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流的行政主体理论认为,地方政府是我国行政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从宪法的角度上分析,无论是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宪法原则,还是宪法确立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与领导体制、地方政府的事务管理权,乃至于地方政府的组织机构设置、公务员管理,还是从其所归属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地位,与其说地方政府属于一级独立行政主体,不如说它更多地是作为中央政府的执行体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高振峰  庄毅敏 《全国商情》2009,(24):133-134
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有着不同的利益,利益关系成为影响中央政策执行的核心问题,两者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地方经济增长问题上。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与利益集团联盟,在经济上为GDP进行竞争,在政治上为晋升而竞争,无法完全执行中央政策。有必要从制度上创新,构建和谐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相似文献   

3.
土地问题是中国的核心问题。土地整理转型是中国社会治理机制转型的缩影。1949~1966年,高度行政集权下,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权力的延伸。1978~1998年在行政放权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和农民成为有独立经济目标的个体。1999至今,在新《土地管理法》约束和中央政府主导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方的互动增多。土地整理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关系的转型基本反映了中国治理机制的转型过程,而中国治理机制转型必然伴随着经济结构转换、经济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这恰恰是社会转型的关键因子。因此,土地整理成为社会转型的风向标。但目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顺畅化。  相似文献   

4.
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重新进行了划分,在这种全新的财政体制格局中,产生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新一轮博弈关系。本文从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的变化来分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并且引入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博弈过程中相应的策略行为。  相似文献   

5.
一国的中央政府承担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责任,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缺乏一个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就会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运行产生冲突。本文通过研究我国财政收入的现状,分析了财政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情况,进而分析了我国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主要由中央政府或高层级地方政府承担,日常行政办公经费及校舍建设维修资金大多以低层级的地方政府为主来承担,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行政管理主体与财政投资主体并不一致.根据中国的国情,应提高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政府层级,由中央及省级政府分担更多的义务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7.
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利益博弈长期存在,并影响中央政府利益的实现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通过博弈模型的分析,发现必须依靠制度与法制来建立“中央为主导,地方为主体”的政府间新型利益关系,才能实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利益博弈的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8.
中央和地方政府作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在税权划分过程中均存在博弈行为。本文具体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权划分博弈、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博弈、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博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税权划分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房地产投资过热引起,土地违法批租又是房地产过热的源头。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地方政府难以同中央政府有关把好土地关的政策相协调。而实行土地年租制则可以减少地方政府的利益冲动,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使财权事权相对应,加强规划和行政立法,是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是当前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度量地方的财政收入能力和标准支出需求,以确定科学合理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转移支付办法是各级财政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基础,这将对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宏观经济的稳定、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运作及整个财政机制的公平高效运行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税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国民之间、征纳主体间、政府机关间和国际之间的税收法权关系之上。协调我国税权运行冲突,直接关系到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规制过程中,作为连接中央政府和被规制对象的中介,地方政府的目标选择和行为偏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央政府环境规制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否。文章通过对中国现有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模式进行评析,认为中国现行的行政体制——主要以经济增长率为考核指标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模式,给予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较强激励,但却忽略了包括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使得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绩效不理想。据此,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激励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集权还是分权或如何集权和分权,是厘清财政体制改革思路和确定未来财政体制改革方向需要讨论的焦点。自上世纪70年代末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财政体制经历了包干制改革和分税制改革两次由中央政府主导的以利益诱导为主要手段的强制性变迁。两种方式的改革都有自身的成本和收益。财政包干制的制度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中央政府难以控制的交易成本,并具有成本递增机制。分税制是一种长期的合理制度安排,但其成本机制也确实阻碍了中央和地方理想收益目标的实现。进一步的制度变迁方向,是在坚持分税制分权化制度变迁路径的前提下,通过改进分税制的具体制度设计来使更多的外部收入内部化,并须以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级行政和奠定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制度规则的宪法基础为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我国加入WTO的新的行政生态环境,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建立已刻不容缓。中央与地方之间权限的清晰界定、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地方政府自身的角色转变和管理改革是服务型地方政府建立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由于欠发达地区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加快发展,使得地方政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些博弈行为,包括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地方领导者与现行干部考核任用制度之间的博弈,导致了发展方向的偏离。只有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改革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制定科学的干部任用和考核评价体系、疏通信息渠道和强化监督制度等途径,才能促进欠发达地区政府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在财政支出分权的激励机制下,中国地方政府的基建支出、教育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存在显著的互补性竞争行为,导致地方政府购买性支出膨胀,进而使得地方、中央和社会的财政目标发生三元分离.为此,中央政府应适当上收支出权利,科学核定转移支付规模,控制地方政府在购买性支出领域的恶性竞争,引导地方政府在转移性支出领域开展良性竞争,通过晋升机制和预算体制的配套改革,实现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利益诉求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双方都力图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诉求时,双方无疑会产生利益博弈。从交易费用理论视角来看,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依人群设计和地区分割、画地为牢问题之所以会存在,其根源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存在非均衡博弈,由此导致交易中处于最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养老保险权益受损。  相似文献   

18.
土地财政是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热点问题,然而学术界对其生成机制尚未有一致的结论。使用动态多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的土地收益函数与战略选择,揭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的内在机理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于土地财政,既与我国的财政体制与税收结构有关,也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变化以及地方政府的目标构成密切相关。改善分税制的制度设计,创新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违法征地的惩罚力度,加强土地管理工作,是缓解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作为一国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及存在的意义都十分重大。地方政府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规,落实中央各项工作部署,代理中央政府履行各种地方社会管理职能,产生正值的政府剩余,因此在肯定国家享有税权的同时,也应对地方政府享有一定程度税权给予认同。税权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划分应对税收立法权、税收政策制定权和税收征管权分别加以考虑。针对各自不同的特征和重要性采取不同的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国有财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有统一所有说和分别所有说两种观点。我国国有财产应当采取三级所有的分别所有原则,不仅有利于中央与地方分权,而且还有利于国有财产从王室私产向公共财产的转型。国有财产划分关键要解决好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权与事权相适应问题以及国有财产的市场转型问题。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资源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国有财产划分的重要环节。国有财产划分还要适当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平衡问题,确保相对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