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朗石油工业因“伊核问题”而受到相关制裁,2016年1月,制裁被解除,该国原油出口再次成为全球原油市场关注的焦点.从2016年前4个月的表现看,伊朗有着增加国内产量、提高原油出口、重夺国际市场份额的强烈愿望,原油出口量也较制裁结束前明显提升.但从中长期看,受长期制裁影响,伊朗国内石油公司仍面临勘探投资和开发技术缺乏等问题,这将限制其未来原油出口.伊朗政府采取修改对外油气合作条款、释放油气勘探开发区块等措施加以应对.对中国的石油公司而言,既要看到现阶段投资伊朗油气的机遇并积极把握;也要从近年来伊朗石油工业的发展中汲取教训,在低油价时期应保障上游油气投资,加强技术研发,从战略的高度谋划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2022年,新冠病毒疫情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通货膨胀高企,大国博弈加剧。乌克兰危机重塑全球油气市场格局:全球原油贸易流向发生巨大变化,呈现俄罗斯原油出口流向“西降东升”,美国、中东和非洲原油出口流向“西升东降”的特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预计2022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99美元/桶左右;欧洲天然气TTF价格替代东北亚现货价格成为世界LNG价格高位引领者,世界LNG流向快速从亚洲转向欧洲,欧洲能源转型回归现实使得LNG重要性提升,天然气价格飙升导致煤炭与核能重新得到重视。乌克兰危机导致的地缘政治格局动荡对全球能源安全、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造成严重冲击,对中国能源安全带来严峻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进一步就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达成共识,全球气候合作进入落实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3.
第36届剑桥能源周(CERAWeek)的主题是:改变的步伐——共建能源新未来.与上届能源周的沉闷和谨慎相比,本届能源周显得轻松和乐观许多.笔者梳理出本届会议上有关全球油气行业发展的6个动向:1)北美石油公司积极响应特朗普新政,力促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回归;2)美国“4D”能源政策将重塑北美能源业,推动石油企业转型升级:3)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国家联手稳定国际原油市场成为新常态,但不可对沙特阿拉伯或俄罗斯期望过高;4)美国大规模出口LNG成为“搅局者”,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或将成为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全球天然气及LNG市场的“标杆价格”;5)相比油砂等其他非常规资源领域,大石油公司更看重深水油气勘探开发;6)风险勘探仍是国际大石油公司发现规模储量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2014年,国际油价大幅下挫,世界油气行业进入不景气周期,"四低"(低价格、低回报、低投资和低成本)将成为新时期油气行业的新特点。未来5年,全球油气供需将保持宽松,油气价格有望维持相对低位;油气行业投资回报率下降,石油公司进入战略调整期,重组整合可能增加;资源国油气政策将更加开放,国际油气合作空间加大,但主导因素将从资源转向技术与市场;亚洲作为重要买家在世界油气市场的影响将显著提升,反映亚洲市场的油气基准价格有望逐步形成;乌克兰问题将长期影响全球地缘政治及能源贸易格局,中美谋求建立新的竞合关系;各国能源政策将更加强调低碳、清洁,加快天然气发展仍是现实选择;油气作为主导能源地位仍将延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可能放缓。中国油气市场进入转折期,供需宽松可能常态化;中国将加速油气市场化改革,并推进与周边国家能源合作升级。  相似文献   

5.
受经济前景疲软以及美国、欧盟对伊朗石油出口进行制裁导致油价走高而拖累需求的影响,国际能源署(1EA)、欧佩克和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和欧佩克再次下调今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期。  相似文献   

6.
在地缘政治动荡加剧的背景下,沙特阿拉伯、伊朗两国复交原因极为复杂,可以主要概括为沙伊两国诉求转变、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和中国的大力推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对沙特阿拉伯巩固自身在欧佩克中的核心地位、伊朗拓宽原油产量和出口空间有着重要作用。两国作为欧佩克的发起国,恢复外交关系有助于增强欧佩克组织的凝聚力,提升欧佩克在全球石油领域的话语权,还能为中东地区提供更加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降低因局部地缘冲突导致油价大幅波动的风险。建议中国油气企业把握中东国家的和解窗口期,推动中沙能源合作战略和策略的调整完善,拓展与沙特阿拉伯在油气和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场景;发挥绿色油气田建设、绿电-绿氢-绿色炼化产业链建设的先行优势,加大合作开发力度;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油气开发绿色转型和炼化产业低碳转型;深化与中东地区石油公司的合作力度,在进口油气时推动沙特阿拉伯等国带头支持人民币结算。  相似文献   

7.
正伊朗制裁结果揭晓,迫于多方面压力,美国最终在制裁伊朗问题上做出了较大让步,原油市场最大的利好因素兑现。与此同时,全球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原油市场进入消费淡季,供求关系有望再度趋于宽松等,将会对后期原油走势形成打压。前一段影响国际油价上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对伊朗石油产业的制裁,美国宣称将把伊朗的原油出口降至零,对下半年以来的油价走势提供了极强的支撑,拉动布伦特油价站在80美元/桶上方。伊朗是欧佩克第  相似文献   

8.
2023年,全球经济面临新冠病毒疫情后的复苏考验,全球油气市场呈现出4个“变”和5个“不变”:全球石油市场生产主体没有变化,“欧佩克+”减产机制仍然发挥作用,以布伦特、WTI为主的油价体系仍然发挥决定作用,低碳绿色的能源转型趋势没有变化;全球油气供应走向和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美国在全球油气行业的影响力快速提升,国际社会的关注点更侧重能源供应安全,全球能源消费心理变得更为低碳和绿色。2024年,在气候变化、经济复苏、新能源蓬勃发展、局部性地缘事件突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油气市场将迎来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9.
自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政府向伊朗、古巴、委内瑞拉等长期受美国制裁的国家发出了破冰的信号,美伊两国关系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然而,伊朗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只要美国不从战略上彻底改变对伊朗的政策,伊朗很难对美表示亲近。伊朗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针对欧亚油气资源紧缺的现状,极力争取欧亚国家的石油公司参与伊国内的油气开发,并利用欧洲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现状,力促纳布科管线的建设,希望通过经济纽带把欧洲和亚洲的利益与自己捆绑在一起。虽然美伊关系要实现重大突破还为时尚早,但美伊紧张关系的缓和将有利于改善伊朗能源投资的大环境。随着外部环境趋于缓和,伊朗可能加速完善本国的投资法、税收体系以及金融服务等,以鼓励外国资本进入伊能源投资领域。由于欧洲国家的一些油气大公司受到关国的政治压力,逐步减少或中断了在伊朗的油气项目投资,伊朗开始转向亚洲国家寻求新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0.
正此次美国对伊朗单方面制裁没有其他国家的配合,效果必然大打折扣。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将在能源等方面对伊朗实施最高等级制裁。虽然此消息一出,全球油市立刻大幅跳升,油价创三年以来新高,但是与2012~2016年制裁伊朗不同,此次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对伊朗油气业及全球油气市场走势的影响是有限的。美对伊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1.
正沙特的石油影响力在未来必将打折扣。近两年,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持续加大对油气出口大国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的制裁力度,美国与几个传统油气资源大国的关系当前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同时,随着沙特和俄罗斯等达成的"维也纳联盟"(OPEC+)逐步机制化,其对全球油气市场和国际油价走势的影响在加大。看得出,一方面大国博弈、国际矛盾、地缘政治冲突中的"石油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刘旭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7):47-54,111
2000年普京首次成为总统后实施的油气政策可以概括为:设置专门机构、扶植国有企业,强化油气资源的政府管理;修改资源性法律、改革税制,确保国家收入;开拓新兴亚太市场,确保油气出口的最大利益.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总统后,俄罗斯能源政策的决策重心由政府转移至总统府.由于以梅德韦杰夫为首的俄政府仍希望保留在能源决策过程中的一定权限,因此两者间的利益协调将是俄罗斯能源政策决策的关键.为了确保油气产量的稳定增长,俄罗斯将不得不修改已有的税收政策和资源利用政策,但修改的力度仍然取决于决策层内部的利益协调程度.俄罗斯今后将越来越重视亚太市场,这给中俄在油气领域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中俄油气合作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从对俄罗斯今后几年的政策预期来看,中俄间的油气合作还有非常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联邦政府70年代和80年代的能源政策,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环境和目的,通过调整价格、税收和有关费用以协调各方面利益而制订的,从而保证了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促进了油气工业发展。在此期间,联邦政府的油气政策主要是:1973年,以出口补进口,维持国内低油价;1975年,提高油气价格,调整出口税和进口补贴,征收汽油特别税,以增加油气勘探投入;1980年,增征生产、销售税,控制常规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幅度,规定联邦政府在油气生产中的干股权益等,以保证能源安全并增加联邦政府收益;1985年,全面解除原油价格和市场限制,取消部分油气税,为油气工业创造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从总体看,加拿大油气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可供我国有关部门制定油气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全球能源供需形势风云突变,各国调整能源政策积极应对.上半年,国际油价屡创新高,促使产油国继续强化资源控制,增加油气投资,拓宽开发领域;能源消费国等出台税收及其他激励政策,推动节能;区域性能源政策协调不断强化;各国通过立法或出台国家行动计划等,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下半年,世界经济危机凸显,能源需求疲软,原油、煤炭等资源价格大幅下跌,各主要国家积极应对国内经济问题,能源政策作为刺激经济振兴总体政策的一部分得到相应调整.与此同时,区域性能源合作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5.
近期美国与伊拉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引发了国际石油市场的恐慌心理,国际油价一路走高。与此同时,俄罗斯石油出口政策对国际油价近期走向也有相当大影响。 一、美伊冲突无可避免 (一)双方利益无可调和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认为,对恐怖主义组织和国家不能再持容忍态度,而应主动对其加以彻底打击,以免恐怖事件再度袭击美国。在美国看来,伊拉克是对美国构成最大威胁的恐怖主义国家,其理由是伊拉克奉行恐怖主义政策,对美国持有极大的敌意;拥有越来越多的生物和化学武器,而且曾在与伊朗的战争中以及对本国反叛者使用过…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全球油气资源并购市场“触底反弹”,全年共完成并购投资约171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三分之一.2014年各类石油公司发展战略趋于理性,非油气工业背景公司“异军突起”;全年并购交易的评价油价再创新高,北美评价气价持续攀升;非常规原油交易“热度不减”,北美天然气资产并购则成为当年新亮点.预计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将影响全球油气资源并购市场;各类石油公司将选择不同并购策略应对国际油价带来的挑战;LNG项目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并购交易将持续活跃.  相似文献   

17.
微博     
正@多鑫先生影响油价的因素有很多不确定性,加上信息不对称,油价的震荡波动很难避免。伊朗面临制裁,美联储加息、美国中期选举后的财政及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将影响油价的表现。目前,油价下跌幅度较大,2019年油价仍有可能在反弹后出现下调。  相似文献   

18.
正充分借鉴美国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经验,尤其是在当前低油价下石油公司对页岩油气资产的应对策略,对于我国低油价背景下促进页岩油气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等机构2013年的研究结果,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20.60万亿立方米,其中美国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2.86万亿立方米,占14.89%,位居第一;中国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1.55万亿立方米,占14.30%,位居第二。全球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456.94亿吨,其中俄罗斯位居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全球油气供需的持续宽松带来了油气贸易的新格局,资源国和消费国纷纷调整能源政策适应这种新变化。美俄调整油气出口政策抢占亚洲市场;主要资源国纷纷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油气行业的发展;墨西哥能源改革过渡性法案生效,允许私人资本进入油气行业。日本、韩国和印度等能源消费大国通过开发本国资源、能源外交等手段扩大能源来源多元化渠道。节能减排、清洁发展是资源国和消费国共同的政策导向。2015年,资源国和消费国的能源政策将继续调整。  相似文献   

20.
伊朗经济环境与对外经济能源合作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伊朗油气及矿产资源丰富,但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从2000年起,伊朗开始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主要经济目标是:减少国家对石油出口的依赖;鼓励和保护投资;加快私有化进程;改革税制,增加国家收入;相对实现农产品和消费品自足;进一步控制通货膨胀。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是:建立石油稳定基金;出台新的《鼓励和保护外国投资法》;改革税制,减少公司税,增加增值税;统一汇率等。从2005年起,伊朗将实施第四个五年计划,基本目标是在未来10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8%,并继续鼓励私人部门和外国公司参与竞争。截至2002年,伊朗已提供40多个项目,与外国石油公司以产品回购方式签订了数十个油气田开发合同,成功吸引外部资金270亿美元。截至2005年,南帕斯气田已吸引将近200亿美元的外资。今后中伊经济关系的首要方向是继续扩大油气领域(包括石化方面)的合作。同时,中国还可以参与伊朗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扩大对伊朗机电产品的出口以及交通、采矿等领域的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