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BZ25-1S油田是渤海海域浅层明化镇组重要的在开发油田,其油藏地质因素、开发井的井身特性、不同完井方式以及总表皮系数等因素影响着油田的产能。应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定量分析各种因素对水平井、分支井和定向井等不同井型产能的影响,进行产能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认为储层渗透率、储层厚度、原油粘度等油藏地质因素是影响油田产能最主要因素,并对油田增产措施、定向井参数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0前言 单家寺油田单2块稠油油藏是胜利油田最早投入开发的稠油油藏,随着勘探开发时间的延长,矛盾日益突出.已投产的沙三段主力油层采出程度高,已接近蒸汽吞吐开发的极限,沙一段非主力油层由于储层及流体物性差,无法有效动用.本文针对单2块沙一段非主力油层开展油藏地质研究、井网井距井型优化研究,实现利用水平井、分支水平井改善沙一段开发效果,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胜坨油田三区坨七断块东一段开发到目前已经有33年的历史.由于本段层薄、出砂严重,原油物性差,产能低等原因.一直未投入开发,到1998年才开始陆续打井,目前处于无注水单采。本文以胜坨油田坨七断块东一段为例对此类地质条件差。采出程度低的构造不整合的砂岩油藏的地质、构造、储层特征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利用水平井完善井网.提高砂岩油藏储量动用状况的开发思路,根据地面、地下特征提出实施方案.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熊川  刘子胜 《科技与企业》2012,(12):143-145
春光油田从2005年投入开发以来,采用天然能量进行油藏开发,为了认识水驱开发规律,高效开发该类油藏,通过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等手段进行油藏驱动效果研究,预测最终采收率可达到68%以上,为该油藏高速高效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苏油田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金三角地区,该地区地面水网密布、村庄密集,钻井征地费用高、环保要求高;地下断层发育、油藏规模小,属我国东部复杂小断块油田,开发难度大。近年来,由于水平井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江苏油田的发展,文章阐述了江苏复杂小断块油田的基本地质特点,系统介绍了水平井技术在江苏油田试验、研究和应用状况,分析了典型油藏应用效果,提出了对水平井应用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稠油油藏水平井开采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油藏地质研究、钻井技术的发展.胜利油田水平井完井采油技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提高.形成了具有胜利特色、国内领先、适合不同油藏和工艺要求的水平井完井采油技术.为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实现了稠油采油工艺技术上的转变.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吉林油田扶余地区浅层水平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扶余油田油藏埋藏深度比较浅(400米左右),很多井位受地面条件限制,无法采用直井和常规的定向井进行开发。为了开发由于地面条件受限而无法动用的可采储量,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扶余油田从2004年开始进行了浅层水平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攻克了难点,取得了丰厚的技术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江苏油田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金三角"地区,该地区地面水网密布、村庄密集,钻井征地费用高、环保要求高;地下断层发育、油藏规模小,属我国东部复杂小断块油田,开发难度大。近年来,由于水平井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江苏油田的发展,文章阐述了江苏复杂小断块油田的基本地质特点,系统介绍了水平井技术在江苏油田试验、研究和应用状况,分析了典型油藏应用效果,提出了对水平井应用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苏油田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金三角”地区,该地区地面水网密布、村庄密集,钻井征地费用高、环保要求高;地下断层发育、油藏规模小,属我国东部复杂小断块油田,开发难度大.近年来,由于水平井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江苏油田的发展,文章阐述了江苏复杂小断块油田的基本地质特点,系统介绍了水平井技术在江苏油田试验、研究和应用状况,分析了典型油藏应用效果,提出了对水平井应用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八厂油田近几年通过水平井技术开发低丰度薄差油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水平井开发技术,冲破了低丰度、薄互层发育类油田有效开发的技术经济界限,目前八厂完钻水平井100口,投产水平井78口,今年预计还将完钻11口水平水。水平井产能受含油砂岩钻遇率影响较大,努力提高水平井含油砂岩钻遇率成为提高水平井产能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八厂油田近年水平井资料,结合水平井周围直井资料、地震解释资料、现场地质导向认识,总结出了影响水平井钻遇率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水平井钻遇率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1.
水平井可以大幅度的增加油层的裸露面积,提高钻遇裂缝油藏的几率和有选择的进入油气富集区,从而提高油藏的勘探开发效果,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油藏的勘探开发中,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水平井施工现状,从水平井的剖面设计、施工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水平井施工的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营11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发将是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以胜利油区东辛油田营11低渗透油藏为例,分析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必须以低渗透油藏油气渗流理论为指导,以精细油藏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发潜力为基础,以井网精细加密调整完善为核心,优化直井井网、水平井井网的井网形式和井距,优选储层压裂改造技术,配套全程的油层保护,精细注采调整技术,达到全面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樊142块沙三下位于正理庄油田的东北部,含油面积8.73平方米,地质储量353万吨,渗透率1.5*10—3μm2,属典型的高压特低渗透砂油藏。2010—2011年该块首次以仿水平井开发技术的新思路、新模式指导142块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实践,通过核心技术探索研究与集成,应用水平井压裂完井工艺开发油藏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效果,为特低渗透油藏开动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水平井开发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直井遇油层层数多和水平井与油层接触面积大、产量的优势,从而提高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开发效果。文章论述了水平井开发技术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国内开发实例进行论证说明。  相似文献   

15.
兴隆台采油厂勘探开发四十余年,主要依靠动用新区储量、加密老区调整、老井措施挖潜及转变开发方式实现了老区产量稳定.但目前面临资源接替紧张、主力油田开发调整余地小、复杂断块油田稳产程度差且措施挖潜难度加大等问题,为油田持续发展造成难度.老油田深度开发理念的不断深入、精细油藏描述的广泛运用,是老油田二次开发的基础,水平井技术的成功应用及大量资金的投入为老油田二次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兴采老油田围绕深度开发理念,以精细注水为中心,应用水平井技术,实现了老区产量递减幅度减慢,兴古潜山油藏厚层块状底水油藏、欧利坨薄层低渗透油藏的大型开发;在资金的支持下,利用日益成熟的大修侧钻、压裂、防砂、堵水等工艺技术,为老油田二次开发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平井技术开发油藏,是油田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特别是在低渗透油藏、裂缝性油藏、薄油层油藏、断块油藏、稠油油藏、气顶底水油藏以及砾岩油藏中,由于水平井有着钻达目的油层井段长,泄油面积大,流体流入井筒阻力小等特点,产油能力远高于直井、定向井,以及水平井较直井、定向井具有其采油指数高,生产压差低,无水采油期长,含水上升慢,受到广泛重视,并在各油田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矿井开采在这几年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过去,矿井开采一直是我国的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就现在状况来说我国的水平井采油工艺技术在各个矿井事业单位中已得到大力普及,这项技术通常应用在页岩、砂岩等地层开发中,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地开发几乎所有类型的油藏,包括了枯竭的油藏和致密气藏等,这几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水平井一般作为注入井来提高产油量,同时也开采老油田的剩余油。文章主要通过解析我国油田目前的现状和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希望对我国的油田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张超会 《价值工程》2011,30(29):70-71
水平井重复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田增加单井产量、确保油田稳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手段。水平井重复压裂技术经过现场试验后,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截至08年底水平井重复压裂技术在FY油田现场施工12井次,措施成功率100%,取得了很好的增油效果。现场实践表明,水平井重复压裂技术为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增产稳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分布范围广,开发难度大,是目前油田产能建设的重要区域,由于形成了一整套开发技术,实现油藏高效开发和持续稳产,本文通过的研究和总结了超低渗透油藏实现高效开发的配套系列技术,确定影响因素重要度,最终明确工作中心,将对大规模实际开发超低渗透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兴隆台油田热河台油层属于低渗透油田,储层为浊积相沉积砂体,储层物性极差,开发中暴露出来的矛盾突出,因此必须不断加深油藏认识,结合断块具体特点进行治理调整.主要做法是通过合理油藏注水试验及时将天然能量开发区块转入注水开发,对井网相对完善区块实施综合治理.本文主要针对油藏低渗的特点,在不同开发阶段,实施相应的治理及调整措施,使低渗透热河台油层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实现了油田的稳产和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