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上海,大雄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创造了估价机构脱钩改制5年后迅速成长壮大、开疆拓土的“奇迹”。“大雄”今日的成就与实力可以由几组数据凸显——  相似文献   

2.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2004,(1):C001-C002
上海“八达”今日的成就是业内有目共睹的。但回顾1995年“八达”初创之时,八达是一个仅仅由六七个人组成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伴随并带领着“八达”一步步从昨日之“小”走到今日之“大”的有两位重要人物:桂国杰与张晓实。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爆出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巨额虚假个人住房贷款”事件,在让人忧心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房地产估价行业的职业道德缺陷。据报道,一套位于上海世茂滨江花园、面积938.34平方米的豪宅,买入价是2400万元;而上海光华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的估值竟达1亿元,单价高达10万元/平方米,骗贷的“优佳投资”获得贷款7000万元,直接套现4600万元。  相似文献   

4.
拐点     
《上海房地》2004,(6):1-1
“拐点”原是一个数学上的概念,亦称扭转点。被借用到经济学上,其意思是经济的发展态势出现了转折。这几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但其中矛盾和问题也很多,于是研究“拐点”问题的人多起来。今年初就有人预言,2004年是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拐点。但是2004年已经过了一半,  相似文献   

5.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2004,(2):C001-C002
11年前,在云南省房地产评估界,悄无声息地加入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瑞尔评估公司。那时,这家小公司唯一灿人眼目的是一个“巧合”——公司董事长、业务总监、技术总监是清一色的女性。三个貌似平淡无奇的弱女子,她们能有何作为?这是旁观者普遍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评估属于房地产中介范围,房地产中介行业无论从国外,还是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看来,都本应是一个前途无量的行业。然而,房地产评估行业中的业务费盛行,的确又给评估业界带来了黑暗,它使房地产评估机构和估价师感到了评估行业前途无“亮”。本文试图从评估业务费入手,谈谈评估业界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此问题解决后评估业界应当迎来的无量前途。  相似文献   

7.
邓燕 《湖南房地产》2006,(7):113-114
一,房屋拆迁评估存在“失信”问题 我国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日趋健全,房地产评估已经逐渐渗透到房地产市场的各个领域。随着国务院305号令、湖南省157号令及《湖南省城市房屋拆迁评估管理规定》的实施,我省的房地产评估在房屋拆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客观、公正、合理、准确地对拆迁评估,是当前的一个亟待完善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也许没有一个城市象上海那样出现过这种奇特的现象房价的涨与跌之争成了上海市民茶余饭后的日常话题,而且,成了上海楼市中一个“永恒主题”。对于房价的争执,时间持续之长、程度之激烈、范围之广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价格评估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从起步到夸天仅有10多年的历史,真正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也只是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多时间里。由于我国房地产业以“十四”大为起点开始走向市场,它推动房地产评估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房地产评估制度开始建立,评估市场不断扩大,评估队伍和评估机构得以迅速发展,我国房地产评估行业的雏形已基本形成。但是,也正由于这个行业形成和发展的时间还不长,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提出如下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菊 《房地产导刊》2004,(89):20-21
在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如申亚成功,意味着广州将迎来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申办亚运对房地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最兴奋的莫过于房地产商,不少业内人士‘兴高采烈地说,北京有“奥运概念”、上海有“世博会概念”,广州房地产界终于有一个“可以拿得上台面”的“亚运概念”了。亚运给广州,尤其是以东圃为中心的新天河带来了更大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前景看好的上海房地产市场,目前处于一个供大干求的需要经受市场考验的敏感时期,政策调控显得至关重要。只有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才能“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针对供大干求的现状,以及可能发生的市场被动局面,笔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既不是大难临头,也不要掉以轻心”这样的提法,很口头、也很情感,不像一篇文章的题目。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话题,是有感而发。因为,上海房地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那一次宏观调控中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冲击,部分企业还受到了创伤,大家记忆犹新。所以,这次宏观调控来的时候,房地产界内弥漫着一股忧虑的气氛,似乎大难临头似的。为了准确认识这次宏观调控对于房地产业的影响,我用了这样的一个提法。其实,也就是我主张上海业界应该持有的对此次宏观调控的辩证态度。  相似文献   

13.
影响房价的相关性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而得到优先发展。西部大开发进入实施阶段,以及对申奥成功、上海“世博”效用、中国加入WTO的良好预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对GDP的贡献率可以达到1~2个百分点,居各行业之首,而且,房地产与其他产业有很强的关联效应。近几年,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的房价飙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忧虑。房价的上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居住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需要,房价的高低与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那么,影响房价的因素究竟有哪些?从成本角度分析,有地价  相似文献   

14.
李伟 《上海企业》2023,(1):69-72
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上海国资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上海国资房地产企业面临新形势,建议从“聚焦、转型、再造、强体”四个方面加强提升,为上海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我理想中的城市是:巴黎就是巴黎,上海就是上海。假如我在巴黎看到了上海。或在上海看到了巴黎,就会觉得很不舒服。 从“上海应该是上海”这个角度来说,所谓“东方巴黎”,只能算是对上海的一种侮辱,而非赞誉。上海当然有它洋气的一面,但究竟不算过分,骨子里的它,依然是很中国、很本土的城市,也被外国人视为最能代表当代中国的城市。“东方明珠”才是为上海量身定制的“帽子”,尺寸大小刚刚合适。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的房地产评估界,陈力是一个传奇。43岁下海,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她和她的公司由一个只有五,六个人的小公司一跃成为拥有40多位专业人士的成熟公司,年业务量由过去的几十个激增至几百个,年收入超过千万,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各项评估统计中,几大类项目位居同行业之首。陈力和她的公司“金利安”的名字也因此名声大噪。当记者走近陈力,也与熟稔陈力的人有了同感:如果说三年前的陈力是在寻找创业激情的释放,是要兑现她说给自己的承诺;那么,三年后的今天,她在丰硕的成功中感受到了自由、创业、奋斗与开拓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时年54岁的刘逸成上任改制重组的农房集团总经理一职、5年之后.原本默默无闻的上海农工商房地产集团一举跨入中国房地产百强开发企业行列.连续三届跻身上海市房地产开发企业50强.并于2005年荣获“上海市房地产开发十大著名企业”称号——五年时间让一个“一缺资金、二缺土地、三缺人才”的“三缺”企业彻底翻牌.刘逸成靠的是什么,这一直是业界追逐的一个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叶凌 《北京房地产》2001,(10):38-39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也应运而生,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如何保障国家和各交易主体的权益、如何预测房地产交易行为、投资行为的经济收益等待问题,都要求房地产评估行业为社会提供专业技术、专业政策的服务。近年来,房地产评估机构发展迅速,这即反映了市场对房地产评估服务的需求程度,同时说明在行业发展初期所表现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如一些人认为,“房地产评估”是“无本的买卖”,投资少,效益高,而且从现在的市场状况看,好象也没什么风险。所以趋者甚多。笔者却不这样认为,故对此现象作一涉析。  相似文献   

19.
“金屋藏娇”这个词,其“屋”倘是别墅,则益显其“藏”之娇,北京人谓之“小蜜”,上海人称为“金丝鸟”,而广州则相当实在,叫做“二奶”。  相似文献   

20.
《企业导报》2004,(6):44-45
据《青年报》报道,从去年年底期房限转传出消息开始,上海的二手商品房似乎顺势进入了一个高速上升的轨道.成交金额和规模逐月增大。而由市政动迁过程中带来的大量动迁户购房的强烈需求,加上“期房限转”和贷款期内可以出售的“转按揭”业务的风风火火,都显示,二手商品房变易正成为房产交易的主流。面对这种新现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海开始步入大规模的“换房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