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城镇土地分等研究的进展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价格标准、土地税收标准应与城市土地的质量等级和土地利用水平保持一致。然而现行的城市土地市场中,常常只注重对一个城市内部的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而缺乏宏观调控城镇土地价格的分等研究。有鉴于此,本文阐述了城镇土地分等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城镇土地分等的历史,并详细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城镇土地分等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ArcEngine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研发新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系统,弥补现有土地定级、估价系统存在的不足,以期更好地为国土管理,城镇土地市场的正常、高效、科学运转提供保障。研究方法: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Kriging插值技术,多次方差。研究结果:研发了基于Arc Engine的重庆市土地定级估价系统,该系统包含了土地定级和土地估价两个部分,增加了障碍因素分析模块,在系统研发的同时制定了定级估价数据库标准,提升了系统的通用性。研究结论:应用于重庆市进行实例验证,得到的结果基本符合重庆市的土地等级和基准地价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围绕编制《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数据库标准》的总体目标,分析标准研制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针对《标准》的服务定位、要素分类、要素编码等主要技术问题提出观点。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得出《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是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确定的,满足标准化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具有技术上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标准体系中的协调方面,需待上位标准出台后,讨论修改完善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城镇土地分等多在省域、市级范围内展开,而在区(县)级范围内进行城镇土地分等尚不够广泛,并且对成果的运用研究还不够.通过采用定性分析和基于武进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实践的研究方法,对区级城镇土地分等成果的运用进行探讨.提出了运用城镇土地分等成果首先可对土地交易市场不发达的城镇进行基准地价评估和镇区间基准地价的平衡;其次对土地利用配置和空间优化决策以及国有土地资产评估等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在对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基本原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此项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江苏省金坛市的实证研究,提出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土地定级因素因子的选择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个定级成果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在阐述城市土地定级因素因子选择方法、因素适用特点及土地定级与地价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2006年武安市土地定级因素因子选择,分析了土地定级因素因子选择的合理性,同时指出了《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中土地定级因素选择应该改进的问题,并对土地定级因素因子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共享的元数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在土地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促进了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向"数量和质量并重管理"的转变.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数据量大、数据形式多样,数据共享困难.元数据作为信息共享有效途径,可以方便用户快速、准确地发现、访问、获取和使用所需数据.通过探讨元数据技术在实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信息共享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元数据标准和共享体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厘清中国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综述了国内外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明确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要求,明晰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和总体思路,分析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主要方法和处理技术。研究结论:中国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理论与方法不仅体现了当代多学科特征和技术水平,而且促使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具有经济可行性和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最近,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和部署(国土资厅发[2003]133号),广东省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全面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的省份,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结合广东省的实际,于近期在广州召开了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部署暨培训会议,全面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  相似文献   

10.
城镇土地定级成为评价土地质量好坏的必要手段,它也是土地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成都市城厢镇为例,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土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借助于"AUTOPLY城镇土地定级估价软件"和MapInfo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城厢镇的土地质量进行了定量化评价,划分城镇的土地级别,以便进一步高效、可持续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1.
陆良县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二调数据库整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索县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快速衔接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更新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项目调查、结果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研究得出的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二调数据库整合的方法为:区别对待耕地质量非突变区和突变区,非突变区采用属性传递实现分等数据库中耕地质量等级信息与二调数据库中耕地图斑的有效挂接;突变区进行耕地质量重新评定。研究以陆良县为例验证了此方法,验证结果显示,数据库整合前后,陆良县县域耕地质量等别比例和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相对稳定。研究结论:这是一种既能保持对原分等成果的继承性,又能保持分等成果现势性的数据库整合的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云南省129个县(市、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以此方法获得的与二调时点相一致的分等成果可作为后期分等成果年度更新的本底数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确定城市土地定级因素的空间影响半径.研究方法:Voronoi图和扩展Voronoi图的空间分割方法.研究结果:(1)对常规Voronoi图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基于矢量数据的Voronoi图生成算法,这种方法可以处理一定尺度空间下的全部点、线、面实体.(2)基于Voronoi图和扩展Voronoi图的空间分割方法解决了传统影响半径确定方法的弊端,能够精确计算出土地定级因素的空间影响半径.研究结论:基于Voronoi图和扩展Voronoi图的土地定级因素影响半径确定方法是进行城市土地定级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整合规划和国土分类标准,促进规划和国土数据融合;根据管理需求细分用地类型,支撑精细化管理。研究方法:采用实地调研、需求分析、对照转换、征求意见、实践验证等研究方法,对整合原则、分类标准异同点、对应关系、地类细分及编码等关键环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制定了一套深圳市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地类及其与规划和国土分类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论:深圳市2011年调查实践表明,采用工作地类进行调查,不但可以通过一次调查获取两套适用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用地审批、执法监察等精细化管理的数据,而且在数据获取源头为规划和国土数据的无缝融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比较分析<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与<房地产估价规范>在技术标准上的差异性,确定未来城镇土地估价的技术规范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两个技术标准都强调价格的正常性,但土地估价更多从权益角度考虑,突出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地位,房地产估价更多地从正常市场交易的价格前提考虑,从而导致估价基础的差异;(2)二者估价的方法相近,但术语用词、应用要求存在差别,特别是基准地价的制定和应用在土地估价中有着重要的地位;(3)对土地权益和与之相关的估价目的,土地估价重视不同用途和各种权利状况下的估价操作,房地产估价则重视具体目的估价时对合法原则的遵循.研究结论两个技术标准应逐步统一,以适应规范市场的发展需要,其关键在于明确基准地价在中国估价技术中的重要地位;规范统一专业术语;统一估价目的方法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范了城乡土地调查的数学基础和数据库建设标准,形成了城镇地籍数据库与农村地籍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分析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实现的技术基础,提出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论述工作流程和方法,研究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最后得出通过设置城镇范围内数据的打开和关闭功能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的方法是当前形势下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关于耕地数量与质量平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分析建立耕地的数量、质量占补平衡新机制的目标、措施和方法.结果表明:耕地基准面积应作为考核区域耕地数量、质量是否平衡的指标;依据不同等别的农用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即不同等别的农用地以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主要的可比性指标,确定农用地等别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储备库,实行先补充、后使用的机制,耕地储备库按基准面积统计管理,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时必须先取得耕地储备库的指标;采用标准样地对比法评定建设占用耕地、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等农用地宗地评估,可以弥补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比例尺过小、难以实地定界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