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年前,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起了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把住房贷款都还清了。“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也许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百姓终于开窍,一改传承千年消费“过去”的理念,开始消费未来,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相似文献   

2.
"以前一年一报销实在不方便,不仅来回跑腿报销麻烦,我还老容易丢单据。"70多岁的北京市民李玉梅老太太告诉记者,前些年有一回因为自己不小心,丢了5000多元的看病费用单据,只能自个儿认栽了。“去年又丢了J80元的单据。”李老太太说,“今年开始用上社保卡就好了,每次只需交自付的钱,再也不害怕丢单据了,而且不用来回往返报销,宴实在存方便了我们老百姓。”  相似文献   

3.
前一段时间,我到农行一家网点办理业务,恰好碰见一位老太太正对一名柜员发牢骚。只听老太太讲:“存款时让我们填存款单,存款单上有存款工具一项,我搞不清是什么意思?”这名柜员向老太太解释了半天,也没有给予她满意的答复,老太太是越听越糊涂。我思忖了好久,心想平时我办理业务时也没在意这个问题,确实应该给客户一个明确而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一条街上有三个水果店。一天,有位老太太来到第一家店里,问:“有李子卖吗?”店主见有生意,马上迎上前说:“我这李子又大又甜,还刚进回来,新鲜得很呢!”没想到老太太一听,竟扭头走了。老太太接着来到第二家水果店,店主马上迎上前说:“我这里李子有酸的,也有甜的,那您是想买酸的还是想买甜的?”“我想买一斤酸李子”,于是老太太买了一斤酸李子就回去了。  相似文献   

5.
随感二题     
树是生命 ,草也是生命。世界上不能没有树 ,世界上也不能没有草。树可做栋梁之材 ,草则不可 ;然而 ,草和树同样能吸进二氧化碳 ,呼出新鲜氧气 ,为人类净化和美化大自然。做不成树 ,做草也挺好。何况 ,树大辄有招风之虞 ,草却无此忧虑。歌曲《小草》中唱道 :“从不寂寞 ,从不烦恼 ,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我喜欢这首歌的意韵 ,真的。痴 问人生在世 ,好多好多东西都得用钱即货币这个特殊交换物买来。假如囊中空空 ,没有一丁点儿钱 ,生存便成了最大的问题。敝家乡有俚语云 :“一个钱 ,一斗谷 ,有的吃 ,没的哭”、“一文钱逼倒英雄汉”。…  相似文献   

6.
微博     
《理财》2014,(12):104-104
@财经网微博机构认证 【北京“房娃”家有14套房称饯够吃三辈子上学干吗】小虎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家有14套房子,家里用2套,12套房子出租,他不明白为什么要上学:“我家租房收多少钱我都心里有数,那些钱够我吃三辈子了,为什么还要上学?我只要会收房租就行了。”  相似文献   

7.
老猫 《科学投资》2005,(7):76-76
张老太太的烧饼是我们家方圆五里地之内做得最好的,面白而筋道,芝麻放得多,烧饼个大,3毛钱一个。有时候着急,光买个烧饼,不加任何小菜和调料,就能对付一顿饭。张老太太的烧饼让我落下一个毛病:喜欢用白开水“冲服”烧饼。尽管这算不上合理饮食,不过我的确喜欢这个味道。  相似文献   

8.
物业税漫议     
吴霖 《中国税务》2009,(10):59-59
有一贝Ⅱ流传甚广的故事,大致是说,一位中国老太太省吃俭用一辈子,等存够买房子的钱时,人已经老了;一位美国老太太年轻时贷款买了一所房子,到老把钱还清,住了一辈子大房子。而今,这则旨在反映东西方不同消费观念的故事又有了新版本,说的是美国老太太年老后由于收入降低,同时又要还贷付税,入不敷出,最终将房子或出租出卖,或出现断供,年老了没房子住,出现“买得起、住不起”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我与银行     
我与银行杨纯华对当今城镇的少年儿童来说,银行是一个金灿灿的概念,是一种醒目的存在。但我要承认,直到20岁以前,我还不知道银行为何物,也许,脑子里连“银行”这个概念都没有。为什么呢,大概主要是因为没钱。“1958年,吃饭不要钱。”我的母亲对我这么说。我...  相似文献   

10.
公孙抬驴     
乔禹 《理财》2005,(10)
从前,有个公公带着孙子,牵着一头驴准备进入市场卖掉。走了一段路,那位老公公听到有个路人说:“这祖孙俩放着驴不骑,真是傻瓜!”二人听后觉得有道理。祖孙俩便一起骑上驴背,继续行程。走了不久,又遇见一个路人,那人指着他们说:“这祖孙俩真是没人性,两个人骑驴,快把驴给压死了。”听路人这么一说,那老公公觉得有道理,赶忙下来,让孙子一人骑在驴背上,自己牵着驴步行。过了不久,经过一间旅馆,旅馆外面站着一个老太太。那老太太说道:“这是什么世道啊,这个小孩子这么不懂事,自己享受,让老人家走路。”老人听了,觉得老太太说得很有道理,便吩咐孙…  相似文献   

11.
刘齐 《金融博览》2014,(7):80-80
自助餐是一种具有国际性危害的餐饮方式,这我十多年以前就知道。那时我刚到美国.初次领教自助餐.心想天下还有这等好事.花几个钱就能随便吃一顿。随便吃.是短缺经济时代人们的朴素理想.又叫管够吃,我们家乡叫敞开造.可劲造,造什么7造一种奋不顾身的狂飙状态,一种沟满壕平的洪涝结局。  相似文献   

12.
死驴赚钱     
一个城里男孩K enny移居到了乡下,从一个农民那里花100美元买了一头驴,这个农民同意第二天把驴带给他。第二天农民来找Kenny,说:“对不起,小伙子,我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那头驴死了。”Kenny回答:“好吧,你把钱还给我就行了!”农民说:“可我已经把钱给花掉了!”Kenny说:“那么  相似文献   

13.
1993年有人提出“对子钱”要有两个标准(即分“高标准对子钱”和“低标准对子钱”)。1998年《中国钱币》第一期(总第60期)刊出了牛达生先生的《浅议对钱一兼述西夏对钱》一文(以下简称“牛文”)称:“我很赞成两个标准的提法”,还称“我对西夏对钱的搭配正是按低标准进行的”。这就给钱币界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搞财务工作的诸君一看到这个题目,就会反问:难道我们对“钱”还不了解吗?难道还有谁比我们更了解钱吗?不可否认,搞这一行的诸位,天天跟“钱”打交道,有的已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了解得确实多,相当深,其中有些人,无愧是我们这一行的专家。我之所...  相似文献   

15.
工会经费开支要精打细算刘嵩山我干工会主席才两年。个别职工说我“死抠”;“花钱没魄力,不慷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也要提高,干吗舍不得花钱”;“该吃点吃点,该喝点喝点,怎么也是公家的钱”;还有个别人或关系不错的同志,拿条子叫我签字报销,等等。我院1...  相似文献   

16.
世界著名的麦当劳前掌门人吉姆坎·塔卢波说:“美国任何一个乡村老太太都会做汉堡包,但她们做的汉堡包只能自己吃,而我做的汉堡包能卖遍全球。”在中国的河南省南阳市,下岗嫂徐晓恩受到这句话的启发,从无到有做起了馄饨生意,不仅把中国家庭主妇都会做的馄饨做成了像麦当劳的汉堡包一样风靡全国的食品,还受到联合国的邀请到联合国讲“馄饨经”!  相似文献   

17.
如今60岁有余,闲暇时,品味往事,感触颇多。但我对“比”的感悟更深些。来和大家谈谈自己的心得吧! 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比较都有对照物,各有不同看法,这是很自然的。现今大家在对比这个问题上谈得较多的是“谁的职务高”,“谁的钱最多”,“谁家的房子大”等,这是当今经济社会的一种风气。  相似文献   

18.
抽屉理财 十年前刚结婚那会儿,我和老公发了工资,便都把钱往书桌的抽屉里一扔,遇到要开支了,便从抽屉里取。一直被老爸老妈管束着的我们现在终于彻底“解放”了,看见什么东西喜欢,以前还怕老爸老妈唠叨好看不实用,现在没人管了,自然就痛快地买个够了。不过痛快归痛快,往往不到月末,抽屉便空空如也,我们就只好一边感叹“痛并快乐着”,一边厚着脸皮去老爸老妈那里去蹭饭吃。  相似文献   

19.
1996年2月12日,刘继顺由县纪委副书记出任县总工会主席的第一天,就遇到了6名离退休的老同志前来报销积压一年零四个月的医药费和护理费。看看这两三万元的药费收据,老刘让财务部长老徐谈谈情况。老徐递给他一本工会财务账目。老刘一看吓了一跳,对6位老同志说:“看着你们手里那一大把没有报销的收据,我心里很难受,这都是咱手中没钱的结果。下月12号,我一定想法给你们全部报销。”于是,他与三位副主席和财务部长进行了详细座谈,才知工会不是没钱,而是钱没有收上来,或收上来的钱挪做他用了。问题的症结找到了。他根据《工会法》和有…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博览》2010,(20):24-25
一提到消费和贷款,许多人都会想到那个被谈论了千百遍的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美国老太太信奉的是消费文化,也就是零储蓄文化,早早住上别墅,慢慢还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