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思 《走向世界》2011,(21):72-77
一条高铁,改变了中国的时空距离,使千里京沪一日还。这条高铁穿越济南,也改变了济南的区域格局。风驰电掣的高铁身后,留给济南的是一座崭新的西客站,以及以西客站为核心的崭新的西部新城。新世纪之初,济南开始强势"西进",济南西部新城建设画卷徐徐展开。十年间,长清大学城、园博园在荒凉的土地上拔地而起。2011年6月,京沪高铁通车,西客站投入使用,西客站片区强势崛起。  相似文献   

2.
房德琳 《走向世界》2011,(18):26-29
高铁带来的巨大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济南的各个行业,尤其是旅游。 "京沪高铁开通之后,带动最直接、最明显的将是旅游业。"在济南康辉旅行社做导游的马小姐说,预计今后山东人去京沪、外地人来山东的客流量,将会非常之大。  相似文献   

3.
按照国际铁道联盟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营运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的铁路系统。高铁开通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和时空观念,也会间接的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必须分析总结高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规律,积极应对好“高铁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4.
后高铁时代     
<正>说到交通格局,铁路枢纽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铁路之于交通的意义,可谓唇齿相依。回望济南的铁路交通历史,从1904年火车第一次开到济南,进入济南人的视野,到如今济南西部一列列呼啸而过的高铁……百余年的时间,书写了一部城市交通格局的演变史,"后高铁时代"改变了济南的城市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5.
姜海洋 《走向世界》2011,(21):26-27
提起夏日里的济南,总是让人心生"火炉"、"桑拿天"之类的字眼。不管人们喜欢与否,酷热的天气总会伴着知了的声声叫嚷随之而来。夏日里的济南,骄阳如火般地"蒸烤"着大地,虽偶有薄云轻雨,但烈日总会在雨过天晴后重新袭来,烘烤着无处躲藏的人们。自古有云:"春困秋乏夏打盹。"在城市里住久了难免会有些厌倦,再加上夏日的艳阳总会让人萌生睡意,这时候出行似乎也变得有些慵懒。  相似文献   

6.
杜枫 《走向世界》2011,(18):20-22
中国持续带给世人惊喜,高铁即是其中典型一例。 只不过,京沪高铁把这个惊喜带给了济南。6月20日,饱赚中国乃至世界眼球的京沪高铁将正式开通。这条高铁将在济南穿城而过。  相似文献   

7.
随着6月30日15时的到来,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两趟列车的首发,京沪高铁"千呼万唤始出来"。自2008年4月至今,3年多的时间,一个贯通7省市、连接京沪"经济走廊"的高速列车,驰骋在中国的土地上。从此,"千里京沪一日还"的梦想伴着高铁的飞驰得以实现。更多的城市和景区将成为高铁直接辐射的地区,各省市若想借助高铁分得一杯羹,旅游资源的整合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杜枫 《走向世界》2011,(18):34-35
高铁穿济南西部而过,济南迎接高铁的是一座新城。这是济南西部新城,也是一座文化之城。  相似文献   

9.
100年前的济南开埠,济南西部开启了济南的商业梦想.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济南的西部又陷入了落后的境地,形成了人们"住东不住西"的局面.然而今天,100年后,久经历练的济南西部拥抱了京沪高铁,拥抱了济南"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以灿然新城之势出现在公众眼中.  相似文献   

10.
肖正平 《走向世界》2011,(18):36-39
今年6月,伴随着京沪高铁全线通车,我们便进入了高铁时代。100多年前,胶济铁路打通了山东沿海、内陆与海外市场,挑起了山东经济的脊梁,带动了济南的自开商埠。如今,连接中国两大中心城市和最活跃经济圈的京沪高铁即将投入全面运营,将串起山东经济南北走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