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假日旅游消费心理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假日旅游成为新的经济亮点,研究作为消费主体的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并加以满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旅游者消费心理入手,分析了假日旅游消费的特点,提出了适应假日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根据闲暇时间的发展变化,现代旅游的发展可分为周末旅游、节日旅游和假日旅游三个阶段.周末旅游具有出游距离近、消费水平低等特点,节日旅游具有骤发性强、客流量大、季节性强等特点,假日旅游具有出游时间长、出游距离远、消费水平高等特点.目前我国旅游发展正处于节日旅游阶段,其发展趋势是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颁布实施而进入假日旅游阶段.  相似文献   

3.
河南假日旅游、假日经济与旅游环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90年法定节假日增加后,“五一”和“十一”成为假日旅游的黄金周。据专家预测,仅此两个假日的延长,每年至少可以增加300亿元的旅游消费。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下文物(旅游资源)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从河南旅游市场假日旅游、假日经济与旅游环境三者交汇的视点来浅析旅游开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以拓宽关注旅游与人类生存环境协调发展的视野,唤起社会潜藏久远、亟待开发的环保觉悟与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假日旅游经济产生和发展的论述,说明假日旅游经济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金融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假日旅游经济发展的金融策略,使金融业既开拓新的业务品牌,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浅析假日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假日旅游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水平明显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等。假日旅游黄金周所呈现的特点是短途消费剧增,游客分布均衡,假日经济渐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但仍有随机性,今后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加强管理和培育市场。  相似文献   

6.
纵观我国假日旅游的发展,正在走向转型升级的良性轨道。即:从热点异常火爆走向平衡协调发展;从跟风旅游走向理性消费;从单纯观光走向特色旅游;从长线旅游走向短线旅游;从团队式走向自助式旅游;从数量规模型走向质量效益型。  相似文献   

7.
根据闲暇时间的发展变化,现代旅游的发可分为周末旅游,节日旅游和假日旅游三个阶段,周末旅游具有出游距离近,消费水平低等特点,人有聚发性强,客流量大,季节性强等特点,假日旅游具有出旅游时间长,出游距离远,消费水平高等特点,目前我国旅游发展正处节日阶段,其发展趋势是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颁布实施而进入假日旅游阶段。  相似文献   

8.
节假日消费对对拉动我国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节假日消费的一些特点进行了的分析,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消费者如何在节假日消费中做到理性消费,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9.
节假日消费对对拉动我国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节假日消费的一些特点进行了的分析,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消费者如何在节假日消费中做到理性消费,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十一”至今,我国已经经历了二十几个黄金周。黄金周旅游引发了我国从未有过的假日旅游热,丰富了国民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然而,黄金周期间集中性消费也激化了旅游供求矛盾,降低了旅游服务质量,破坏了旅游者的出游兴致,从而影响了黄金周旅游的更进一步发展。本文就克服黄金周旅游的消极影响,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休假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实行带薪休假制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广西在 1999年国庆期间的旅游热潮 ,探讨了旅游业发展对消费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提出了做好假日旅游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周假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有些人甚至把它当做了旅游日,一些微小的变动都可能产生消费者对整个旅游假期的调整和改变,引起旅游假日市场的轰动。本文主要以五一"黄金周"假日变动对假日市场的影响进行多方分析,最后对未来假日制度变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长假的来临 ,假日经济方兴未艾 ,假日旅游已成为一支重要的载体和光彩夺目的主角 ,成为有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千万人大出游 ,说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经济生活发生了变化。消费已从温饱型转向小康 ,由实物消费走向服务消费 ,而如何保护这新生事物的积极性 ,使之向良性方向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却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脱贫致富实践样态丰富而成效显著,体验和参与各地独具特色的脱贫致富实践可以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高层次旅游消费需求。脱贫致富实践的吸引力、可感知体验参与性和多样化地域特性使其可以成为优质旅游资源,以脱贫致富实践为旅游资源的扶贫旅游(即“脱贫致富”主题游)还可以发挥“消费者下乡”的人力资本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进而优化扶贫资源配置和提高扶贫效率。脱贫致富实践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在政府的引导下由脱贫致富实践的各参与主体合作进行,可以由村委会牵头组建旅游合作社进行开发,也可以由关键扶贫主体主导开发,还可以由旅游企业与扶贫主体联合开发;多样化的“脱贫致富”主题游产品可以通过定制化旅游模式实现与消费者高层次旅游消费的精准对接;脱贫致富实践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的对接,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应积极发展“脱贫致富”主题游,在满足消费者高层次旅游消费需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进脱贫致富实践的深入和转型。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长假的来临,假日经济方兴未艾,假日旅游已成为一支重要的载体和光彩夺目的主角,成为有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千万人大出游,说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生活发生了变化。消费已从温饱型转向小康,由实物消费走向服务消费,而如何保护这新生事物的积极性,使之向良性方向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却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旅游地产的发展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和重视,广大消费者对旅游地产产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也要求达到相应水平。黄山作为国际化旅游大都市,也是旅游地产发展的新兴城市,基于此,本文对黄山市旅游地产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黄山市旅游地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假日经济是在我国人民物质文化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增多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涉及面较广、综合性很强且具有持续发展特点的经济模式。在假日里集中旅游、购物不但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习惯,也成为我国特殊的经济现象和人文景观,对我国第三产业的消费市场产生了强大的拉动作用。因此,深入探讨我国假日经济的形成原因、发展现状以及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能够促进假日经济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居民每年闲暇时间的增加促进了我国假日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假日经济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到人们的“行、游、吃、住、购、娱”等各个方面。假日经济的迅速发展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应当通过促进假日产业一体化发展、提高假日消费者集中城市和地区的承栽能力、促进农村假日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等措施,促进我国假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旅游者风险规避理论,我国目前的旅游消费陷入了一种“风险规避恶性循环”,而提倡诚信经营、引入公开化、透明化运营机制是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有效措施。据此可重新安排导游服务消费过程,实行导游服务信息公开、明确定价,消费者自主选择导游,从而解决导游薪酬、管理体制、培训和晋升等问题,构建“以导游服务管理公司为管理主体,以旅游消费者利益为制度安排最终目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监督调控,旅行社灵活聘用”的理想导游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居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居民的旅游消费与国民收入关系对于一个经济区域制订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宣传促销策略及旅游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的国内旅游消费和国民收入的实际数据为依据,得出我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与国民收入具有极强的相关关系。同时得出,我国居民能够从事国内旅游和快速增加国内旅游需求的临界点分别为1000元和2000元。最后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