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和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转换的产业,涉及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多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土地承包经营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制度基础;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如何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3.
“三靠”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是:靠农业稳定基础,就是以保证农业产值和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为重点,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为全县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靠乡镇企业、城镇工业振兴经济,就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全民和城镇集体企业,使之成为全县经济的脊梁,促进城郊型经济模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稳定发展农业,事关国计民生,是稳定政治、繁荣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保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实现国民经济纳入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应当长期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每个地区如何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搞好本地区农业的稳定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带有普遍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持续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陈宏霞如何处理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与持续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关系?这是关系到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关系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大问题。广东省在过去几年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业专项资金不专用现象探析马冀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定发展是关系到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都非常重视农业,每年拿出大量资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投入到农业。所以农业资金的分配,管理及使用都体现着政府的经...  相似文献   

7.
如何看待农业至关重要,但对农业的认识问题还远没有解决。具体表现为邓小平提出的农业根本论——农业是社会稳定与发展根本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相反,作为典型计划经济理论的农业基础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人们的认识中仍占据着统治地位。农业基础论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理论,而非经济规律。农业基础论是我国独有的以工业剥夺农业为实质性内容的典型的计划经济理论。农业根本论是邓小平农业思想的精髓,是客观规律的理论表现。邓小平把农业定位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根本,简言之"农业是根本"。我们可以称之为农业根本论。如果说马克思看农业着眼于社会发展,那么邓小平看农业则着眼于社会的稳定。在邓小平的治国理论中,稳定压倒一切,  相似文献   

8.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兵团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孙祖荣,施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兵团经济的基础和支柱。要实现兵团二次创业,再造辉煌的宏伟蓝图,加速兵团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实现兵团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正如小平同志说:"农业的...  相似文献   

9.
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吉林经济吉林省副省长桑逢文要从发展农业和经济再上新台阶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土地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保护耕地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基础。社会的稳定在于经济的稳定;而经济的稳定,有赖于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关键在于粮食,粮食产量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正如田纪云同志所讲:“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核心。保持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是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定,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深入发展,关系到四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大问题,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多耕地少的国家,又是一个粮食不太富裕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生产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正是基于这一点,唐海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并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金县粮食生产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实现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我国农业生产徘徊不前,主要农付产品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农民实际收入呈现减缓的趋势。其根本原因,是国家实行了向城市和工业倾斜的投入政策,造成了农业发展滞后和经济结构失衡。农业发展滞后的关键所在,是耕地减少,地力下降,水利失修,农机具老化,农用工业跟不上农业的发展,良种与科技推广设施薄弱等。因此,要使农业走出困境,必须迅速采取治根治本的措施,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对此,各方面都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支持农业。就农业银行来说,根据当前农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毛泽东同志50年代提出的著名论断。然而40多年过去了,山西农业的基础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加强。这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农业的重视不够。审视和剖析我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不同发展时期的演变过程,对于加深对农业的认识,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政局的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生存中物质资料的重要来源。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由于农业自身的特点,仅靠自身积累难以有效发展。因此,世界范围内普遍实施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其中政府对农业实行的财政补贴是卓有成效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当前如何在W TO《农业协议》规则范围内,有效运用其赋予的优惠措施加速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实施农业补贴的前提和依据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其发展与稳定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虽然农产品是私人产品,应该由市场提供,政府应少干预或不干预,但农业自身特点要…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粮食支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纵观世界主要国家农业和粮食发展,大都采取了扶持政策。用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左右人口的我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指出: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是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所在。最近,本刊邀请了几位专家就如何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笔谈,下面是他们从不同侧面对此发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增加农业投入是加快农业发展的动力和保证。目前,由于投资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抗灾能力较低。因此,增加农业投资、夯实农业基础是“九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投资重点。而建立稳定的农业投资来源则是增加农业投入的根本保证。下面结合黑龙江垦区的实  相似文献   

18.
论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锋 《农村经济》2003,(1):24-26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实现“十五”计划的发展目标 ,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在成功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 ,我国农业实现了跨越式飞跃。但是 ,现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还不牢固 ,农业效益增长缓慢 ,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已成为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强…  相似文献   

19.
一、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农业支持与保护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实施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政策措施.更确切地说"农业支持与保护是指政府为使农业有效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稳定提高,保障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通过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及市场贸易、科技推广等环节实行支持与保护: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护农民利益为出发点而采取的一系列支持与保护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称(徐逢贤)."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发展农业,不仅是全党全国各行各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是关系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和经济稳定的重要问题。 近几年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减缓,粮、棉、油生产出现了新的徘徊。造成粮食生产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投入减少、基础设施失修、抗灾能力减弱,发展后劲不足,据有关资料表明:1988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达13853亿元,其中农业占到40%,而同期国家用于农业的投资仅占整个投资的4.6%,信贷投入也大大减少。地处城郊的西安市农行纺办,1989年底,农业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