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复数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元木 《现代财经》2001,21(7):27-30
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有不同的财务目标,在“股东治理”结构模式下,财务目标是“单一”的,指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在“共同治理”结构下,需要建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中心的财务目标群,即“复数目标”。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为建立我国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出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程梅 《经济师》2006,(11):151-152
按照我国建立现代公司制度设计的内容,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注重的是“共同治理”模式,与此相适应的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成为公司价值最大化,经济附加值是衡量企业价值大小的最佳选择。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没有切合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财务管理目标及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机制的创新,现代企业制度就不能真正建立,公司的经济效益就不能稳定提高,公司创造价值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思路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三种典型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股东至上主义”逻辑使国有企业改革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必须实现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一个有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要求体现“共同治理”原则;治理结构的相机性是提高企业决策效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前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种:“股东至上”模式和“共同治理”模式。两种模式的治理目标不同。从委托代理理论的深层原因、资本雇佣劳动的渊源、企业的企业家一般均衡模型、人力资本升值和委托人的道德风险等方面分析,我们认为,“共同治理”模式是最佳的公司治理模式;“路径依赖”决定了我国完善公司治理的难度,但是加入WTO这一外生变量的引入为摆脱路径依赖提供了大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改革的中心议题"[1],是企业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被认为是比较典型的共同治理模式.在德国,企业全体职工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参加企业职工委员会,参与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与雇主分享经济权力.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公司治理是企业良好业绩的驱动器,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企业遭遇各种导致损失甚至破产的风险和失误,对于提升企业价值和资本市场溢价、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建立起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切实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将有效促进其企业价值的提升和竞争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7.
现行公司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的深层次症结在于“股东至上”逻辑下国企单边治理结构模式存在着内生缺陷。因此,克服缺陷、矫正失衡的思路设计必须是:引入共同治理机制,以替代单边治理模式,变“股东至上”逻辑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使企业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及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形成多元产权主体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侯鲜明 《经济与管理》2004,18(10):84-86
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从法学角度分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有关公司组织机构之间权力分配与制衡的制度体系。中国公司法确立了分权与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模式,即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个机关分别行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该模式的确立,是由股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决定的,以公司治理的效率和公平为价值取向,借鉴了“三权分立”原则和西方国家公司治理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比较公司治理:一个新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已有的比较公司治理研究仅从物质资本所有者角度展开分析是不够全面的,应该从一个新的视角,即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各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比较。据此框架可以得出,各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大体上分为“资本雇佣劳动”式单边治理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两种模式,且表现出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趋同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
一些上市公司在经营观念、治理结构、权力配置与决策模式、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方面正在复制国有企业体制;政府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自组织机制”没有生成,是上市公司复制国有企业体制的原因。遏制上市公司复制国有企业体制,必须加快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以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为目标模式改造或重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非正规金融契约治理的微观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卓凯 《财经研究》2006,32(8):112-123
基于对非正规金融契约治理机制的剖析,文章为非常不完备的非正规金融契约与低违约率并存的现象提供了一个分析解释视角。非正规金融契约执行主要是依靠契约的私人治理机制来实现,这主要表现为五种形式,即抵押品化的“社会资本”的治理效应、重复博弈与信誉机制、关联交易与违约成本、联合贷款与连带责任和非法暴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坤  秦彬 《经济问题》2007,(3):113-115
债务融资,同股权融资一样,也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理结构,债务融资在减少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治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及其融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1995年以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而与国有企业相比,规模小、力量薄但却创造了中国60%以上工业产值的中小企业是否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呢?是否需要考虑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呢?如果要建立,该怎样建立?理顺了公司治理结构,又对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有哪些影响呢?针对这些问题,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分析,力求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governments of Hungary, Poland and Russia have used buy-outs as an important privatization strategy which can be viewed as forming a continuum from straightforward sales where management and employees generally achieve significant ownership, as in Hungary, via intermediate approaches as in Poland where both payment and free distribution of shares are involved, to the Russian case wher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ere effectively “given away” through a voucher privatization scheme. This paper, first, presents preliminary evidence on 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post-privatization restructuring in buy-outs in these three countries, which highlights the transitory nature of this form of organization. Second, in the light of these finding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ossibilities and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enhanc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nance.  相似文献   

15.
A sweeping and protracted reform of corporate law took place in Finland in the 1970s. We document how the reform brough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to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tightened disclosure rules at the cost of increasing the workload in corporate reporting. To study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reform we develop a simple coordination game where the effects of investor protection on corporate valuation vary with equilibria. Then, using firm‐level daily stock return data, we find that the Finnish stock market generally reacts negatively to news of increased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workload, whereas news of delays in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generate largely positive market responses. These results raise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stronger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greater transparency unambiguously promote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s.  相似文献   

16.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the real impact of banking crises has so far been rather moderate. We study the effect of bank insolvency on corporate incentives in a model where incumbent banks possess an informational advantage. We find that bank insolvency reduces the incentive to restructure for firms whose incumbent bank becomes insolvent. However, bank insolvency provides an additional incentive for firms that enter the credit market to develop new projects because it reduce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tween banks. Firms’ credit costs are thereby lowered. We also explain a path‐dependent development by demonstrating that the firms’ decision to develop new projects depends on the banks’ share of non‐performing loans.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the way liberal economic governance has come to be theorised as a passive and depoliticised form of governance. Using the classic case of the gold standard, it shows how state intervention came to be shaped by considerations of state power and diverged considerably from the traditional emphasis on free markets and stable conditions of investments. As I argue, the gold standard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political struggles over monetary governance which involved significant constraints for capitalist investors. Its institutions helped establish a new structure for exerting control over finance. By resituating the gold standard in a broader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 show how nineteenth-century monetary governance, far from leading to a retreat of the state, established in fact the foundations of a new form of state intervention: modern central banking.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存在外源融资较多、内源融资较少,债务融资较少、股权融资较多,流动负债较多、长期负债较少等问题。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公司利润分配不合理等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必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努力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19.
鲁桐  党印 《经济前沿》2014,(1):136-149
金融危机之后,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在对危机进行反思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回顾了相关研究议题,包括从公司治理角度反思危机成因、法与金融学派的新发展、治理与绩效的关系、董事会的功能与运作、管理层政治背景及CFO的角色、媒体的治理功能和内外部治理的替代关系等等,为学界进一步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汪克亮  姜伟 《技术经济》2022,41(10):109-121
在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科技金融发展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新动力和新方向。本文基于中国2003—2018年262个地级市数据,将“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实施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科技金融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科技金融政策的实施对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与水污染相比,科技金融政策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效果更为明显;其次,从城市区位来看,科技金融政策对于东部和北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效果要优于中部、西部和南部地区;从城市等级来看,科技金融政策对于高等级城市具有更为明显的治污排污效果;最后,中介效应分析表明,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和经济规模是科技金融政策改善环境的有效路径。此外,科技金融政策实施对于邻近地区的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果。上述分析首次尝试将环境污染纳入到科技金融政策的评估框架中,丰富和完善了环境治理的相关研究,有效地回应了学术界关于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和环境治理的争论,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