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国经销商(群体)在十多年的渠道变革中经历了从“官商一坐商——行商(服务商)。分销物流商”的角色演变。时代呼唤厂商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荣辱与共、风雨同舟、共同发展”的新型厂商关系,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必然。本文提出,厂商之间既是利益共同体,又是矛盾对立体,联盟合作是解决厂商渠道冲突的最高形式,客户关系管理是构建新时期厂商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分销渠道管理过程中,厂商之间因为利益关系始终处于一种“博弈”状态,争夺渠道控制权。在目前国内市场,甚至出现了“厂家自建渠道”和“商家自营品牌”的倾向,厂商之间的冲突明显尖锐化。而冲突最终以实力说话,它取决于企业的渠道控制能力。然而,厂商之间除了冲突,还应有合作,合作才是必然趋势,联盟合作是解决厂商渠道冲突的最高形式,它是通往厂商共进双赢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商业社会高度分工和专业化之后的必然结果。所以,本土企业应该积极调整竞争心态,从“竞争”走向“竞合”,追求现代商业竞争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销商(群体)在十多年的渠道变革中经历了从"官商--坐商--行商(服务商)--分销物流商"的角色演变.时代呼唤厂商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荣辱与共、风雨同舟、共同发展"的新型厂商关系,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必然.本文提出,厂商之间既是利益共同体,又是矛盾对立体,联盟合作是解决厂商渠道冲突的最高形式,客户关系管理是构建新时期厂商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今天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厂商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与以前相比不太一样了。目前厂商之间的冲突是产业发展和渠道变革中的必然产物。由于终端零售商的崛起和厂家品牌资源的集中,使得在产业链的“两端”(厂家和终端)形成了两个“高地”,而渠道尚未从市场的快速变化中转型过来,在产业价值链中失去了“无法取代的地位”,导致腹背受敌——店大欺商、厂大欺商。  相似文献   

5.
在“渠道体制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方向转变、渠道运作变为以终端市场建设为中心、渠道建设由交易型关系向伙伴型关系转变”的趋势下,“掌控终端”已成为生产厂商最为核心的渠道战略,已成为快消品乃至耐用品进攻市场、提升销量、遏制竞争对手、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否则就不会有中石油、中石化之间惊心动魄的加油站之争,也不会有北京统一润滑油开辟新型终端——换油中心,也不会有TCL深入三四线市场搞起“幸福树”家电连锁,更不会有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街头巷尾零售点的抢夺厮杀……  相似文献   

6.
在渠道扁平化、渠道重心向终端下沉的渠道态势下,掌控终端是生产厂商最为核心的渠道战略,否则就不会有中石油、中石化之间惊心动魄的加油站之争,也不会有北京统一润滑油开辟新型终端——换油中心,更不会有TCL深入三四线市场搞起“幸福树”家电连锁……  相似文献   

7.
渠道冲突是影响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即厂商关系)的重要因素。实践中,人们往往致力于如何避免和化解渠道冲突,并将渠道冲突当成洪水猛兽。然而,冲突有时未必是坏事,它是同时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的。究竟哪种特性占主要地位,主要取决于管理。制造商如果能抓住时机,有目的地制造和有效地处理好渠道冲突,不仅能够给自己带来效益,而且还能够促进厂商关系,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8.
喻祥 《销售与管理》2005,(11):48-50
无论是宝洁公司的“分销商2005计划”,还是可口可乐的“101计划”,实质都是整合渠道,掌控经销商的体现。然而渠道整合却未必能顺利展开,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厂商关系背后那双无形的力量之手,实质上就是双方对渠道链条中的资源占有情况,谁拥有越多的有价值的资源,他就越具支配力。因此,明确厂商之间的责权利,主动掌控有价值资源,找到制衡的关键因素,以动态的视角灵活采取因地制宜的解决策略、办法,才可能尽早顺利地完成渠道整合。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进行渠道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厂商之间关系始终是值得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提出在厂商之间要建立战略联盟这样一种新型的厂商关系,在明确了构建新型厂商关系要重点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构建新型厂商关系的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冯启 《销售与管理》2005,(11):39-40
长久以来,人们将厂家与经销商的关系比喻为“夫妻关系”、“鱼水情深”、“中美关系”,一系列厂商恩怨纠葛在这个比喻下持续缠绕不清,厂商关系变成一种“猫鼠游戏”,控制与反控制的对弈格局。其实,厂商之间的关系是商业利益的连接,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东西。在厂商之间,只有实现利益的双赢才是唯一道德的关系,所有厂商予盾的症结正是违反了这一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1.
火花     
“我们将继续评诂公司的销售渠道。大量扩充是不可能发生的,除非是在发展中国家。本公司现有的销售渠道已经足够了。”《答ACW记者问》——DEC亚太区PC部总经理Frank Fortunato “只有厂商自己,才能真正控制自己产品的质量。”《关于直销模式》——Dell公司总裁:Michael Dell “我并不是反对客户机/服务器,在某些应用方面它很伟大。但我认为网络电脑(NC)防止了客户机/服务器的一些固有的弊病。当将客户机  相似文献   

12.
刘众 《现代商业》2012,(29):78-79
本文对营销渠道冲突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指出冲突本质是渠道利益的分割,源于厂商共同利润空间的“萎缩”;分析和总结了新时期的渠道模式,提出了渠道模式的“多元化”总体发展趋势;最后强调了渠道冲突的“不可规避性”,而且在进行不确定是实时(JIT)调和时,只有以尊重“上帝”——消费者为前提,才能实现双赢(Double—win)。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渠道革命促进了工商关系的整合,强化了消费与制造业的无缝链接,“货进源头,直供用户”成为厂商追求最佳渠道效益的通路选择。随着流通领域的深刻革命,与之相伴的环节价格的形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渠道革命使环节价格边界位移,价格构成在要素与量上都发生了变化。文章提出,新体制下的企业价格决策必须是厂商(供应商)共赢策略,应努力寻求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寻求实力相当的合作伙伴;提高费用的透明度,实现厂商共赢;实施费用控制,降低费用风险。  相似文献   

14.
金杨 《中国市场》2004,(5):42-42
<正> 类型:客户管理关键词:诚信 绩效“渠道为王”——这已成为越来越多厂商的共识,可经销商“叛逃”的案例近年来频频上演,业界一直为经销商的“忠诚度”低大伤脑筋。有人评价经销商是“有钱便是爹,有奶便是娘,只要有钱赚,就敢换主人”。有人戏称:厂商和经销商,是一对“啼笑姻缘”撮合的“欢喜冤  相似文献   

15.
以缩短渠道、加强服务功能为使命的渠道革命悄悄在中国兴起.对中国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度分销、厂家直销等模式日渐成熟.商超、大卖场的集中涌现使整个销售渠道扁平化:销售渠道越来越短.销售网点越来越多。市场环境的变化决定了经销商原先充当从制造商到终端“搬运工”的运营方式已经落伍.决定了经销商必须利用自身优势与消费者、终端和当地社会资源“亲密接触”.以“服务提供商”的身份联接制造商和消费者.通过对“服务型”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来获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意味着“两极分化”将成为经销商发展的大趋势.而存在的模式必将慢慢分化为具有不同赢利模式的营销商务公司和个体经销商。深度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占领市场.成为区域强势品牌.其最终结果是令厂商双方共同获取利益。然而由厂商主导的深度营销,引发了厂商之间的思想意识冲突、资源投入的冲突、工作分工的冲突、设备等使用的冲突、利益分配的冲突等新矛盾。解决的根本在于厂商之间达成共赢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再辅之以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秦溱 《市场论坛》2006,(1):158-159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营销渠道链中追求个体利益最大的成员之间难免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厂商——消费者顺向渠道模式的内在缺陷是造成冲突不断的根本原因。文章通过对传统渠道引发的冲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逆向重构渠道这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尚阳 《销售与管理》2005,(11):32-35
对厂商关系,很多人作了形象的比喻:老虎与猴子、豪猪与刺猬、情人关系、夫妻关系、“蚂蚱”关系(一条藤上的蚂蚱),等等。这些比喻多少揭示了厂商关系发展中的历程和特征,由以前的厂家单赢转为现在的厂商共赢。但是,“共赢”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真正地落实到企业战略和渠道管理上,还需要厂家和商家认清形势、形成共识、共同努力、共同协助、同舟共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渠道冲突在家电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影响到了家电厂商之间的关系和渠道效率。本文基于渠道权力理论,从家电厂家角度提出运用渠道权力这一重要工具来预防和解决渠道冲突的思路,以使家电厂商通过高效协同的渠道来传递和实现顾客价值,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杨丽媛 《成功营销》2010,(11):18-18
10月,京东商城第三方平台进入上线前的最后测试阶段。 在认识到家电网购这一“富矿”之后,不仅国美、苏宁等传统家电渠道迅速开展电子商务业务,许多家电厂商如TCL、格力等也都纷纷自建网购渠道。在此背景下,之前一直以自营网售产品为主的京东商城,开始效仿淘宝商城、当当网,直接向厂家开放网络平台,以期在与家电厂商的合作上寻求突破。家电厂商、传统渠道商、家电网购商三者之间,一场围绕渠道掌控权展开的拉锯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谁主宰未来?     
联想消费产品市场部副总经理曾强曾说:作为厂商,“对渠道是什么模式根本不用关心,谁卖得好我就找谁卖”。但对于渠道本身来说,情况就大不一样——模式的好坏也许决定它的生死。不过幸好现在中关成似乎已经苦尽甘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