的生存.人和动物不同,人除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外,还要维护和创造外部生存条件,为社会增加财富,参与社会的管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的,河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和谐之歌何以唱响全区,发展了区域经济,促进了社区共建共享和谐,实现了群众根本利益?局长李生同志认为: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是秉承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提出了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对策.指出护士要不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掌握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保持健康稳定的工作情绪,对病人和家属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培养规范正确的就医行为和道德;护理管理部门要及时调整和补充护理人员,重视护士劳动价值;社会方面要大力支持护士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论题的研究基础在于准确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中的"劳动"和"价值"的内涵及"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形成因素差别.在此基础上推论可知,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具有平均性质的简单劳动,它融入了当前社会已经普及化的科学技术因素,而复杂劳动则融入了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因素,后者创造着多倍于前者的价值量.从动态的角度讲,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原来的复杂劳动转变为当前的简单劳动,这表现为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下降.科学技术因素是通过融入劳动力之中影响劳动耗费量来影响价值量的,它本身不创造价值,也不通过包含着科学技术因素的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即使在"无人工厂"生产形式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蒋小平 《北方经济》2008,(23):62-6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原有的社会分配制度已不适应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形势,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一精辟而富有突破性的阐述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这一背景下,技术、管理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也成为收益分配的主体,理所应当从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这样就激发了技术和管理要素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更有效率地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