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在我国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双重转变过程中成为我们面对的最大难题,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两大突出现象:即国内失业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和国内劳动力市场形成了典型的"二元就业体制"。因此,通过研究借鉴西方国家公共部门就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于深化我国"二元就业体制"改革,探讨国有部门就业与非公有制部门就业的关系,对于降低失业率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国家把建立市场就业机制作为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并提出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  相似文献   

3.
赵亮 《中国商办工业》2009,(19):142-14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直接影响高校生存、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影响大学就业的因素很多,在社会因素中来自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都影响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从加大政府规范力度,完善就业市场,改革教育体制,转变就业观念四个方面入手,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4.
赵亮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9):142-14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直接影响高校生存、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影响大学就业的因素很多,在社会因素中来自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都影响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从加大政府规范力度,完善就业市场,改革教育体制,转变就业观念四个方面入手,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保障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保障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积极保障作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后,单位保障制度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社会及个人三位一体分担保障制转型。文章对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单位保障制、单位保障制向市场经济国家、社会及个人三位一体分担保障制转型进行反思,分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原因,指出发展趋势,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研究。  相似文献   

6.
姜颖 《商》2013,(7):147-14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我国户籍制度下特有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严重。本文从我国法律法规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规定,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以及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建议四部分论述。我国反就业歧视规定较为分散及原则性,对反就业歧视救济不利。从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图表分析出农民工受到就业机会歧视、就业待遇歧视以及就业保障歧视,产生这些歧视的原因在于农民工自身的文化原因、户籍制度背景以及法律救济不利。本文提出应该从法律制度和行政执行两方面完善反农民工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就业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从供给质量的角度分析,就业能力不足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在探讨"就业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万娟 《中国经贸导刊》2010,(24):106-106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 起步阶段。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而逐步建立的。它不仅使毕业生资源得到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且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政府部门会定期组织人才市场,高校也会组织校园招聘会。但如何将各种资源更有效地组织起来,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有完善的市场机制,这就需要高校或专门的中介组织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我国就业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厘清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建构的历史脉络,从宏观(总政策)、中观(具体政策)和微观(特殊政策)政策变化情况入手,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三个主要环节——"去哪里"、"凭什么去"、"怎么去"的动态,对于当前我国就业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晓朋 《商》2013,(1):180-181
2001年底,在国际劳工组织召开的"全球就业论坛"会议上通过了《全球就业议程》,该议程认为,"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是社会和政治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也提到:"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因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就业压力,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非全日制用工作为一种在国外被广泛采用的灵活就业方式,对于促进多种就业方式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60万人,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的时代。在此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了新的挑战。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改善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就必须完善和创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审计体制的改革是我国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国家审计体制的主要分类,我国行政型双重领导体制的特点、缺陷,以及有关审计体制改革的主要观点,结合我国的政体、国情以及反腐败要求,提出独立性最强、权威性最高的"立法型双重领导体制"是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是"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体制的重大改革与探索。"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指省、市、县财政管理关系由目前的"省—市—县"三级体制转变为"省—市、省—县"二级体制,这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推动市县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4.
盛芳敏 《中国报业》2010,(11):37-39
报业的体制改革也是循着文化体制"分类改革"的办法,公益性的归国家,经营性的归市场,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部由国家包办的那一套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就业问题是一个跨世纪的问题,在下个世纪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也将长期存在。就业问题在“九五”期问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只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解。所以解决就业问题必须有一个长期的战略,不能片面地强调劳动力的安置,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重要的是要把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就业机制建立起来,在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均等个人就业机会的前提下,朝着“就业市场化、失业公开化、劳动有保护、失业有保障”的方向努力,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推进服务。我们认为在“九五”期问应该采取以下对策措施缓解就业形势: 1、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8-9%)。 经济增长速度太低既不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现有设施、设备、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国民经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的规定性,它规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量的规定性,明确了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化的程度和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化程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从农民就业定义出发,探讨了农民就业衡量的标准,通过农民就业的特点和就业的意义,对"参照期一周,一小时工作标准"和"有土地就算就业"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球性金融危机寒流的强袭使得原本积重难返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现危机渐退,但寒流难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关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以助其应对就业寒冬,化"危"为"机",迎来就业春天,需要社会、政府、高校和女大学生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和就业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过设置网上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当今大学生就业方式及就业观念情况,探究现今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以及解决途径正确地引导和指导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方法:设置网上已设计好的调查问卷150份以及派发纸质问卷150份并回收,整理后处理数据分析总结。结果:大部分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定位不清晰,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毕业后会先就业。结论:大学生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锻炼各方面能力,注重社会实践,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  相似文献   

20.
影响当前就业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转型期发展中国家。随着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就业问题日趋严峻 ,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冲击。文章分析转型时期影响劳动力就业的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