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月5日,《关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预算报告是国家账本,账本里面有时代变迁,有国计民生,有国家"家底"。国家账本的每一个数字、每一笔收支、每一条政策,都叩动着代表委员的心弦,并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在十二届全匡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首次列入了财政部《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之中。这标志着国家账本充实了新内容,从而实现了所谓的“全口径预算决算”……  相似文献   

3.
<正>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通过了《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今年的财政收支安排有何特点,民生投入能否持续加力,助企纾困有何政策举措,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如何防范,一系列关系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的重要问题,都可以在“国家账本”中找到答案。加力提效注入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在加力方面,预算报告提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在提效方面,明确要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预算公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预算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是优质财政管理的重要特征,也是促进政府管理实现经济、效率、效益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积极推动财政预算公开,向社会"摊开"自己的"账本"。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政府预算公开的现状,分析预算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政府预算公开的对策和建议。一、中国政府预算公开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财政预算经历了由"国家机密、不得向社会公开"到"部分预算向人大代表公开"再到"预算向社会公众公开"三个历程。1951年颁布的《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规定:"国家财政计划和国家概  相似文献   

5.
俞明辉 《新理财》2023,(Z1):40-41
<正>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财政部受国务院委托将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即《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简称《预算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预算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相似文献   

6.
《财政监督》2011,(22):73-74
这段时间,98个中央部门中已经有近30个部门向公众公布了2010年决算和2011年预算的三公经费支出账本。虽然公布的内容还不具体,虽然很多部门很不情愿,有些扭捏,甚至有所遮掩,但是,能把账本公之于众,这已经是历史的进步。公布三公经费支出之所以重要,除了它是公共财政透明化进程中"必须的"之外,还因为这一块支出的弹性很大,最容易铺张浪费,损公肥私,滋生腐败。因此也最为公众所关注。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容易铺张浪费、损公肥私和滋生腐败的地方,一般是政府部门,但在中国不是这样。有那么一个地方,它不是政府部门,但是有  相似文献   

7.
国家预算反映着整个国家的政策,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每年一度的政府预算报告,是解读国家财政"大账本"的最好窗口。随着全国"两会"闭幕,牵动百姓心弦的政府预算报告再一次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仔细研读,今年这份长达72页的国家理财报告,大致可以用"关注民生、统筹发展、深化改革、阳光财政"这样几个关键词来加以概括。一、财政投入大幅增长,继续关注民生幸福  相似文献   

8.
"两会"期间,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在互联网上解读《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时,提及媒体关于财政预算问题的减税观(大幅减税)、增支观(大幅增加支出)和控制观(严格控制支出、赤字和债务)。认为三者相互制约,处理不当会顾此失彼,使国家的财政经济面临较大风险。细辨三者,笔者认为坚守控制观才是预算管理的真正"王道"。把重要的事情放到首位:预算控制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关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指出:要"总结完善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扶贫资金分配激励机制、贫困县进退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成效。"近日,记者就"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以下  相似文献   

10.
<正>赤字率拟按3%安排;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翻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透过“国家账本”里的一连串数字,可洞悉2024年财政政策的发力方向。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关于199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1996年3月5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刘仲藜各位代表: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大会提出199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和《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和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国务院根据审查意见对预算报告作了修改。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财政》2012,(8):23-26
2012年3月8日,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戴柏华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访谈,深入解读《关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问题:今年的预算报告在编写上有哪些改进?  相似文献   

15.
正晒部门决算是释疑而不是存疑,地方政府应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财政透明度。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地方政府被要求向公众公开部门的预决算情况。自广州市于2009年首次把政府部门预算挂网后,全国各地陆续向公众晒三公账本和预算支出。尽管不同地区对当地政府晒三公账本的"质量"评价不一样,但是财政透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财政》2012,(8):22
财政预算报告是国家的"大账本",反映着政府部门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现着新一年经济社会改革发展重点,更关系着广大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预算报告都会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为使其更加易读好懂,更好地体现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理念,财政部门一直在探索、创新报告的内容与形式。本期特别关注从财政部权威部门和专家学者的视角全面解读今年预算报告的新特点、新内容、新导向,以期帮助社会各界加深对预算报告的了解,从而进行更为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财政》2012,(8):20-21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和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  相似文献   

18.
关于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财政部部长刘仲藜一、199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去年,财政金融形势平稳,人民币汇率稳定,外汇储备增加较多。初步统计,全国财政收入7366.61亿元,完成预算的107....  相似文献   

19.
关于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1998年3月6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刘仲藜一、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199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高举...  相似文献   

20.
赤字率2.8%左右、预计全年退税减税2.5万亿元、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3.65万亿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一经发布,一连串数字引发全社会的关注。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如何理解?如何落实?翻开2022年的“国家账本”,从政府资金的投向,看懂政策调控的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