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燕 《魅力中国》2010,(32):223-224
普通工科高校学生艺术团是工科院校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体现,它不仅丰富工科院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艺术修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通工科高校学生艺术团的建立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理工科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针对普通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普通工科院校学生艺术团的建设提出几点原则,力求促进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健康发展,使其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上机械地照搬苏联模式,片面强调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将文科、理科、工科等几大门类人为地分隔开来,各自封闭、自成体系,而且专业设置又过细过窄。理工院校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外语课之外,都没有设置人文科  相似文献   

3.
张正瑞 《魅力中国》2013,(19):204-204
本文针对理工科院校“重理工、轻人文”的实际,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角度出发。阐述了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和重要性,并对理工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路径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现代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内在需要.针对我国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普遍缺失的现状,文章论述了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艺术教育是当代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教育不仅只体现在专业教育方面,还与学生个人品质、民族文化精神构建、社会价值观认同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对西藏理工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大学生个人素质修养情况、大学生人文素养情况、大学生艺术素养认知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西藏理工高校艺术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孙一冰 《发展》2006,(8):110-110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培养,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培养本世纪优秀人才的客观要求,对于工科院校来讲,则显得更为重要. 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基础 根据当代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我们将人才的素质概括为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它作用于人才整体素质的各个方面,也作用于人的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能为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打好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2017年以来,许多应用型高校都把"新工科"作为指导新时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但在"新工科"建设发展过程中,高校切勿忽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以求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为此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要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把握"新工科"的内涵与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关系,努力构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体系,以期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兼具实践能力与人文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程度。人文素养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一个合格的高职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好的人文素质必然需要通过好的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总是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基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国家号召,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郑广峰 《改革与开放》2011,(20):152-153
对于理工科高职院校来说,学校的办学模式、培养方式决定了学生更加偏重于"技术"和"技艺",这很可能会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迷失,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提升理工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生命观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职高专教育的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专业型较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应该盲目重视专业技术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偏低,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就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与人文素质的评价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意见,希望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启发.  相似文献   

11.
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高等院校在学生培养中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令人担忧。应通过提高大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合理组织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利用多环节全面渗透人文教育,精心组织人文教育选题等有效途径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2.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面向21世纪、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战略举措。大学语文既是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最基本、最直接的重要课程。高职的语文教学应该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抓住职业语文教学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注重实效,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蕾  王丽 《老区建设》2011,(20):59-61
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一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我国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摇蓝。然而,许多学院只有把培养学生的技术作为自己的终级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人文素质教育,并利用语文教学这个平台扎扎实实做好提高人文素质的这一重要工作,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4.
张书涛 《理论观察》2012,(3):150-151
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心理品质、道德责任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现有的培养模式中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培养目标理解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管理模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效.要增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性,就要增强认识、明确目标、更新教育理念,要创新和优化大学课程体系,要改进评价机制、完善教育管理模式,要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和各类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索冬梅 《发展》2009,(10):125-126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快速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政法类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特色,专业性质决定学生的就业方向。因此,加强人文素养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政法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的分析,提出政法类院校学生人文素养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高职生的就业形势让用人单位喜忧参半.高职院校的重技轻文教育理念,直接导致了高职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文化素质较低,致使就业场上出现了一幕幕不协调的情形.高职院校需明确教育本质,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建立人文教育模式,从改善、创造教育环境入手,加强高职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容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7.
自创业教育从继续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创业素质教育会极大提高大学生学习知识、钻研掌握市场经济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立志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高等学校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的教学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机制是高校培养创业人才素质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国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高等学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由于当前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应试性、功用性教育,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缺失,国学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学的精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文、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精神修养。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师资队伍、校园文化、评价体系等维度提出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0.
钱跃飞 《发展》2002,(12):51-51
所谓绿色教育,是一种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作为追求目标的教育,它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人对自然的道德和责任,个人对他人、社会的关爱与义务,塑造和谐完美的人格,以达到教育促进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与美化、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中国大学的绿色教育发端于工科院校。工科院校在绿色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因为工科院校培养出来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直接参与变革自然的实践,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是培养对地球友好的工程师。其次是工科院校绿色教育是教育工科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