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10年开始,欧洲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金融风暴,从希腊主权违约风险升高开始,出现对欧元的攻击,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在这场风暴中挣扎。本文主要介绍了主权债务危机的内涵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背景及历程。从欧元区的结构问题,世界及欧元区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和欧洲五国自身的特殊条件等出发分析了危机产生的原因。研究了债务危机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带给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最后分析了危机对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监管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本文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最新状况入手,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欧元区的蔓延,以及主权债务危机所引起的欧盟银行业危机.进而从我国对欧出口贸易的现状,欧元贬值、欧洲市场内需减弱、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几个方面,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本文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最新状况入手,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欧元区的蔓延,以及主权债务危机所引起的欧盟银行业危机。进而从我国对欧出口贸易的现状,欧元贬值、欧洲市场内需减弱、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几个方面,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2009年10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开始,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有愈演愈烈趋势。西班牙成为第五个因为主权债务危机而导致现任政府下台的欧元区国家。在深入分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西班牙经济现状的具体研究,进一步探讨西班牙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了我国的出口,也使世界经济的复苏蒙上了阴影,但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给中国的债务管理敲响了警钟。在扩大内需、刺激经济需求下,我国地方政府融资也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地方政府存在大量的隐性债务,债务风险增大。地方债务治理不当,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控制机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欧洲主投债务危机的升级巳引起了欧元区的经济、金融和政治危机,并导致了全球经济恐慌.本文从欧元区萎靡的经济形势、动荡的金融市场以及风云变幻的政治局面三个方面,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现状.并且,通过对欧债危机现状的分析,总结了我国规避主投债务危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全球主权债务危机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后,各国主权债务问题浮出水面。从冰岛债务危机到迪拜债务危机,再到欧元区债务危机,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债务风险凸现。虽然中国政府的债务还处于安全界限之内,但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到令人担忧的地步,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欧债主权债务危机是由政府债务引起的经济危机,是自身经济发展模式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集中体现。时至今日,欧洲政府债台高筑,经济萎缩,失业率高,企业危机程度愈演愈烈,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由于政府融资平台是中国政府债务的最主要构成部分,研究欧债危机,对于完善中国的政府融资平台和债务风险防范、促进经济恢复增长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欧洲金融危机后,一些欧洲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使欧洲经济陷入了低迷阶段。面对这些危机,欧洲宏观经济学中的增加政府收入、减少政府支出和以债养债等治理路径都有着现实中的困难。本文主要从主权债务危机的发展历史,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解读主权债务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反思宏观经济学理论困境三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当前欧债危机越演越烈,需要重新思考金融危机爆发并且演化为主权债务危机的内生性根源.此次金融危机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危机发生的制度性根源.这一矛盾外化为“相对过剩”.经济机制层面,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放大了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为危机的爆发积累了机制性原因.微观市场层面,缺乏金融监管、不当的房地产和货币政策则是诱发危机的直接原因.高赤字和高负债的背景下,一些国内经济和社会矛盾突出的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深化的必然结果.处理好自由市场经济和规制市场经济、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以及地方债务问题是此次金融和债务危机给我国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权债务危机经历了由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的迈进,其影响程度越来越大,影响范围也由最初的区域性扩展到现在的全球性。对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这两类样本的主权债务危机成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债务负担率对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都存在显著影响;通货膨胀和国际储备对新兴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有显著影响,而对发达经济体的影响不显著;人口老龄化和政府财政赤字对发达经济体的影响显著,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不显著;滞后一期的GDP增长率对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影响,对新兴经济体影响不显著。最后,本文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出一些防止债务危机发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体制问题、隐性担保、通胀可被摊薄、持续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原因构成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实质,再加上美国虎视眈眈、恰到好处的引爆,最终酿成了蔓延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我国的地方债务从多个方面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有相似之处,反思这些相似之处,以提起对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视,尤其是认识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主权杠杆率来衡量主权债务偿付能力,采用OECD国家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对影响主权债务偿付能力的诸多因素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并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对不同违约风险水平国家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升高、人口老龄化及政府预算收入降低是债务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实体经济来促进经济增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这也是防范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债务危机还未过去,但对世界经济将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对中国更为重要的作用,在于警示。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放开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债务严重超标。欧洲债务危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以欧债危机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出现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旦欧洲中央银行利用债务货币化的方式去救助区内成员国的主权债务危机,欧洲中央银行就陷入成员国竞争性财政支出——主权债务危机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必将不断侵蚀欧元之信用,从而引发更大的危机——欧元信用危机。毫无疑问,相比欧债危机,欧元信用危机对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市场乃至欧元区各成员国的共同利益的影响要大得多,后果也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引起普遍关注。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政府为了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曾扩大了地方政府融资的作用,地方政府的债务也随之增加,同时出现了一些融资不规范问题,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加大。为此,本文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在深入分析债务总量风险、结构风险和效率风险的基础上,从宏观制度安排、中观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和微观预警预测模型建立等三方面,提出了化解风险应该采取的方法。即将现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结合,通过引入BOT、PPP模式,实现地方政府融资方式创新和民间资本利用的双赢,从而促进我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主权债务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债务危机在此轮世界经济衰退中频发而且主要集中在欧洲,这存在一定的必然性——那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文章结合此次欧债危机详细分析了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条件、路径和新特点,找出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应对措施,然后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地方债务问题的治理。  相似文献   

18.
债务危机应对路径的美欧国际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危机后为刺激经济复苏,各国采取了非常态经济刺激计划,为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美欧主权债务危机问题逐步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应对此次债务危机,各国都相继采取了不同措施。本文列举了美欧各国应对危机的路径,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债务危机给中国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压力与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公共投资的资金需求、地方政府投资能力、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力匹配格局以及政府与市场公共投资边界调整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报告围绕"十一五"时期存量债务影响、公共投资需求、公共投资能力三个方面对"十二五"末债务余额、债务率、偿债率等指标进行定量测算。文章对"十二五"时期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状况,从四种情形分别进行了测算:(1)经济增长视角下债务动态测试;(2)中央与地方支出格局调整债务压力测试;(3)政府与市场边界调整对债务压力测试;(4)养老保险缺口资金显性化债务压力测试。根据测算结果,"十二五"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虽然总体可控,但部分指标揭示出债务压力持续走高,形势不容乐观,有必要多管齐下、疏堵结合,从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和政策管理等方面入手,缓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压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拉美债务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作了系统的比较研究,从债务负担、经济增长实绩、贸易差额、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汇率波动四个方面分析了两次危机爆发的不同原因,并据此将中国债务问题的现状及相关经济环境与拉美、欧洲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中国经济的特殊性,指出必须将经济增长的重点放在实体经济振兴上,及时制定经济刺激方案的退出策略,以适当加息和收紧信贷代替人民币升值作为打击资产泡沫的手段,重新界定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促进地方债务市场化,建立债务责任追究机制,才能降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和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