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是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区域创新系统构成的视角构建政策编码体系,并借助Nvivo软件对北京、天津、河北及其各地级市的创新政策文本展开质性分析,通过对政策内容在不同行政层级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的协同性。研究发现:(1)三地的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整体上服务于“京津创新、河北转化”的功能定位;(2)三地都重视源头性的知识创新,强调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与人才福利保障;重视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形成区域高新技术创新的产业互补;(3)北京以单极发展型政策为主,天津、河北以协调互促型政策为主,北京市支持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政策比重低于天津市与河北省;(4)天津、河北以协调互促型政策为主,北京支持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政策比重低于天津与河北;(5)河北省级和各地级市的创新政策目标和政策方向具有一致性,地级市技术创新系统中的传统技术创新占比较高,与当地产业基础衔接更密切。最后,提出推动京津冀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提升产业一体化、空间布局合理化,提高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北京耦合协调度上涨缓慢,协调机制处于中下等水平,天津处于稳步提高期,河北省耦合协调度比较薄弱且低于天津、北京。进而从产业自身、生产要素和外部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驱动因素的7个理论假设,进一步运用面板模型对两产业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市场规模、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四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正相关,而市场化程度、环境水平两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产业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本文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选择出了河北省各个地市应大力发展的优势生产性服务行业,并根据河北省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京津冀地区一体化水平和经济发展协同性水平,为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结构性保障.本文选取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通过合成控制法建立模型,研究一系列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对河北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河北的经济增长并不理想,一系列京津冀协同政策并未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起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河北廊坊北三县作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对其健康养老产业的研究,必然对于探索京津冀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分析河北北三县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北三县养老对象消费需求特点,在养老产品、养老地产、养老服务等几个方面,对北三县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组团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从理论上探究了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内涵。基于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地区内与地区间、产业内与产业间的联动关系,运用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合理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低下,各地流通业仍以服务本地生产生活为主。为推动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框架,紧密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构建了京津冀流通业“点—线—面—网”的协同发展路径,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三年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3—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由13.7提高到17.1,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未来京津冀要实现协同发展应加快天津、石家庄次级经济中心的培育,科学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打造产业协作平台,实现环境的协同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顺利的进行,需要稳定的制度和行之有效的政策为保障:政策调控手段需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尽快转变到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实现产业高效协作;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资源环境负荷;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关注交通软硬件环境的提升;提升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能级;尽快建立京津冀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环北京的河北小城镇(区、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受行政区划体制限制以及区域合作的制度化水平、协同发展领域范围界定等因素的影响,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仍然存在很多困境。以河北环首都县级行政单元转型发展为基点,具体选取河北大厂为研究对象,从大厂与北京及通州新城的发展关系入手,自下而上地分析京东地区小城镇与中心城市在空间互动发展中有关产业发展、城镇职能、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阶段性特征和现实路径,以此"管中窥豹",总结和判断京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问题成因。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5,(24):47-48
文化创意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京津冀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及河北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定、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创意人才建设及优化融资结构等方面,对促进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石墨烯产业作为我国"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提高工业科技实力、国民经济水平和高新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着眼于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政策、发展环境和产品技术,对石墨烯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区域集聚地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产业环境和技术的创新趋势进行探索,为石墨烯产业在我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河北省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环保产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动先进环保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但是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环保科技创新不足、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与京津环保产业链融合效果不佳等。对策建议包括提升河北省环保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京津冀产业链绿色化程度,增强京津冀环保产业链有效融合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河北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河北经济中心城市的唐山,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唐山市质监局不断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真正主动作为,提高站位,以"五侧重"助力唐山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有效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经济》2019,(2):65-72
生态环境质量是评价区域协同效果的重要标准,科学评测协同的环境质量效果是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2004-2016年京津冀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广义线性回归的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协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京津冀经济协同度的提高,环境质量呈现出收敛式上升。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一步识别京津冀经济协同的环境效应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发现,由于同时存在要素禀赋效应和污染避风港假说,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通过结构效应而不是技术效应改善环境质量。最后,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出了加强政府政策与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京津冀之间的环境治理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于河北来讲,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习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讲话精神,促进京津冀区域文化产业战略发展、主动发展、一体发展,回应社会各界关切,恰逢其时,水到渠成。全省文化战线工作者应该适应形势、登高望远、抢抓机遇、主动加压、合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为建设“三个河北”和实现文化强省目标提供正能量。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洁  王艳  刘晓 《价值工程》2009,28(4):35-3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京津冀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实现三地产业的协调发展,对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阐明了三地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对京津冀三地房地产业而言,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就现状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京津冀三地房地产业规划各自为阵,配套政策和举措没有协调推进,三地房地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制度安排和行动举措等多个方面没有形成协同联动。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三地房地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三地的各自不同利益诉求等。基于供给侧改革要求,改革京津冀三地房地产业发展现状,推进京津冀房地产业协同的对策是:制定京津冀房地产业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加强京津冀城镇一体化的制度安排,建立京津冀房地产业长效发展机制,以及以雄安新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提升居民收入,以消费促进产业协同。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为廊坊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廊坊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部核心功能区",战略地位独特,创新资源密集,产业基础良好.本文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226"讲话以来,廊坊与京津创新合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挖掘创新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金融资源的空间布局、金融资源的相对效率、超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金融业的产值、金融业的专业化程度与金融业产业梯度等金融资源的丰裕程度应该很好地契合于金融产业的发展状况,而这种契合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不完全一致。由此可见,尽管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有很好的政策支持,但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大环境尚未形成,各地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结构与分工定位的差距近期难以弥合,并且各地对其优势研判不够,难以形成合力,因此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对此,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应进一步发挥政府推动作用,中央政府要在顶层设计的同时给市场发挥作用的空间,地方政府则需在研判优势的同时积极回应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点和落脚点,也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动力所在,因此对协同机制研究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京津冀区域各产业进行比较分析可发现,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北京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部局,2015年北京第三产业占比已经接近80%,天津产业结构接近"三二一",而河北仍是"二三一",但京津冀整个区域产业结构则是"三二一"。基于这种差异,寻找协同机制的突破点,然后选择可操作的运作策略,并以首钢、北汽为例,探索产业协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能全力吸纳和集聚高端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对于打造全球化、区域化的地方创新生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京津冀三地政府在助推雄安新区产业聚集过程中应该摒弃零和博弈思想实现正和博弈,构建京津冀政策协同机制,实现雄安新区产业园区带动作用。本项目结合京津冀内在协同机理,分别从京津冀三地政策协同的外部保证条件、京津冀三地政策协同的具体实施机制两个方面探讨了京津冀在助推雄安新区产业聚集过程中的政策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