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营化:公共事业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公共部门民营化异军突起。当前,这股民营化浪潮已波及并影响到我国公共事业的改革,成为推进我国公共事业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汹涌澎湃的行政改革浪潮,作为旨在改善公共部门绩效,提高公共物品供给质量的民营化运动开始在世界各国崭露头角,并很快成为了公共部门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可以说,民营化已成为一种务实的得到广泛应用的治理方式和公共服务模式。毫无疑问,这股浪潮已波及并影响到了我国公共事业的改革,成为我国公共事业改革的一条重要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共事业改革民营化取向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祥 《北方经济》2009,(12):21-22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民营化改革浪潮,在推动公共事业改革,提高公共产品的质量与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公共事业改革指明了方向。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民营化实践在宏观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理论准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在辨证的吸收与借鉴西方国家民营化经验的同时,更要认识到我国的公共事业改革具有自己的特色,民营化只是一种可能的选择而不是唯一。  相似文献   

4.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民营化改革浪潮,在推动公共事业改革,提高公共产品的质量与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公共事业改革指明了方向.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民营化实践在宏观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理论准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在辨证的吸收与借鉴西方国家民营化经验的同时,更要认识到我国的公共事业改革具有自己的特色,民营化只是一种可能的选择而不是唯一.  相似文献   

5.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民营化改革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浪潮,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积极投身于民营化的实践之中,"可以说,民营化已超越党派偏好或意识形态,成为了一种务实的得到广泛应用的治理方式和公共服务模式",并分别形成了以英、美、奥为首的三种典范,且日益深刻影响到中国公共事业改革。但由于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师从西方的中国民营化改革还没有显著的实践效果,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民营化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我们必须对自身固有的模式进行理性的探讨,辩证地看待民营化之于中国公共事业改革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经济改革进行了25年了,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市场化和民营化。公共事业民营化是一个世界潮流。公共事业民营化既是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市场化深入的重要表现。在中国,公共事业民营化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仅仅是个开端,还存在着诸如公共责任缺失、经济性损失、滋生腐败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如何推进公共事业民营化并对其进行管理,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旨在改善公共部门绩效、提高公共物品供给质量的民营化运动在全球迅速发展戍为公共事业领域改革的重要取向。在我国,随着政府逐渐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公共事业领域的门槛,BOT、TOT与PFI等模式被广泛运用于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中。杭州湾跨海大桥作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启了民营化模式运作的又一扇大门。对此,本文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实际运作作为分析对象,力图寻求推进公共事业领域内大型项目民营化运作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8.
李杨  张万红 《发展》2006,(8):19-20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民主政治的畸形发展,"凯恩斯主义"失灵、福利国际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在财政危机、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等内外因素的推动下先后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来限制全能政府,重新创造市场,实行公共产品民营化.根据国外改革的经验,公共事业民营化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契机;民营化已经成为我国公共事业改革的一个焦点,成为转变我国政府职能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民营化,作为一种新的治理工具,在短短30年内迅速成为公共事业改革的主流思想,并在西方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许多民营化的典范,也对我国的公共事业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且日渐成为一种压倒性的力量,“可以说,民营化已超越党派偏好或意识形态,成为了一种务实的得到广泛应用的治理方式和公共服务模式”。但完全仿效西方的拉美民营化实践,  相似文献   

10.
简介本文首先论述了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概况及其得与失,之后通过民营化几点启示的阐述,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不仅在于产权制度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科学管理和市场化机制。7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其中以法国、英国、德国规模最大。民营化改革是此次改革浪潮的主流。所谓“民营化”,指国家通过一定手段,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将企业股票上市,在国家持有最大股权的情况下,将公司经营权下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此次民营化改革几乎波及所有发达国家,之后许…  相似文献   

11.
《World development》1999,27(1):115-136
This article provides evidence from a sample of 12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countries which improved state-owne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he most followed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of reforms, including a combination of privatization and corporatization. Further evidence that corporatization works better in combination with ownership and other reforms is provide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government contracts with public managers, private managers and private owners. Contracts with private managers and owners did better than contracts with public managers in part because the property rights of the former gave them a larger stake in the outcome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tate enterprise reform and finds that privatization and corporation have similar political costs and tend to succeed or fail together. Where reform was politically desirable, politically feasible, and credible, countries privatized and corporatized successfully. When countries were not politically ready to reform, alternative ownership strategies were not successful in improv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2.
陶春丽 《特区经济》2006,(12):109-110
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目前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推进其健康发展就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原则与相应的政策支持来进行战略布局,使公共服务民营化在政府规制的模式下,以准市场制度环境蓬勃发展,使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推进具有制度安排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的文化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改革开放之前主要发展文化事业,改革开放后,文化产业的越来越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文化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一定要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结合发展,两个维度和谐统一,促进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邮政私有化改革的基本背景是邮政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渠道,日本邮政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而且也是日本政府进行财政政策支出的资金来源。降低政府支出、发挥私人经济活力是日本政府邮政改革的目的。由于日本邮政自身独特的发展经历和当前的市场环境,日本邮政私有化过程中仍充满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Hungary was the first Eastern European country to tackle the problem of economic reform: initially in piecemeal fashion, then by introducing broad sets of measures aimed at establishing a market-based economic system.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ungarian experience with privatization policies and presents some general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design of successful privatization schemes that might serve as rough guidelines for other countries trying to reduce a vastly overextended public sector.  相似文献   

16.
Most privatizations around the world take the form of staged privatization with multistage lockups and step-by-step unlocking of shares. A lockup prevents the shares of a company from being sold to the public for a specified or unspecified period of time.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y and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for staged privatization under market forces. The theory is based on a specification of a lockup effect on demand, where the existence of this lockup effect is shown by our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this theory, we can analyze how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lockup effect, demand elasticity, growth potential and business fluctuations, affect staged privatization, in particular, the equilibrium speed of privatization. Our paper is the first to analyze a market-oriented, multistage privatization process, instead of a fully government-controlled or centrally planned process. Interestingly, staged privatization resembles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s). Hence, our study can shed light on IPOs from a unique angle. Our empirical analysis provides evidence in support of our theoretical findings.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分配与所有制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改革区别于资本主义改革的试金石,也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正确评估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形势,促进分配关系的调整和社会公平是经济研究者的职责所在。贫富差距扩大最根本原因在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即所有制结构的"公降私升"已经达到影响公有制为主体的临界点,造成这种状况是干扰"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私有化"倾向。本文认为毫不动摇地发展包括私有经济在内的非公有经济,要以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作为前提,即实行两个毫不动摇,齐头并进,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张力 《改革与战略》2010,26(5):56-61
由我国《物权法》正式规定的企业法定经营权不应针对一切企业法人类型适用,它甚至不能如法定经营权说的倡导者期望的那样针对包括了在竞争与非竞争领域从业的全部国有企业适用。结合其他转型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实际情况,文章认为,法定经营权作为依法调整企业所有权人与经营权人之间利益关系的法律工具,应主要立足协调企业自由与政府管制,偏向控制企业市场化改革深度与广度,以保留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及改革后形态的长效调整。由此,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法定经营权应主要面向有非市场化要求的特殊国家企业。  相似文献   

19.
倪自宏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6):17-19
文章简要介绍了企业家政府理论的相关概念,并结合无锡市社会事业改革的情况,重点论述了无锡市社会事业改革中应用该理论的主要表现和成效,并针对深化无锡市社会事业改革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