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即“和”精神,来阐释日本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并借助日语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说明了解日本企业文化对商务日语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日本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就从一个被战争摧毁的战败国一跃成为经济大国,令全世界震撼。日本实现经济腾飞的因素很多,其中,日本企业文化是日本经济制胜的首要法宝。日本企业文化概括起来主要有超强的社会责任感、重视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独特的企业制度等。大连企业在汲取日本企业文化精华时切忌盲目照搬,流于形式,因循守旧。应提升社会责任感,加强人本教育,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坚持不断创新,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逐步创建中国特色大连地方企业文化,从而推动大连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先生说: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在“文化”一词前加个定语“中国”,就是中国文化,依次推断,在上海就形成“海派文化”,在企业就形成“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价值理念、目标使命及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全新管理方式,其中心是以企业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体系.企业文化就是一种集体认同的习惯,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4.
刘罄丹 《商》2014,(52):145-145
《菊花与刀》是解析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名作.被公认为了解日本的必读书.本文主要从日本人的“耻感文化”、日本人“仁、义、忠、孝”观与中国人的对比、日本人的“情理”、日本人的“人情”观来看日本人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5.
罗高峰 《商业时代》2006,(15):95-96,94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即使相同的文化在不同的企业中也会有不同的内涵。构建“金字塔”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金字塔”型企业文化包括一种无形文化。四种有形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构建企业精神文化。通过“五抓”才能使企业的精神文化成为员工群体的共同意识和经营理念。只有企业的精神文化已成为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本企业的独特闻名世界,其一就是体现在员工精神。日本企业普遍重视企业员工精神建设,其主要包括和、勤、忠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管理的主要特点的分析,指出了全球化背景下日本企业文化管理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作为市场经济的衍生物,对一个企业具有重要作用。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成功奥秘来自于企业旺盛的活力,而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的经验则在于其强大的企业文化,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认识不到“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多数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要学习日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对家的理解有很多共同之处,也存在很多差异。家文化是日本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石。家文化不仅存在于日本的家庭生活之中,并且拓展到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是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本文通过分析家文化特征及在日本企业文化中的体现,探讨日本人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为研究日本企业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质量、技术和服务等是日本汽车品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硬件”,那么独特的企业文化就是众多品牌崛起背后的“软件”支撑,本文介绍了日本两大汽车品牌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为国内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8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帕斯卡教授和哈佛大学阿索斯教授在《日本的管理艺术》中,就提出了美国管理的新思想——7“S”模型,即包括战略、结构、制度、艺术、人员、作风和精神七个方面。当今美国学者反思7S模型时,便凸显小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本文针对此,提出构建企业文化的新思路——7“C”模型。即包括创造、合作、沟通、竞争、文化、社区、性格七个要素在内的新的企业文化。 一、创造。创造或称创新是企业生  相似文献   

11.
张艳 《市场周刊》2004,(7):42-43,46
日本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是直接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伦理文化,至今是日本文化传统的重要构成要素。它形成了日本企业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但又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个人至上;它强调群体意识,强调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日本企业管理的精华和最富有特色的内容之一,这一经验,不仅对日本的经济腾飞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世界和我国企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提出以和谐思维为指导,不断创新民营企业文化管理、创新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具体包括企业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的和谐、企业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和谐、企业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和谐;不同管理体制的“和谐共生”、不同管理理念的“和谐互补”、不同管理方法的“和谐并举”。逐步确立起一套具一定可操作性、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日本战后经济出现了飞跃的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不能不归功于欧美的科学技术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更主要的是它能够把吸收外来的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与本民族的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日本企业文化。而这种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就是 “团队精神”。 日本日立公司目前是一家拥有 11个业务部、27个工厂和8个研究所的巨型企业,是靠著名创办人小平浪平培植的“诚”、“和”与“开拓精神”,使这家巨型企业充满诚心,团结一致,不断进取,发展壮大。松下幸之助是一个靠发明经销电灯插座和自行车车灯起家的日本著名的经营之神。…  相似文献   

14.
美日企业文化的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旭 《商业研究》2002,(12):153-155
剖析美国企业文化与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 ,其结论是在风格迥异的两类文化中 ,以人为本的宗旨一脉相承。美国人的创新精神是求新求变、求大求强 ,并且要求产品的持续性。日本企业则给人以坚韧与智慧的印象 ,日本人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有目共睹 ,最令日本人骄傲的是他们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注重培养团体精神。在技术领域 ,日本乐于将开发创新的风险留给他人 ,自己更倾向于巩固与完善现有技术所带来的收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市场》2005,(2):115-115
“企业要办得更成功,必须把握住”三大战略“即:品牌经营战略、资本经营战略、文化经营战略”,这是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龚清概在2004年12月7日,陈埭镇商会举行第三届第一次会员大会上对企业家发出的强调。他勉励陈埭镇企业家弘扬诚信守法精神,解决好产业发展中的“五大落差”,  相似文献   

16.
吴垠 《商界名家》2004,(8):93-94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理论是美国一批管理学家受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成功的激励下所创建的,其中大量吸收集体主义的内容。而近些年来日本的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吸收美国企业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思想。无论是美国吸收日本企业文化中集体主义的企业文化理论也好,还是日本吸取美国个人主义的企业文化实践也好.他们主流母体文化始终相对平稳。应该讲,对于“度”的把握来说,  相似文献   

17.
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打造企业精神谋企业精神之道,要据企业自己情况行事,要有中国特色,又要有企业自身特色,例如大连化学公司。它秉承吴运铎在那里工作期间创建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结合现实提出了以“艰苦奋斗,全力奉献,奋发进取”作为自己的企业精神大力提倡。1.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历史写照。内涵丰富而深刻,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占统治地位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慎”是知行合一的体现.“慎”强调了道德主体内心的信念作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自律精神;“慎”也是刚毅有为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慎”又是实践儒家“中庸之道”的必要途径.领导者要有“内圣”之境和以“性善论”作为领导工作的基础是儒家“慎”文化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工作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日本经济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其“人本主义”的企业文化,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同样是“以人为本”。探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分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内涵、结构、特征及功能.探索构建人本型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及措施,将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方模式胜在果决,擅长快刀斩乱麻,疗治沉疴;日本模式胜在坚韧,善于守护企业精神命脉,描绘愿景。当日本人不再“沉默是金”,学会真实自如地表达自我;当美国人不再高傲,懂得倾听工人的改进意见,马自达就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复兴,也成就了东西方企业文化的一次绝佳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