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增长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东部沿海地区最先实施改革开放,先后的次序是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环渤海.而后,东部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开始不断加大.到如今,已经发展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北部湾、长株潭、成渝经济带等多种城市群(或经济圈)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县域是度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单元,区域开发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县域层面尤为显著。文章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展示了1990年~2010年中国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演变状况。研究发现,在经济总体格局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相似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冷点区域集中于西北和西南地区。从热点区域与冷点区域的时空变迁来看,中国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自组织性越来越强,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分不断降低,热点区域范围扩大,并呈现出向北和向西移动的趋势,而冷点区域的范围有所减少。1990年~2010年时段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存在着较明显的变化,增长热点也呈现向北、向西迁移的趋势,增长冷点则向沿海迁移。最后,将中国县域经济格局演化的驱动力归结为3个方面:经济区位、资源禀赋和区域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区域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相互开放、有效配置.作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存在差异,就业结构具有互补性,决定了三大区域间人力资源流动成为必然.研究表明,珠三角的技术工人可向长三角、环渤海流动;环渤海的知识人才可向珠三角流动,高新技术人才可向长三角流动;长三角的知识人才可向珠三角流动.实现三大经济区人力资源跨区域流动,除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外,更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三角”提速中部崛起 欲成中国经济第四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霞 《江南论坛》2011,(9):10-10
[本刊讯]培育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十二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题。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叶青表示:“从各项条件来看.尽快构筑南昌——武汉——长沙大都市圈、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中三角经济区’(以下简称‘中三角’)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综合利用熵值法和复合物元模型对我国2000-2009年国家高新区竞争力进行测算,基于四大经济板块深入揭示了国家高新区竞争力发展存在的空间动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国家高新区竞争力在区域分异层面板块马太效应突出,东部地区高新区竞争力增速远高于其它地区;在空间集聚层面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品字形格局的高新集群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弱化马太效应和建设特色高新产业集群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泰 《现代经济信息》2012,(11):342+349
本文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构建了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部类的个体影响模型,探寻了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发现三大经济圈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程度上,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对地方财政支出的依赖上,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相似文献   

7.
基于ESDA的中国人口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ESDA技术,基于GIS平台对2005年中国人口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发现2005年全国县域人口密度不仅数值差距较大,基尼系数达0.55,而且空间自相关性较强,Mom's I指数为0.42.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东北经济带仍是全国人口最密集地区.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四川盆地是高高型人口集聚区.哈尔滨、长春、银川、昆明等城市地区是高低集聚区.低高型区域集中在高高型区域四周.西北干旱区、内蒙古北部、东北北部山区属于低低集聚区.将人口密度分为五级,通过人口重心观察,以及将人口密度与自然和经济因素叠加,发现气候和海拔高度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和交通对全国人口格局影响显著.自然因素不同的组合形式将对人口格局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气候和地形因素长期稳定地影响人口空间格局,但其对人口空间分布的约束力将随着技术进步而降低.经济因素是人口空间格局短期变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三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服务业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服务业区域间溢出和反馈效应比珠三角经济区大,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区域间溢出效应高于所受到的溢出效应,而珠三角经济区的区域间溢出效应低于所受到的溢出效应。环渤海与长三角经济区之间的服务溢出频繁,珠三角与环渤海、长三角经济区之间的服务溢出较少。  相似文献   

9.
区域金融支持力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衡量区域金融支持力度的关键指标就是区域金融集聚程度,文章选择了长三角、环渤海以及珠三角三个区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元一次回归模型,探讨了金融支持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效应、辐射效应以及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课题缘起与致谢]依托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权威平台,2008年下半年以来.<新经济导刊>朱敏总编特邀国际经济法博士韩忠亮教授,共同领衔"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分别对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北部湾等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了实地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上海跨国公司总部的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实地调查方法考察了上海市跨国公司总部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现象,对58家跨国公司总部的空间集聚、国别以及行业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海跨国公司总部机构高度集中在五大地区:以陆家嘴为中心的浦东地区,外滩和人民广场地区,南京西路和淮海中路地区,虹桥古北地区,徐家汇地区。跨国公司总部均来自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部门包括通讯电气、化学制药、家居餐饮、炼油冶金和金融保险等领域。分析认为上海跨国公司总部的空间集聚是在交通、企业形象、商圈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产生的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2.
判断和比较一定区域内各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并确定其空间分布,为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文章以哈尔滨市周边10个市县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6年各市县用地规模的合理性进行定量计算和修正.结果表明: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相协调的总目标限定下,哈尔滨市周边市县用地规模合理性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双城市、巴彦县用地规模的合理性较好,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用地规模的合理性较差,宾县、依兰县、方正县、尚志市、五常市的用地规模不合理.在对各市县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后提出了加强用地规模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王鸣  潘蓉  祁巍锋 《经济地理》2003,23(1):38-41,69
新世纪的到来,城市发展将更关注城市环境的改善,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将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文章以杭州城市为例,对限制人类活动的环境资源空间特征及其与现状人口容量关系进行分析,根据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保护要求提出人口容量分区的引导思路和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4.
汪德根  陆林  陈田  刘昌雪 《经济地理》2005,25(6):904-909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旅游地系统是旅游发展的物质载体。在分析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以及旅游地系统现状基础上,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地系统,确定旅游区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并利用重点发展轴将以“点”为中心的“面”即各级旅游地系统空间网络化,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板块旅游”空间结构体系,从而优化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effective taxation of labor for profits and, hence, the decisions made by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concerning the location of their headquarters. If a higher employee‐borne tax burden reduces manager effort, it should also negatively affect firm profits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headquarters. We compile data on personal income tax profiles for 52 economies and the year 2002 at different moment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gross wag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higher employee‐borne labor taxes are less conducive to the location of headquarter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tocks in a given host economy.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相关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砖窑沟流域为例,采用航片解译、实地调查和基于GIS的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基于像元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度、坡向和海拔关系的分析是从数量上准确剖析土地利用地形分布特征的有效方法,对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Trade and Location wi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ulti-region Firm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e analyse the effect on agglomeration tendencies of allowing multi-region firms in a standard trade and location model, the core–periphery (CP) model developed by Kurgman (1991). The introduction of horizontal multi-region firms mitigates the agglomeration effects found in the CP model by reducing the range of trade costs for which the core–periphery equilibrium occurs. The introduction of vertical multi-region firms that separate the location of headquarters and plants has two counteracting effects. While headquarters exhibit a strong tendency to concentrate, plants tend to spread out. The equilibrium is always asymmetric in spite of the underlying symmetry of the model.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经济地理的空间分析方法,以省区为基本区域单元,分析我国财富人群空间分布和空间流动特征。就财富人群空间分布而言,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分布空间扩大而集中度未减以及五地割据三大特征。就财富人群空间流动而言,江浙是最大的财富人群输出地,而北京、上海、广东成为三大财富人群吸纳地。通过财富人群与中国区域经济相关分析得知:财富人群空间分布与中国经济空间格局基本相似。对比分析中国沿海三大经济圈,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是最大的财富人群吸纳地,长三角地区是最大的集聚地和输出地,珠三角地区财富人群外出率最低。  相似文献   

19.
城市饭店的空间布局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胡志毅  张兆干 《经济地理》2002,22(1):106-110
区位是饭店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商业设施与饭店的区位因素(市场、设施的集聚、地价水平、消费者因素)的具体影响机制进行了比较,并以南京市为例,对饭店空间布局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饭店住宿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结构方程式模型的广州城市形象元素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形象在城市战略规划和城市营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城市形象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不应该只局限于某几个城市规划专家的视角,而应该包括其他利益群体的观点。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本地居民、城市规划专家、旅游者的视角,采用因子法分析城市形象。引入结构方程模型,从会展参与者的视角探求城市形象形成机理尚属首次。利用1 009份广交会参与者调查问卷,以结构方程式模型(SEM)中的"路径分析"对广州市的城市形象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现代建筑、水、多元文化、工作环境、国际化、活力、文化艺术、事件、购物、夜生活、舒适性和安全性等12个形象属性对广州形象的形成都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②城市形象对广交会参与者关于广州发展预期有正向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