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面对持续增长的国内能源需求和长期存在的国际能源市场风险,能源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中国利用国外能源、开拓国外能源市场的重要手段。海外能源投资的区位导向是否与其他类型投资一致?本文运用负二项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基于中国2006—2015年对57个国家的能源投资企业/项目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能源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企业海外能源投资区位选择受东道国的资源禀赋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并且偏好与中国制度差异较小的国家,符合“制度接近论”;东道国与中国的制度距离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东道国能源禀赋、发展水平对海外能源投资的吸引力;同时,制度距离对中国能源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呈现非对称效应,在制度质量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制度距离对中国能源对外投资具有不同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能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企业海外并购现状(一)对外直接投资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缩水,各国政府积极调整金融政策,降低门槛,吸引外资缓解危机。我国企业加快了海外并购的步伐,而对外直接投资最明显的特征是海外并购。从表1的数据显示,2008年-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FDI)流量总额增加1.1%,其中,2008、2009年金融类分别占据25.13%、15.44%,非金融类分别占据74.87%、84.56%,说明我国对外增加了非金融类的投资;2008、2009年我国海外并购占FDI的比重分别为54.02%、33.96%,说明我国海外并购流量总额呈现递减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缺乏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一、企业海外并购现状(一)对外直接投资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缩水,各国政府积极调整金融政策,降低门槛,吸引外资缓解危机。我国企业加快了海外并购的步伐,而对外直接投资最明显的特征是海外并购。从表1的数据显示,2008年~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大国,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洗礼后,迎来了一个跨国并购的高潮。据国际数据提供商Dealogic统计,2009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实施了38起并购交易,超过此前中国商业史上全部并购交易的总和。之后几年,这股跨国并购热潮依旧汹涌,据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2012年中国海外投资数据,中国企业全年共宣布329起海外并购业务,其中披露金额的有253起,  相似文献   

5.
李刚 《中国企业家》2009,339(10):112-114
他们的海外战斗一直颇为纠结。 新千年以来,中国政府将“走出去”作为一项基本政策,鼓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加入WTO之后显著增加,2003年至2007年五年间年投资额增长将近9倍,达到248亿美元,2008年在此基础上又增长了1倍,达到创纪录的521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不断扩展其海外并购的范围,但是,迄今为止它们一直竭力争取创造价值。 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步伐比全球商业界许多人士预计的都缓慢,但是,有证据显示这种期待已久的扩张现已步入轨道: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宣布了近260亿美元(1820亿人民币)的海外直接投资——几乎是去年同期的2倍。  相似文献   

7.
徐珊 《中国企业家》2011,(18):64-65
对于很多试图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市场扩张的中国企业而言,2008是一个交织着兴奋和沮丧的年份。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资产价格下跌,难得一见的"抄底"机会凸现在中国企业面前。但是如果这一年你真的是为抄底而出手一那你只能认赔,因为2008年不是底。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海外企业的经营普遍陷入困局,投资热情受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尤其是一批国企频频高调出击,海外并购抄底案例频出。本文聚焦这种反周期投资战略。先从两个具体个案谈起。 一、紫金矿业高调抄底和中石油启动巨额融资 1.紫金矿业高调海内外股权投资。2008年11月28日,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拟斥资10亿元人民币用于海内外矿业类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  相似文献   

9.
周新军  王敏 《经济界》2010,(5):41-48
在经历了2006年和2007年的沉寂后,2008年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并购重新活跃,2009年成为了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中国石油企业已成为世界石油行业的最大买家之一。中国石油企业绩效表现与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关联度比较低,与它们在海外并购有着很强的关联度。在国际石油企业并购呈现出六大新趋势下,中国石油企业要着力打造公司的金融版图,进一步调整并购市场和扩大海外并购同盟,向能源其他行业做延伸并购。  相似文献   

10.
海外直接投资是发展本国经济的一种重要途径。近几年,我国不少企业开始了海外直接投资活动。然而,我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同时失败案例却也频频出现,尤其是在海外投资风险有了新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更是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应当在我国现有基础上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健全海外投资保护制度,加强海外直接投资的审批和管理,鼓励并引导健康投资。  相似文献   

11.
学会过冬     
这是最好的时候吗?也许是;这是最坏的时候吗?也许是。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来说,这正是历史上难得的黄金时代:从2002年以来,GDP增速一直保持在8-10%之间的高位,外汇储备盈余,进出口增长迅猛,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海外正有一堆濒临破产的企业等着我们去收购,央行刚刚宣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环境污染主要制造者的微观单元,企业进行环保投资是企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而作为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企业环保投资是否毁损了企业的价值?以2008—201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环保投资与企业价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CEO海外经历对企业环保投资与企业价值的非线性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高融资约束水平下,CEO海外经历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和对环保投资与企业价值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果拓展了环保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为选聘海外经历高管的现有人力资本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李冬洁 《英才》2009,(8):110-111
用“气势如虹”来形容当前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潮是最恰当不过了。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出走海外已经由零星的个体行为演变成了一股潮流,无论是并购数量还是交易规模,都创出了历史天量。有外媒称,中国开启了新一轮“并购狂欢”。  相似文献   

14.
张大丰 《英才》2005,(10):26-26
我们的企业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呢? 现在,中国人和外国人都隐约感觉到,一轮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高潮正在到来。所谓“走出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最直接的表现是产品走出去,即以自己的品牌出口。最近,取而代之的是海外投资建厂。从表面看,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好处包括可以获取重要原料和能源来  相似文献   

15.
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及财务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尝试以海外并购的方式对外投资,实现进军海外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海外并购起步较晚,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一直到2002年以前其其发展都比较缓慢,无论规模还是数量还是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越来越多的日资企业来到中国,2007年日本对我国实际直接投资为35.89亿美元,2008年为36.52亿美元。来我国投资的日资企业很多都采取与中国企业合资的形式进行投资。在华日资企业在创造中日双方经济效益的同时,缘于两国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冲突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进行有效地跨文化管理是摆在在华日资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孙欣 《中国企业家》2010,(12):102-104
郑智颇有点儿矿业专家的范儿,国字脸,大眼睛,表情沉稳。 在过去整整一年时间里,这位中矿联合基金的合伙人、董事长,一直试图在海外收购矿产资源的大潮中有所建树。当然,这并不容易,他主导的第一笔收购,就差点因犯下低级错误而旁落。中矿联合基金成立之时(2009年5月20日),正值中国企业在澳洲、非洲、南美等地疯狂出手的浪尖上(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甚至比2008年高出约三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总会计师》2011,(10):149-149
近年来,中国个人境外资产增加迅速.2008年至20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100%。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向境外投资移民人数出现快速增长。以美国为例.中国累积投资移民的人数最近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73%。另据相关统计显示.中国目前的海外新移民数量可能达600万人以上。中国富裕人士为何如此钟情投资移民呢?  相似文献   

19.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7,(15):90-91
面对复杂的跨国投资并购环境,中国企业从激进到谨慎,日本企业则流露出担忧东亚金融危机十周年之际,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和海外生存成为2007年7月14日召开的东亚投资论坛上最为热点的话题。2006年,东亚的外汇储备已经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及近期海外风波 从青岛啤酒最早于1993年7月15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后,中国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步伐大大加快,近20年来上市地点扩大到美国、新加坡、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地,上市企业业务涉及金融、能源、电力、电信、钢铁、科技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