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口是中国胶合板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但近年来中国胶合板出口竞争呈现不利态势,分析胶合板国际竞争力来源及其动态变化,有助于中国胶合板重构竞争优势。文章利用UN Comtrade、WDI数据库等相关数据,以国际市场占有率表征的实际国际竞争力为导向,以波特钻石模型的国际竞争力来源要素为指导选择代表性指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胶合板国际竞争力的实际来源。结果显示:(1)劳动力、资源、资本等3个传统生产要素是胶合板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影响程度分别为0.81、0.42、0.20;相关支持性产业水平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程度为0.12;受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替代和环保需求增强等影响,胶合板面临需求困境,需求的影响程度为-0.36;技术要素与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因素影响不显著。(2)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时间变迁,胶合板国际竞争力对丰富劳动力的依赖程度降低,劳动力成本影响显化,资源禀赋作用上升,资本要素作用增强,工业基础水平作用显现,胶合板呈现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趋势。文章构建了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实证研究逻辑,提供了国际竞争力来源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视角,弥补了胶合板国际竞争力来...  相似文献   

2.
建立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必要性决定一个经济实体所处的发展阶段或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是其要素禀赋结构(林毅夫,2004),即资本与劳动力的密集程度。对于资本丰富的国家,其优势就是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其优势就是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3.
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是与该地区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的。要素禀赋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比较优势的动态增进,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实证分析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要素结构的变动情况,即资本与劳动力的有机构成变动;二是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动分析;三是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对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影响分析。提升资本要素的有机构成,拉动劳动力、资本、技术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乃至信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流动,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2~2007年间FAO统计数据库主要刨花板强国的数据,使用劳动力资源禀赋系数、制造业雇员平均每小时工资、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定量指标,从劳动力数量、劳动力成本、劳动力质量3个方面,对劳动力资源对中国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劳动力数量优势很强,但靠劳动力的数量优势以保持竞争优势不是长久之计,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和近年来不断提升的劳动力质量有利于提高中国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迁的逻辑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着克鲁格曼"核心—边缘"模型的内在机理,本文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区域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迁逻辑的三个假说,并基于29省(区、市)1990~2014年的数据运用资本深化系数、资源禀赋系数和要素结构指数进行了验证。分析发现,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迁特征取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速率、农业资本投入增长速率和农用地面积变化率在"东部地区—其他地区"和"城市—周边农村"的双层"核心—边缘"结构中的互动。相较于农业劳动力转移速率和农用地面积变化率而言,农业资本投入增长速率的变化更为明显;中国各区域农业劳均增加值和农业劳均资本存量尽管在不断上升,但无法掩盖各区域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固化现象;农业要素禀赋流动总体上有利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基于林业土地、林业劳动力和林业资本构建林业要素禀赋结构指数,量化分析2003—2018年以来中国林业要素禀赋结构及其变化特征,并引入莫兰指数(Morans I)刻画中国林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业土地、劳动力要素禀赋结构指数呈现增长趋势,而林业资本要素禀赋结构指数呈现降低趋势。东北地区林业劳动力要素结构指数较大,林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较高的地区逐渐由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转移。中国林业要素禀赋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但也呈现出局部时空异质性。据此,提出了新型林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要不断完善、林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对外贸易出口结构的调整都需要与中国林业要素禀赋结构的不断变化相协调适应,促进中国林业要素禀赋结构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根据1952~2017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和1978~2017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状态空间模型,将传统的固定弹性C-D生产函数转换为动态弹性展开分析。利用全国和各省(市)的资本和劳动力贡献动态变化,对比了中国三大地区之间、区域内各省(市)之间的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差异。研究发现:(1)改革开放是中国产业转型的关键时点,生产要素贡献的变迁对应着全国产业结构的升级;(2)资本和劳动力的经济贡献随着时间变化都有对应相反的波动关系,最终稳定在一定水平;(3)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要素禀赋会影响其产业结构,最终带来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多层次C-D函数模型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各因素影响率值差异进行研究,通过对C-D函数模型的适当变形,构建多层次模型对影响率值进行分析。建立零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31个省市自治区间发展水平进行研究,表明31个省市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建立随机截距发展模型对31个省市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研究,表明31个省市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随时间的变化显著。建立混合发展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时间与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表明政策因素、劳动力因素、资本因素和技术因素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且四个因素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对政策因素、劳动力因素、资本因素和技术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率值进行计算,表明技术因素的贡献率值最高,其次为资本因素,技术因素和资本因素的影响率值为正,而劳动力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率值为负,并根据相应影响因素的差异提出改革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家庭禀赋对山区农户林业相关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浙江省山区31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描述了山区农户的生计策略、不同类型农户的家庭禀赋、收入水平及来源,运用mlogit模型就家庭禀赋对山区农户林业相关生计策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禀赋对山区农户林业相关生计策略具有显著影响;在人力资本指标中,劳动力人数、劳动力平均健康程度对农户选择林业专业化型、林业补充型、生计多样化型生计策略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对选择林业补充型生计策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自然资本指标中,林地面积对农户选择林业专业化型生计策略具有正向影响;耕地面积则对于林业补充型生计策略的选择具有正向影响;在社会资本指标中,家族能人数量对于农户选择林业专业化型、林业补充型、生计多样化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提出促进非农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本;加强山区农户的人力资本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饲料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其竞争力已经成为某些地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本文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和产业竞争力成因理论中的显示性指标构建了评价中国饲料产业区域竞争力的4个要素,并对此4个要素中的变量运用因子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各个省市饲料产业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打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江苏经济林产业的六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机会和政府进行了分析,针对江苏省经济林产业各影响要素的关系及要素间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必须发挥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优势要素,升级相关产业、企业结构等不利要素;通过实施品牌化战略,发挥品牌对产业的引领作用;通过构建江苏省经济林产业集群,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和产业竞争力等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远洋渔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兼对浙江省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洋渔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产业和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借鉴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力模型,从生产能力、贸易与加工能力、可持续增长能力、要素禀赋及外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影响远洋渔业竞争力的五大要素,构建了递阶层次的远洋渔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沿海9省份的远洋渔业竞争力进行排名比较和评价,并具体分析了浙江省远洋渔业与其他省份的差距,从可持续发展、要素禀赋和外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突破要素制约,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研究要素禀赋与农业转型升级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这有助于从本质层面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使得农业发展具有高质量、高效率以及高效益,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方法]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用2001—2016年的全国数据,研究要素禀赋变量组与农业转型升级变量组的相关性。[结果]要素禀赋升级能够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要素禀赋中的劳动力、中间投入、科技投入、环境及土地都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中占重要地位,而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相对较小。目前,农业的规模效益凸显,资源利用率仍有上升空间,农业发展处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过渡阶段。[结论]农业转型升级依靠要素禀赋升级,要推动自然要素向高级要素发展,培育劳动力的内生优势,提高科技转化率;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采用绿色生产方式;进一步发挥资本的粘合剂效应,提高农业资本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广东省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选取相关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广东省28个制造业的竞争力状况,发现广东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主要以医药化学工业、仪器仪表、电子信息产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竞争力比较弱的产业主要是一些资源依赖性产业,比如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产业;重点扶持的汽车业、造船业和造纸业现阶段竞争力并不强,需要促进其竞争力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永续盘存法和2008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28个国家1995~2013年的农业净资本存量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采用Malmquist-TFP指数分解方法测算了农业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及偏向效应,并比较研究了不同要素禀赋类型国家农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28个国家存在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大部分国家的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第二,农业技术进步在资本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与劳动力投入之间节约劳动力要素,在资本投入与土地投入之间节约土地要素,但总体偏向于节约劳动力要素;第三,不同要素禀赋类型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不同,人少地多型国家农业技术进步的要素投入偏向较为稳定,而人多地少型国家的农业技术进步的要素投入偏向则变化较大,甚至出现反转。基于此,各国要充分利用由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带来的新机遇,选择与本国要素禀赋类型相协调的农业技术创新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苹果生产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强;根据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我国苹果生产具有比较优势。但是,我国不是苹果销售和贸易强国,苹果产业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本文对我国苹果产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给苹果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推动苹果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菜农种植方式和种植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菜农在改变种植方式和调整种植规模的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禀赋约束的难题.本文的研究表明,菜农土地资源、水资源可获性、资金可获性和技术可获性对菜农种植方式选择有显著影响;菜农信息可获性、销售方式和种植方式对菜农种植规模的选择有显著影响,但普通蔬菜和安全蔬菜种植品种的差异对菜农种植规模选择的影响不显著;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以及劳动力的自由移动,菜农劳动力可获性尚不是影响菜农种植方式和种植规模的关键因素.现阶段通过改变菜农原有要素资源禀赋,提高菜农相关资源的可获性,将是中国蔬菜小农化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一化蔬菜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探寻出适合我国西部民族自治地区发展的经济模式,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才可以对我国经济的整体推动产生深刻的影响和积极作用。该文以甘肃省7个民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根据地理区位、地域要素禀赋的差异性,选择顺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适宜的经济生产方式,归纳了具有地域特色的5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在经济增长方式、要素禀赋差异、生态环境、社会文化、政策利用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南方地区农业要素禀赋水平的空间分异与动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要素禀赋的空间分布差异有序推进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农业生产结构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之一,也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迫切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方法]基于熵权法测算1997—2015年南方地区15个省(市、区)农业要素禀赋指数,结合差异性指数与基于多组群计算的分异指数,分析了南方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的空间分异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南方地区农业要素禀赋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区域相对优势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1)南方地区农业要素禀赋水平自1997年以来略有上升,大部分省(市、区)的农业要素禀赋综合指数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态势;(2)农业要素禀赋优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具有农业要素禀赋优势的省(市)包括沪、浙、苏、湘、鄂、粤等5省1市,其他省(市、区)则缺乏比较优势;(3)农业要素禀赋综合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结构等要素禀赋则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分异,但是资本和技术的要素禀赋水平近年来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4)农业单要素禀赋还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 5类单要素禀赋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各要素禀赋内部则显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结论]应根据各省(市、区)农业要素禀赋水平选择适合的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农村劳动力析出直接影响耕地利用,分析劳动力析出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对协调人地矛盾,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将广东省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山区,研究劳动力转移和资源禀赋对广东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方法]文章利用面板数据模型,选取2009―2018年4个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析出及禀赋要素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结果]农村劳动力析出与耕地集约利用存在倒"U"型关系。通过进一步交叉乘积检验发现,劳动力析出是否依赖于耕地规模、复种指数、种植结构、农业机械等禀赋要素促进耕地集约利用存在区域差异,当农村劳动力析出到达临界值时,调整影响耕地集约的变量才能有效促进耕地集约。[结论]在无法断言农村劳动力析出及外部条件与耕地集约利用是否存在潜在均衡时,推动耕地集约需要寻找相关辅助变量工具,因时因地制定耕地集约利用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