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张爱玲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4):70-73
权证市场价格严重偏离理论价值,其隐含波动率远远大于基础股票的历史波动率。文章从供给和需求视角探索隐含波动率偏大的原因。实证结果发现:统计上,净需求对权证隐含波动率有显著的正影响:权证净需求对认股权证隐含波动率变化的影响强于对认沽权证的;认沽权证与基础资产的相关性弱于认股权证。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市场监管者建立更完善的权证供给制度;有助于投资者根据隐舍波动率与历史波动率偏差建立套利策略。  相似文献   

2.
黄中南 《特区经济》2010,(3):100-102
我国权证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规模非常小,投资者心态和行为都不成熟,投机过度,出现了许多价格异象,如:基本面异象,技术面异象,日期异象,规模异象。这些"异常现象"传统金融理论所不能解释。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由于有限理性、心理情绪等行为偏差和前景理论、心理账户、框定依赖等行为模式的影响,实际决策并非最优决策,导致金融市场上价格的变化偏离建立在传统金融理论假设基础上的结果,出现价格异象。文章通过总结我国权证市场这些价格异象的表现,分析了其行为金融学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麒 《特区经济》2006,(9):135-136
本文运用Black-Scholes公式计算权证的理论价格并和权证实际价格比较,发现权证的实际价格严重偏离理论价格,权证产品处于泡沫时期。通过Campbell和Yogo(2005)提出的Bonferroni检验方法,我们发现两个新的预测变量———权证与标的股票的交易金额比值和换手率比值,对于权证产品的收益率具有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权证定价分析:极端之间的游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Black-Scholes模型分析了中国权证市场存在的定价错误和价格泡沫现象。发现在牛市阶段有近30%的认购权证定价低于其内在价值,同时还发现权证隐含波动率显著超过正股实际波动率。通过对市场因素、正股因素及权证因素的回归分析,本文认为造成两种对立现象并存的原因在于套利机制的缺失造成的正股市场和权证市场脱节,以及权证交易者显著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适应于一般证券市场情况的单期最优决策模型,导出了权证上市交易前后标的股票的最优投资量及其价格变动的一般性结论,揭示出权证上市交易后标的股票资产定价机制必然发生根本性改变。基于本文得出的一般单期最优决策价格模型,建立了适应我国权证上市交易影响标的股票收益率及其波动率的实证模型,以我国股市的钢铁板块为主,具体分析了权证上市交易对标的股票收益率及其波动性的影响特征,从而验证了理论结果。最后得出我国权证上市交易总体上加大标的股票条件波动率的结论,与国际上一些学者研究的结果是不同的。据此,本文为我国证券市场建设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劳平  叶钦燕  叶金凤 《南方经济》2011,29(11):54-62
涨跌幅限制制度作为金融体系中稳定价格,防范价格过度波动的措施之一,被许多国家所采用。一直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涨跌停机制的实施效应存在争议,焦点集中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流动性干扰效应、波动性溢出效应、价格滞后发现效应和磁吸效应等。自2005年中国权证市场采用涨跌幅限制以来已近五年,其实施效果和对权证市场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选取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和正在上市交易的55只权证日交易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涨跌幅限制对权证非理性波动的影响,以及流动性干扰效应、波动溢出效应和价格发现延迟效应是否存在,来考察我国权证市场中涨跌幅限制制度的实施效果和效应。  相似文献   

7.
裘华鸣 《特区经济》2006,(1):102-104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本文对我国可转债的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在我国资本市场无法满足做空套利机制下,可转债理论价格要远高于市场价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可转债的定价预测。  相似文献   

8.
黄盛 《特区经济》2005,(11):74-75
一、研究背景 从上交所和深交所提出“要积极开发权证交易产品”到5月份开始的如火如荼的股权分置改革进程来看,权证在我国推出的脚步日益加快。权证的推出无论从一级市场的发行方式到二级市场的赢利模式等方面都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重要的影响。同时,权证产品的推出和完善有利于大额资金在资本市场的避险及套利等投资操作,对于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发展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套期保值一样,套利是股指期货重要的交易策略之一,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强化市场有效性,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也有利于使扭曲的价格关系恢复到正常水平。股指期货套利主要分为期现套利、跨期套利。本文在详细介绍了股指期货理论定价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金融交易所仿真合约价格与沪深300指数现货价格间的套利机会,并探讨了关于股指期货套利头寸提前平仓的问题,最后针对指数现货构建和红利分发问题对套利的影响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权证的实际价格和理论价格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本文对A股权证市场上的认购权证的价格和上证综合指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认购权证的价格不仅受到正股价格波动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上证综合指数的波动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使备兑权证的定价更加贴近现实,文章以t分布代替原假设标的股票收益率服从的正态分布,以随机波动率代替历史波动率,通过GARCH模型来消除金融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并考虑交易费用、红利等因素对权证价格的影响,在此优化了传统的定价模型。然后用Monte Carlo模拟的定价思路,并利用对偶方差减少技术提高其效率,最后编辑程序在Eviews中成功运行得出权证的定价.  相似文献   

12.
柯原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3):136-140
本文试图对循环套利理论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国际市场的实证研究,结合有效市场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的优点,提出了证券市场是围绕价值中枢大幅度波动的动态运动的市场,由于市场的这种特征使得我们可以利用价值的偏差,卖空一部分证券与买进一部分证券进行循环套利。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投资者情绪、信息偏离度和内在价值的统一框架下讨论价格变动的深层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是造成中国证券价格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市场情绪是导致中国股市非理性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信息偏离度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证券价格的异常波动,推动了价格上涨或下跌,具有正效应;内在价值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具有长期确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运用传统金融学理论所讲述的各种分析方法已经无法解释证券市场的"异常现象",所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金融学家们试图另辟蹊径,将视角朝向引起股票等金融价格波动的投资者心理因素,即用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来解释股票价格的波动.本文试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基本观点,基于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尤其是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对我国股市波动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以促进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5.
运用传统金融学理论所讲述的各种分析方法已经无法解释证券市场的“异常现象”,所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金融学家们试图另辟蹊径,将视角朝向引起股票等金融价格波动的投资者心理因素,即用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来解释股票价格的波动。本文试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基本观点,基于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尤其是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对我国股市波动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以促进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6.
论文利用中国市场上特有的不允许卖空股票的制度,来实证检验“限制对j中”风险对于权证定价的影响。研究将中国权证市场的定价偏离分解为流动性溢价和动量性溢价(折价)。其中动量性溢价(折价)是市场泡沫的一种体现。研究爱现在权证泡沫出现期间,权证的换手率增高。另外,如果允许卖空,投资者将可以通过套利获取无风险收益。  相似文献   

17.
刘俊  罗得志  李媛 《南方经济》2002,(11):61-63,55
在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及变动反映了企业的基本价值即证券的内在价值及变化。根据信息理论,信息可以引起证券基本价值预期变动的意外变化。信息在有效市场主体中的传递过程迅速而准确,但是在非有效市场中,这一过程会发生扭曲,市场主体与信息本身相互影响,造成市场中证券价格会偏离内在价值。证券价格的影响因素也更加复杂。本文结合上述理论,运用多因素横截面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沪市A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对循环套利理论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国际市场的实证研究,结合有效市场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的优点,提出了证券市场是围绕价值中枢大幅度波动的动态运动的市场,由于市场的这种特征使得我们可以利用价值的偏差,卖空一部分证券与买进一部  相似文献   

19.
张勇 《特区经济》2009,242(3):107-109
本文对五粮液正股(000858)及权证日内交易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五粮液正股的波动率(L型)和交易量(U型)日内模式不同,认购权证均呈L型模式,认沽权证均呈U型模式;对正股和权证日内波动率进行的GRANGER检验表明,正股波动率是导致认购权证日内波动率形成的原因,但不是导致认沽权证的原因。文中对我国市场呈现这种日内交易模式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主要是由于中国股票市场和权证市场所执行交易制度的不同和较高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20.
我国欧式认购权证的负溢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购权证是我国金融市场上现有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金融衍生产品之一。针对我国投资者大多对权证这种产品不熟悉的情况,本文对我国市场上认购权证一度出现负溢价的现状,给出了其原因以及在这种情况下的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