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买壳上市的内涵及其特征所谓买壳上市,就是上市企业以获得上市资格和募集资金为主要目的而收购上市公司,之后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又反过来收购非上市公司全部或大部分资产的双重组合股权转换过程。这里双重组合股权转换具有特殊的意义,实际上,由于双重组合股权转换,才使得买壳上市同证券市场上的一般并购区别开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买壳上市是最有需求、最有成效和最有积极意义的企业资产重组形式,对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调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买壳上市过程当中,主营业务得以转换,规模得以扩大,企业得以重组…  相似文献   

2.
民营企业买壳上市的操作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娜 《现代企业》2005,(9):42-43
买壳上市,又称“后门上市”或“逆向收购”,指的是一家没有上市的企业通过一个并购交易把自己的业务或资产并入到一家已经上市的企业中,同时成为那家上市企业的股东(往往是大股东或控投股东)进而主导上市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据统计,到今年上半年,在139家A股民营上市公司中采取直接上市方式的民营企业有59家,约占民营类上市公司总数的42%: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共有80家,约占民营类上市公司总数的58%,可见买壳上市是民营企业上市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徐超 《企业活力》1999,(1):28-39
企业买壳上市及其优越性企业买壳上市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我国证券市场典型的买壳上市共发生25家。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按照国家法规和股票上市交易规则,通过协议或二级市场收购方式收购上市公司,取得控股权后,对该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4.
刘骏 《广西会计》1999,(11):36-37
企业重组活动的范围很广,包括扩张,收缩、资产重组以及所有权结构变更等等。不同的重组活动有许多不同的名词和术语,其中不乏生动有趣的俗语。这里摘录10个,以飨读者。1.买壳上市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上市公司股份,获取对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以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典型的买壳上市由两项交易构成:其一是买壳,即通过股票二级市场或内部协议转让方式来实现,前者是指非上市公司直接在股票市场上收购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后者则指非上市公司协议受让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其二是注资,即上市公司反向收购非上市公司的资产…  相似文献   

5.
所谓“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然后以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的有关业务及资产,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目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大量企业谋求低成本、易成功的上市筹资方式。但是,由于拟上市的公司数量众多,而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资金供?..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权变动信息批露办法》及配套文件已经颁布,将于12月1日实施。而暂停已久的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向外资转让的通知也在11月4日启动。这些文件一出台促使原有的并购方式逐渐淡出,新的并购方式将兴起,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并购新趋势(一)战略性并购走向前台长期以来,驱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巨大利益在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权和二级市场的获利空间。上市额度制使“壳”资源成为稀缺资源,那些拿不到上市通行证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便通过买壳的方式挤进中国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7.
企业通过买壳上市,不仅可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又可借助对上市公司的重组,大幅度提高其经济效益,从而获取持续的融资能力和较为可观的资本经营收益.买壳上市在我国一出现,便高潮迭起,迅速成为资本市场中的热点.据统计,1998年沪深两市涉及到买壳上市的运作高达70起,比1997年翻了近两番,进入1999年,企业买壳上市更趋激烈.本文就企业买壳上市的运作及风险规避作尝试性探讨,供参考.一、买壳上市的运作企业买壳上市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在二级市场收购股权的形式入驻上市公司;二是通过场外协议转让非流通国家股、法人股的形式入驻上市公司.从已发生的买壳上市案例看,绝大多数是通过场外交易完成的,相对控股比例最低12.31%,最高68.44%,平均是30.07%.下面就企业通过场外股权转让实施买壳上市的具体运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企业进行并购的目的主要是对外扩张、扩大规模,通过对并入企业的整合来扩充本企业的综合实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获得规模效益。然而,在大量的并购案例中,不难发现上市公司在被并购目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进一步研究还可发现,许多被并购企业在并购行为发生前的经营内容与并购企业相距甚远,这种并购行为的核心目标,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资源整合,而是“买壳上市”。  相似文献   

9.
所谓“买壳上市”,就是指非上市公司收购并控股某家上市公司,以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资产重组行为。这种方法不仅省去了企业直接上市的困难,而且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强竞争,提高企业知名度,因而已成为资产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严格的额度管理体制和两  相似文献   

10.
反向并购(Reverse Merger)俗称买壳上市,它是一种不符合IPO(首次公开发行)要求,但又能合法进入资本市场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非上市公司股东通过收购一家壳公司(上市公司)的股份进而控制该公司,再通过配股等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的优良业务和资产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产权交易活动,是参与并购的局中人之间博弈的过程。文章分析了中国企业参与并购的深层次动因,建立了相应的企业并购博弈模型,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A bstract . Classical or neo-classical economic theories do not adequately explain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 patterns in troubled corporations. Macroeconomic perspectives contend that abstract market forces direct investment capital away from troubled companies, and that bankruptcy weeds weak firms out of the economy for the general good. Microeconomic perspectives focus on the seemingly autonomous decisions of firms and their managers, where bad management leads to troubled and bankrupt firms and a corresponding loss of investment in these companies. Neither perspective is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recent patterns of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 A more critical,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se investment patterns has two main threads. First, investment activity is embedded in more general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cannot be understood strictly on "economic" grounds and with "economic" ideas. Second, social power—rather than abstract market forces —is critical in fostering specific investment patterns. More specifically, the organizational power of large financial firms may be the pivotal factor shaping investment patterns in troubled companies. Recent case studies of troubled and bankrupt corporations demonstrate the usefulness of this mor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suggest area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y market and the growing power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M&A(Mergers and Acquisi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M&A case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Exchanges from 2000 to 2001 and examines the performanc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pre- and post-M&A based on the financial index method and the event study method. 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the M&A performance is mixed in China. Meanwhile,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stock market overreacts to the M&A events.  相似文献   

14.
退市难一直是A股的难题,退市率极低。由于退市制度设计缺陷、IPO非市场化及监管不到位等原因,致使“垃圾股”的“壳”价值高,上市公司保“壳”冲动高。在当前IPO加速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提高退市率,积极完善退市制度,使A股形成“有进有出”的良性生态环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邓秋妮 《价值工程》2009,28(2):158-161
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受到政策、法律等限制,我国大量民营企业难以首发上市融入我国证券市场。买壳上市提供了一条民营企业曲线上市的道路,民营企业买壳上市具有经济绩效与制度绩效。但同时,买壳上市是风险较大的资本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蒋朏  毛晓怡  易阳 《财务研究》2020,(1):91-102
股权质押和公司并购都是资本市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但鲜有研究关注两者间的联系。本文将其结合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发生与公司并购事件显著正相关;当控股股东质押更多时,公司更易产生超额商誉,且并购标的为关联方时这一倾向将会加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当面临更严格的外部监督环境时,控股股东在并购中质押股权的比例将受到抑制。本文的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与高溢价并购的结合可能成为控股股东套现的一种手段,需要加强警惕和监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补偿性适配理论,首先建立了"政策工具-人才供应链"二维分析框架,然后采用内容分析法,分别对2011-2018年四川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41项政策文本以及256份访谈记录样本进行了政策供需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供需适配模型计算和分析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供需适配度及适配关系。研究发现:"信息技术支持"、"政府购买"、"海外机构"和"法规制度"等次级政策工具在人才供应链的教育/鉴定机构环节存在着政策供给过溢现象;而"政府购买"和"海外机构"在劳动者环节,"贸易制度"在教育/鉴定机构和人才市场环节存在着政策供给缺位现象;同时,"信息技术支持"在人才市场环节,"资金投入"、"金融支持"和"服务外包"在企业环节存在着政策供给不足现象。针对目前在人才供应链各个环节存在的政策供给过溢、缺位和不足共存的现实,本文以优化政策资源配置和提高政策供需适配度为导向,从次级政策工具使用的强度、内容、形式、运行机制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utbound bilater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 activity by firms located in emerging economies. We document recent trends in emerging market M&A flows, which have risen dramatically over the past decade, and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is rise. We find distinct patterns for M&A deal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acquisition targets are in other emerging economies or advanced countries, and that these differences can be attributed to differing theoretical motivations behi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e also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model for future M&A originating in the Global South, in ligh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  相似文献   

19.
李航 《物流技术》2006,(12):13-15,54
结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得出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特点。指出获取规模经济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横向并购的动因,并运用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横向并购应该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阶段并购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阶梯队理论,以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跨国并购交易为样本,实证分析海归董事对跨国并购溢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海归董事具有特有的信息优势和关系资源,在跨国并购定价过程中可以有效发挥咨询功能,显著降低了并购溢价;海归董事对跨国并购溢价的抑制效应在更大的国内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并购目标涉及资源与通信类等敏感性行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海外学习背景相比,海归董事的海外工作背景能够对跨国并购溢价发挥更大的边际作用,并且只有外部海归董事才会对跨国并购溢价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