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胡建学的大名想必是人人皆知了。据说,此人案发后很有些感慨。他说,他只后悔一件事:“我用错了一个人,用错了一个检察长!”他的这种“感慨”很令人感慨。胡建学是不是真的只后悔这一件事,我看未必。但他说他最后悔用错了检察长,我信。假如他起用的不是一个公正廉明的检察长,假如这个检察长“知恩图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位胡大人现在说不定不仅不会案发,倒不下去,凭着他的自我宣传力度,说不定还会升官。这实在令人感慨!但令我感慨的还有另一面。胡建学既然能说此大话,恐怕在检察长的起用问题上他有很大的发言权,他能说…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每个人也都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是非观去做事。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多少人在做一件事情前会认真地问一个“为什么”、“这件事对不对”、“该不该去做”;单位里偶尔碰上一个特别“较真”的人,同事还可能觉得这个人很可笑,领导则可能把他当“刺头”,甚至让他坐“冷板凳”。大部分人不愿意“问是非”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幸福     
幸福的生活有三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有希望。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却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地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象囚犯逃出监狱。有事做。一个英国老妇人,在她重病自知…  相似文献   

4.
《劳动月刊》2012,(10):29-31
苏子墨的QQ昵称是“香奈儿小姐”,开始我猜想,这大概是一个拜金物质女吧。可通过聊天,我了解到子墨的每一个香奈儿手袋都是自己赚到的。“我喜欢可可香奈儿小姐的那句名言,‘流行稍纵即逝,风格永存’,多么像对女人的诠释。女人会老去,但对自我的完善,这种精神不会更改。”子墨说。  相似文献   

5.
幽默     
心跳的感觉 同学姓张,某日他和倾慕已久的一个女孩单独在一起,两人边吃小吃边聊天。突然,女孩叫了一句“张郎”,他几乎幸福的晕过去了。然而,幸福总是短暂,女孩纤纤玉手直指她饼干上的半只蟑螂! 请教 在一个冬天的夜里,舒尔茨家的电话响了:“我是交警,我们逮住了偷您车的家伙。”舒尔茨先生在电话里说:“您千万别让他跑了,我要问问他,这么冷的天,他是怎么挂上挡的。” 动手术 老约翰需要动手术,主刀的正是他自己的儿子。 躺在手术台上,还没打麻醉药时,他对儿子说:“约翰,为了使你有把握,我想告诉你一件事,如果我有什么…  相似文献   

6.
王冉 《中国企业家》2009,345(16):122-122
最近碰到一位业界知名的企业家,他正准备从自己的大房子里搬出来,刚刚买了一套80多平米的酒店式公寓。他说住在郊区的大房子里自己真正活动的空间也就是客厅和卧室那么一点点.所以不如搬到一个更加紧凑、方便的地方,自己下厨做碗面,一转身就能放到餐桌上。此外,他刚刚为自己找了个CEO,今后准备逐渐从一线淡出,多花时间做一些公益方面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笑口常开     
财主和财迷有个财主爱财如命,放个屁也摆在手里怕丢。一天走在桥上放了个屁,忙踏水去摸了起来恰巧一个财迷路过,以为财主在摸什么宝贝,便也跳下水摸了起来,摸了半天,累得财迷腰酸腿疼,直起腰想喘口气,财主一看他直起了腰,忙问:“你摸着啦?”财迷没好气地说:“摸着个屁!”财主听了大喜:“那是我放的,快还给我吧!”小小骗局一个男人牵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走进一家理发店。这人很急,要理发师先给他理,再给小孩理。他坐在理发椅上,小孩在一旁等着。他理完发后,站起身来,把孩子抱到椅子上,然后对理发师说,他有点地急事去去…  相似文献   

8.
笑口常开     
粗毛野兽石先生有个姓石的先生好卖弄自己的才学。一日,他写出一句“细羽家禽砖后死”,自以为是个想绝了的难对,特去向蒲松龄炫耀,让蒲松龄对出下联。蒲松龄说:“对对子要一字一字地对,我对一字你写一字吧。”说着念道:“细对粗,羽对毛,家对野,禽对兽,砖对石,后对先,死对生。”石先生写出来一看竟是:“粗毛野兽石先生”。一样的病张老汉做了张好床,想在亲家面前显摆里摆,便假装有病躺在床上,让亲家车老汉来看他。李老汉正好刚做了件黑缎子裤,正要想在张老汉面前亮亮,便高高兴兴套上一件长衫,赶到张家。李老汉生在张老汉…  相似文献   

9.
笑口常开     
争座位瞎子、矮子、驼子三人喝酒争座,最后商定:说得大话的人坐第一位。矮子说:“我不比常(长)人,让我坐。”瞎子说:“我目中无人,让我坐。”驼子说:“不要争,算来算去,你们都是侄辈(直背),自然该让我坐!”省料的裁缝有一个人买了衣料去找裁缝,裁缝看了一眼,说衣料不够。他只好另找对门的裁缝,很快就谈妥了。几天后,他去取货,看到裁缝的儿子穿着一件用他的衣料做的衣服,于是便问:“怎么回事?对门的那个人说衣料不够,而您却还能省下来给小孩儿做衣服?”“这太简单了,”裁缝一笑,“我只有一个宝贝儿子,而他有三个…  相似文献   

10.
刘铮 《东方企业家》2011,(2):116-116
为什么啊,2012很快就来了,我还耍写这篇文章?我为什么不把房子卖了,周游世界呢?我要对编辑说“不”,把房贷像一块生牛肉一样甩到海里去!可是看到美国科学家做的一件事,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家》2003,(10):58-58
据说,刘渝很早就已经做了“寓公”,但“下落不明”。他的一位同学曾经在香港碰见过他。同学们很少提到他.除了他在招商银行创办这一重要事件上面磨不去的身影。刘鸿儒先生说,刘渝当时也是受组织委派去做了这件事,但他仍然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创建者。  相似文献   

12.
冯仑讲过一句话,他说现在的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吃软饭;第二件事是戴绿帽;第三件事是赚硬钱。 吃“软饭”,讲的是用软的实力,在这种经济环境下讲的是用成本优先的优势,即怎么样用开源节流的方式把成本降下去,把软的管理实力、研发实力建立起来,把系统建立起来。丰田最困难的时候在干什么?把自己的软实力建立起来了。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三星到处去学习,包括去学习日本的丰田,它就是那段时间把自己的软实力打造起来的。九十年代,任正非在做件事,把所有的通讯专业的几千个人招到华为,才有了华为的今天。  相似文献   

13.
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多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相似文献   

14.
品牌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位广告界的人士做过很形象的表述。在广告界的一个论坛上,他拿起了一件白色圆领的普通老头衫问大家“,你们说这件T恤值多少钱?”,台下的人说20块。说完他拿起笔,在T恤胸口的左边位置画了一个对勾,然后又举起来问大家,“这件T恤值多少钱?”台下的人说200块,他向大家微微一笑说,“这就是品牌。”  相似文献   

15.
曾听过这样一个有关“风水文化”的小故事:一位企业家花费了几亿建造了一幢漂亮雄伟的写字楼。企业家把自己的公司搬到18层,以图个“要发”的吉利。他又把自己的办公室布置在写字楼大厦的东南角。办公室宽大敞亮,阳光充沛,清风凉爽。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位企业家就把电梯中标的“18”层改成了“17·1”层,为什么呢?原来他每天上班上楼,电梯员都问“:王总,到第几层啊?”他都回答说:“18层。”久而久之,他突然想到古代民间有个说法是“地狱有十八层”,所以他为了避开这个念头,就把“18”改成“17·1”了。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问题:美国著…  相似文献   

16.
人生如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前有一位智收了很多学生,其中有个学生向他请教:“老师,我有时感到前途茫然,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你能讲讲我的价值吗?”老师从他的口袋里拿出一块光溜溜的石头,对他说:“你先帮我做件事情,我再告诉你人生的价值。你把这块石头拿到集市上去卖,但是无论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相似文献   

17.
智慧老人     
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人被国王请到宫中,做了国师。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口头禅,那就是:“这很好啊,是件好事。”  相似文献   

18.
阿碧 《企业世界》2006,(3):45-45
从前有一位智者收了很多学生,其中有个学生向他请教:“老师,我有时感到前途茫然,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你能讲讲我的价值吗?”老师从他的口袋里拿出一块光溜溜的石头,对他说:“你先帮我做件事情,我再告诉你人生的价值。你把这块石头拿到集市上去卖,但是无论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相似文献   

19.
24岁时和同乡包车回家过年,一句“汽车太慢了”的抱怨被同乡挖苦,却引发了他“包飞机”的念头,居然成功地叩开了中国民航壁垒森严的大门,成了新中国私人包飞机第一人。随后一发不可收,包下全国400多个航班,飞机从温州飞向全国各地的同时,王也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互助     
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中年人,由于儿子的亡故他终日忧郁烦闷,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一天,他正独自在家里睹物思人,忽然镇上年龄最大的老妇人来找他,对他说:“你在城里认识的人多,我闲着没事时写了一部自传,你给看看能不能出版。”他接过那沓打印纸匆匆看了一遍,看着眼前已经耳聋眼花年近百岁的老妇,他的心被深深触动了。老人已那么大的年龄还在做着自己的事,而自己刚刚中年却万念俱灰,他心里产生了浓浓的愧疚感。他附在老人的耳边大声说:“您放心吧!我会想办法的。”老妇人满怀希望地离开了。她的一生都很清贫,她拒不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