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伤保险与职业病患者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界分社保与单位责任 按照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诊断或鉴定为职业病后,即应认定工伤,职业病患者享受的职业病待遇即为工伤保险待遇。因此工伤保险待遇的完善,对职业病患者的权益保障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合理地界定工伤保险基金与用人单位对职业病患者承担的责任,对职业病(患者)保护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后,对一至四级工伤职工是否应该缴纳养老保险费一直存在争议,实践做法不一,理论认识存在分歧。一至四级工伤职工是否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是与其待遇直接关联的,也涉及养老保险与工伤保险不同的保障范围。完善两种待遇项目的衔接,有利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体系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费率调整机制、设立工伤预防专项经费、建立职业危害风险大的行业的监测机制。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工伤预防作为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制度建设优先考虑的工作。另外。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以工伤认定为前提。保证工伤范围的准确合理;以劳动鉴定为基础。保证待遇给付的科学准确;以工伤康复为手段。充分发挥工伤保险的社会功能;以工伤补偿为核心。全面落实工伤保险待遇;以医疗管理为重点。建立工伤保险一条龙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4.
工伤预防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以医疗补偿为主,工伤基金更多地用于支付工伤职工的医疗费及伤残死亡赔偿。但是,单纯地强化工伤赔偿,既不能从源头上遏止工伤事故的发生,也不利于解决工伤职工的后续生存问题。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应该树立工伤预防、待遇补偿和工伤康复相结合的观念,从补偿功能向预防和康复功能延伸,逐步建立三者有机结合的、完善的工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建立工伤预防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在工伤保险制度中首次提出"工伤预防"概念是在1996年颁布的<企业职业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在第一章第一条中提出建立工伤保险制度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后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分散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  相似文献   

6.
工伤保障范围扩大 新《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对制度适用范围和工伤范围进行了调整,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扩大。原《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只有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工伤保险制度,北京市将社会保险的管辖权扩展到在外地注册在北京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为农民工制定灵活的待遇领取方案,并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全面做好农民工参保、工伤认定及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保障》2013,(11):62-63
《社会保险法》确定了工伤保险基金的先行支付制度。目前。一些统筹区工伤保险基金已经出现风险。实行先行支付可能导致已参保人员发生工伤后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虽然在制度上,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在基金支付不足时有垫付责任,但如果地方政府不及时垫付或因财政不足而不能垫付时,就会影响已参保人员待遇。能否优先支付未参保人员待遇而暂缓支付已参保人员待遇?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是以劳动(人事)关系为基础条件的,从参加工伤保险到进行工伤认定,再到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均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人事)关系为前提。灵活就业人员是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他们没有用人单位,也没有与其他主体建立劳动关系,难以纳入现行工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标志着工伤保险制度已进入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建设阶段,是工伤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条例》实施前已经发生工伤的人员(简称老工伤人员),其待遇和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工伤保险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因此,深入研究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管理的有效办法,是当前工伤保险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赵巨猛  郑晋 《中国外资》2010,(10):167-168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现状及成因的分析,在政策层面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设置农民工工伤保险政府管理机构,贯彻实行农民工工伤保险企业全责制,优化农民工工伤待遇及支付手段和确保最大限度的农民工工伤康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时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现状及成因的分析,在政策层面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设置农民工工伤保险政府管理机构,贯彻实行农民工工伤保险企业全责制,优化农民工工伤待遇及支付手段和确保最大限度的农民工工伤康复.  相似文献   

13.
《工伤保险条例》从工伤保险基金、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监管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合理构建了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为广大职工提供了一把现实有用的权利保护伞.  相似文献   

14.
《财会学习》2012,(7):8
为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中"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的规定,现就工伤职工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通知如下:一、对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免征个人所得税。二、本通知第一条所称的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工伤职工按照《工  相似文献   

15.
制度的断续与立法的模糊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制度发展阶段看,在第一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国家加企业保障型”制度。1957年,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后,大部分企业为国营和集体性质,企业的生产任务与人员调配等都是按照国家的指令性计划进行安排,如果劳动者发生工伤,国家承担相应的责任,具体待遇由企业支付。  相似文献   

16.
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是与农民工联系最为紧密和最为迫切的社会保险项目。基于农民工群体本身的特点以及来自用人单位和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导致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面临参保水平低、待遇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据此提出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保障机制的建议。同时,考虑到工伤和医疗在恢复农民工身体机能和健康方面的相似性,在完善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本身的同时必须要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划定的标准则是依据近因原则。  相似文献   

17.
劳动能力鉴定是工伤保险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工伤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依据。劳动能力鉴定工作能否做到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不仅关系到鉴定机构的权威性和基金安全,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 规范流程完善制度 为了确保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科学、合理,应建立并落实三个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在自身建设上,建立并落实内部约束、监督管理等办法和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险法》和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保险制度作了很多改进,在新的工伤保险制度下,农民工的工伤权益是否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还有哪些待解的难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削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工伤保险再上新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实施,至2007年底,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净增7580万人,达到1.2亿人,成为参保人数居第三的社会保险险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净增56.3万人,达到94.3万人。11个省份通过地方立法等形式落实工伤预防资金渠道,开展了工伤预防宣传、培训、健康体检等工作,在预防工伤事故、降低职业危害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劳动保障部成立了全国工伤康复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始在全国扩大工伤康复试点工作,工伤保险在以补偿为主体,向预防、康复延伸的“三位一体”制度体系迈进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20.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是两项工伤保险待遇,其享受对象为5—10级工伤伤残人员。挂靠关系由于缺乏劳动关系这一基础法律事实,挂靠人员发生工伤能否享受这两项待遇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探讨。挂靠关系下一次性就业和医疗补助金之争C车挂靠于A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