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是广大的农民,由于农民在科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欠缺,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巨大的主体困境,因此,主体培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实质上是一个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过程,科技素质和能力的培育、政治参与能力的培育、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育,构成了新农村建设主体培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收入水平的高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第一产业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核心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广大农民的广泛共识和期盼,也是农业工作者的主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农村?什么是新农村?谁来建设新农村?准确回答这些问题,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所必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具备三个特点:有新的结构,包括新的产业结构、新的城乡结构和新的组织结构;有新的主体,以组织起来的农民为主体,政府的作用重点在服务;有新的功能,新农村要有现代农业生产功能、传统优秀文化保存功能和生态功能。新农村建设既不是把农村变为城镇,也不是把农民固化在乡村。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新型农民社区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人是根本。农村全面发展最深刻的内涵,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同时,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才能创造性地承担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仅是“新村庄建设”,而是一个全面的发展目标,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从农民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着手,中心问题还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与城镇化建设,人口转移,“空壳村”整理,农业规模经营结合起来,必须以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作为动力,必须明确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7.
《农民科技培训》2006,(6):F0004-F0004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就大多数农民而言,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尤其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新型农民的要求差距更大,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的主人也是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8.
新农民培养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并界定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农民作为建设主体、受益主体、价值主体的地位。这样的界定,对于新农村建设思路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廓清。这种主体地位的确认,也正是相对于过去传统的农业结构及体制,新农村建设最能体现“新”字之所在。但是,农民主体地位是需要由新农民群体来承载的,从而引出了另一个深层次问题,也就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要将培养新型农民放在优先领域。新农村建设应该始终把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将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农民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让更多的农民获得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所在,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决定了农村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程度。因此,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育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我国国情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是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地位相结合.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力量,必须突出其主体地位.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有待切实加强,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面临多方挑战,而要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干部素质.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农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归根到底要依靠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去描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着手,以规划为先导,引导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提高农民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本文通过分析农民素质现状,指出农民素质较低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靖培建 《南方农村》2012,28(8):75-78
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要观念正确,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当前我国农民的素质状况令人堪忧,还有许多地方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主体还有一定的距离。培养新型农民能破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要着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素质、法律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促进培养新型农民的机制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吴江  欧书阳 《农村经济》2006,(12):90-9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为了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最新战略决策。无论是客观需要还是着眼于现实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正确导向、加速新农村建设进程的资金支撑、制定新农村建设蓝图的设计规划、提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组织保障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正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不同层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关系、政府资金投入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前瞻性和现实性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等。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政府才能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在群策群力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稳妥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晓明 《农业经济》2006,(12):28-29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为的是农民、靠的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迫  相似文献   

16.
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决策,积极稳妥,特别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切忌主体异位。新农村建设是亿万农民自己的事,农民是主体,政府起主导作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农民片面地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是政府部门的事,甚至简单地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政府给农民建一个新的村庄,农民搬进去  相似文献   

17.
实现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广大农民是主力军,大力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呼唤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改善亿万农民生活的大事,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为的是农民、靠的是农民.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创业、创新意识的高低不仅影响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还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社会大局的安定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因此,在农村开展创业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富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迫切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已经开启。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应注意点什么呢?我们认为,要紧的是要把握好坚持农民主体、坚持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基础先行、坚持先易后难等五项原则。一是坚持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不尊重农民意愿,新农村建设试点不会有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只有不断深化对广大农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认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