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沐年国 《企业研究》2006,(11):16-17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与外资企业竞争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根据国家商务部2004年中期报告,截止到2004年8月底,中国累计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达49万家,累计使用外资5450亿元。全球500强的大多数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合资、独资企业或是办事机构。客观的说,无论是从实力角度说,众多本土企业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外资企业,向外资企业学习也成为本土企业赶超外资企业的必然选择。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并非一帆风顺。在中国市场,也有许多外资企业纷纷落马,对他们失败的原因进行深思,也是对我国本土企业一种“另类”借鉴。下面,我从营销这个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施瑞龙 《企业经济》2004,(11):72-73
在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跨国公司改变长时间以来一直实行的“国际战略”,开始越来越多的实行本土化战略,主要有:人力资源本土化;研发中心本土化;配套产品本土化;营销“4P”本土化;融资本土化等。但跨国公司在中国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本土企业针对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如与跨国公司实行合作,实现“双赢”;走专业化与多元化动态结合的道路;实行“查缺补漏”策略;实行“走出去”策略等。  相似文献   

3.
本土化营销已成为跨国公司成功拓展中国市场的战略范式,值得我国企业加以研究和借鉴。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本土化营销的实施动因,阐述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营销的主要内容,并提出跨国公司的本土化营销带给我国企业国际化营销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营销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在国际营销中,究竟是选择标准化还是采用本土化方案,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一直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以诺基亚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实践为例,分析其实施国际营销本土化策略的关键要素及其带来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东方企业家》2004,(12):160-160
普华永道近日专门针对中国39家外资企业及1家大型中国公司在外籍人员本土化方面的情况做了调查.发表了“2004外籍人员本土化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6.
我本人有近20年在外资企业工作的经验。我将20年前的外企称为“老式外企”,因为当时大多数外企进入中国的时间还很短,都没能实现本土化。当时的外企基本上没有实现本土化的可能性。因为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非常大,中国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熏陶,无法理解市场是怎么一回事。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与外国人很难沟通。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实施本土化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壮大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文章以海尔集团为例,探讨中国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过程中应采取的本土化营销战略的问题,介绍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带给中国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竞争格局向中国市场的纵深推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营销竞争变得愈加激烈。中国企业想要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打造本土营销的双重优势。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何打造本土营销的双重优势?一是发挥中国企业的弹性战略与灵活战术;二是学习跨国公司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战略韧性与精益模式,加快锤炼自身营销体系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叉车市场的格局如同一个金字塔。塔尖的部分由来自德国的林德、永恒力和来自美国的海斯特以及来自日本的丰田所占领。中档叉车市场的角逐者中既有来自日本的小松、力至优、日产、TCM,以及来自韩国的大宇(现已改名斗山)、现代等外资企业,也有安徽合力、杭州叉车、大连叉车等中国本土企业。由于中等价位的叉车量多面广,竞争尤为激烈。外资企业力图本土化以降低价格,中资企业大量引进技术以提高质量,因此在性价比上彼此难分上下,较量时时发生,并逐步向塔基部分大范围延伸,从而形成中国叉车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上演中国本土化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忠 《中外管理》2001,(11):43-45
跨国公司来中国10年多了,从“金发碧眼”的老外形象,到“土生土长”的中国式思维与行动,我们不难看出:跨国公司是通过本土化营销一步一步渗透中国,做大中国市场的。这给我们的启示实在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11.
王利改  邱攀 《物流科技》2006,29(9):115-1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外资纷纷进入我国物流市场.我国物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留住老客户.发展新客户”是每个国内物流企业领导所关注的问题。国内中小物流企业如何实施CRM战略是决定其竞争成败的关键。但国内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又为它们实施CRM设置了障碍。本文通过对国内中小物流企业实施CRM战略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提出了我国中小物流企业采用外取客户关系管理的办法能使它们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外资并购对中国民营物流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平红 《物流科技》2009,32(8):57-60
我国物流产业对民营资本的开放远远落后于对外资的开放。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物流产业的政策的非对称性.为资本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大规模并购抢占了先机。凭借这些优势,外资物流企业开始了以民营物流企业为主要并购对象、以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为主要方式、流企业融资和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进行市场扩张提供便利的同时.以全球战略为主要并购战略的大规模并购。外资并购为民营物也使民营物流企业的品牌保护和生存空间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3.
实现医药企业物流的较快发展,除了能解决我国重要的民生问题外;同时,对于加速医药企业资本循环,从而健康发展也极其关键。根据马克思资本循环模型G—W—G`,可知:若要避免医药企业再生产陷入萎缩的状况,则需:借助医药企业物流,推动处于商品资本状态的医药商品,能及时在市场中变现。在对四川省医药企业物流体系进行构建时,还须考察该物流所面对的外部约束环境,以及商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杨银良 《物流科技》2009,32(12):4-5
入世后,我国货运代理市场进一步开放.货运代理面临新的竞争格局。外资船公司纷纷建立自己的货代公司或办事处,直接和全面地控制货流.参与市场竞争.逐步获得货代经营权,对河南的货代业也造成严重冲击。通过全面分析国内外国际货运代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河南国际货运代理业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中国外运河南分公司服务创新模型的必要性,提出了货代企业在入世后的市场环境下进行服务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发展网络营销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不断有企业进入网络营销的领域,网络营销成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一种新型营销模式。文章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和网络营销的优势提出了看法,希望能够促进网络营销在中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吸收国内外学者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组织载体、运行机制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组织结构视角研究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问题,分析了M型、H型组织结构内部资本市场在企业总部融资方式、内部资金分配方式、内部信息传递渠道、激励约束机制和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方式方面存在的共性,比较了内部资本市场参与主体的性质、企业总部的控制力强度、资金分配中介、“内部人控制”问题对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影响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CI作为现代企业决胜市场的有效工具,是管理,营销,形象战略的综合整体。中国企业的CI战略尚处于未成熟阶段,仍存在许多误区,导入CIS对中国企业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企业应把握CI设计的原则形成“中国模式的CIS”。  相似文献   

18.
平衡计分卡与物流企业营销战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企业营销对物流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物流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开发市场需求,满足顾客需要,进而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物流的营销工作正是要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并发掘已有的和潜在的需求。传统的营销方式易把营销部门分离出去,没有把营销目标和总的企业战略目标结合在一起。文中把平衡计分卡应用于物流企业的营销管理中,从战略的高度对物流企业的营销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中外物流企业的合作与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后我国物流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要着眼于确定明确适宜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以利培育竞争优势和获取较大市场份额。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和企业都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国家比差距很大,这既有“先天不足”的因素,也有发展战略和发展对策不适应竞争国际化要求的后天原因。所以应从观念转变和发展战略入手,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这样有利于我国物流企业走向世界和在本国市场与外商开展合作与竞争。本文运用合作与竞争的基础理论,分析论述中外企业合作以利竞争的战略,提出企业与外商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以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施工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营销学的最新发展和建筑业自身的特点,为了适应施工企业发展的需要,提出施工企业营销的方法.根据施工企业不同阶段的特点,对各个阶段的营销方法进行了探讨,即分析市场环境,投标前进行STP,在施工阶段实施定制营销.以及运用服务营销体系贯穿全过程,从而来保证企业获得稳定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