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以登盛总统为首的缅甸民选政府成立后,日本基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以及制衡中国等方面的考量,重开对缅大规模援助和投资。日本将缅甸纳入"价值观外交"体系,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首的政商学考察团频繁访问缅甸,开始全方位介入缅甸。除了提供大量援助以外,日本还借机介入缅甸民族和解进程,日本企业也大举重返缅甸,日缅关系迅速升温。  相似文献   

2.
中美两国在南美洲的地缘经济格局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趋复杂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认同度日益提高,大国间的地缘经济博弈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和手段。南美洲虽然是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中的"外围地带",但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区位和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拓展方向的战略定位,使其成为中美两国地缘经济博弈的重要地区。文章从投资与贸易两个维度来刻画地缘经济联系的强弱,探讨2000—2015年中美两国在南美洲地缘经济博弈的时空演变和格局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包括:(1)中国与美国对南美洲的经济依赖明显低于南美洲国家对中美两国的经济依赖程度,双边均呈现出不均衡的相互依赖。(2)从时空演进上看,相对于美国,中国在南美洲的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的增强呈现出由南向北扩展的趋势,这主要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使得南美洲内部呈现南北差异。(3)中美两国在南美洲地缘经济博弈中,在贸易与投资领域呈现出不同特征,中国侧重于通过投资的方式与美国进行博弈,并从2010年开始在投资方面比美国更具优势,而美国则更加注重保持在南美洲已有的贸易地位。  相似文献   

3.
论90年代以色列的地缘经济合作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兴礼 《经济地理》1998,18(2):114-119
90年代是以色列致力于地缘经济合作的时期.合作形式表现为区域经济合作。当前。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因素配合更加紧密.井显露兼容地缘政治目标、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一个围绕以色列的东地中海岸经济合作区将在地缘一区域经济合作的潮流中出现。l以色列地缘经济合作的实证分析1.贝地缘经济合作走向以色列对外战略前沿的历史必然性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趋向缓和、各国竞相致力于发展经济、区域经济集团化、一体化浪潮此起彼伏、经济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与中东和平进程相伴随.中东的国际关系也由地缘政治的分合逐渐走向地缘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事件数据分析法的中缅地缘关系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缅甸是中国西南邻邦,地处亚洲的"十字路口",是中国从陆上连接印度洋的重要战略通道。中缅关系发展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促进中国西南大开发、冲破美国的亚太包围圈及实施新的周边地缘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地理学、国际关系学和地缘政治学等多学科研究视角,采用事件数据分析法,探讨21世纪以来中缅地缘关系的演变过程及演变机理。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中缅关系发展大体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平稳发展、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和波动调整。2中缅地缘关系发展每隔五六年出现一次峰值。中缅关系的波峰往往与美缅关系的波谷相继出现,两者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3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是中缅地缘关系演变的驱动力和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5.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争及中国地缘战略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相似文献   

6.
2014~2015财政年度,缅甸吸引外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外资总额止跌回升;来源结构日趋多元化,新加坡再次成为主角,西方发达国家投资低迷徘徊;中国对缅投资复苏性增长,投资存量继续稳居首位;油气业、交通设施与通讯业和制造业成为外资流入重点领域.随着缅甸民主化改革深入与经济“后发优势”凸显,未来外资增长潜能将持续释放,来源格局日趋多元化,产业布局日渐合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育制造业成长成为引资的首要任务.中资企业须积极顺应缅甸国内政经改革趋势和国际关系格局“大洗牌”,转变对缅投资传统思维与合作模式,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和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良性、快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孟中印缅地区合作在中国新任总理李克强首访印度时占了重要位置。这说明国家对孟中印缅地区合作在中国对外战略布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有所期待,而这种期待与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紧密相关。在这种背景下,孟中印缅地区合作发挥的作用可能不仅仅限于经济层面,而是有更高的要求,即发挥对改善中国地缘政治环境的作用,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大局服务。然而,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与任务,孟中印缅地区合作也须面临重要转型。  相似文献   

8.
能源资源已成为国家之间竞争与合作的重要主导因素之一.南亚的缅甸在能源资源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和印度均是缅甸的近邻,且均在缅甸天然气开发上具有重要利益,符合两国实现能源供给多样化,加强能源安全的计划.并且中国在缅甸石油管道建设可以给中国提供一个绕过脆弱的马六甲海峡的陆路石油通道.因此,建设穿过缅甸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被中国视为至关重要的安全资产.本文将全面审视缅甸的天然气地缘政治,包括缅甸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历史,政治背景及主要利益攸关,重点是讨论中印围绕缅甸天然气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从2010年起,缅甸在军人集团主导下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分为政治、经济、行政三个步骤,其中政治改革是战略基础,经济改革是重点。缅甸的改革取得明显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随着改革的推进,缅甸与美国的关系迅速改善,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减弱,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缅美关系和缅中关系的各种猜测。  相似文献   

10.
缅甸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利益攸关区,但随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和缅甸新政府民主改革进程的推进,中缅经贸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从战略层面分析了中缅经贸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在详细介绍中缅经贸发展的现状及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我国对缅经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了创新中缅经贸关系、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陶峰 《经济师》2009,(12):11-12,15
石油,10%是经济,90%是政治。石油与地缘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其他任何原材料所无法企及的。非洲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储量占世界的10%,随着几内亚湾地区海上石油资源的发现,非洲的地缘政治价值日益凸显,在全球新的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中国与非洲国家在能源领域里的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些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更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进程不断加快,但是中国石油企业投资非洲的变数较多。形势复杂,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地缘政治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文章首先简要介绍地缘政治的概念,然后具体分析了地缘政治因素对我国石油企业投资非洲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与缅甸在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现有的中缅贸易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结构失衡为以后的深化合作形成了障碍,同时,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治动荡制约了中缅贸易的进一步深化。通过研究,可以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7,(12)
受海洋政治对抗性思维的影响,中国的"海洋强国"与日本的"海洋立国"思想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存在结构性矛盾,严重影响到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及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要冲破这种不利局面,就需要全方位重塑中日海洋关系,即在海洋政治中塑造共享地缘空间思维;在海洋经济中推进正和博弈进程;在海洋治理中增进合作共识;妥善处理中日海洋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经济地理》2021,41(6):1-11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和印度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崛起,对地区乃至全球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印共同周边国家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度"东向战略"的交汇区与重叠区,对中印地缘经济地位提升和中印地缘经济权力空间拓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家间相互依存理论,构建地缘经济权力模型,解析中印与周边国家的地缘经济权力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1)周边国家均未出现为中印负向敏感区和负向脆弱区,周边国家对中印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国、印度的敏感区和脆弱区整体表现出明显连贯性和持续性,个别年份存在差异。(2)中国与印度对共同周边国家的地缘经济权力均呈上升趋势,中国和印度都成为周边国家地缘经济的重要辐射源,呈现中心—外围的区域扩散趋势。(3)印度对周边国家地缘经济权力弱于中国。(4)中国与印度对周边地缘环境的构建和选择各有侧重,中国深入影响东南亚、中亚,印度则将南亚视为"自家后花园",以缅甸、斯里兰卡为代表的地缘战略区则成为中、印双方地缘经济权力对抗的"前沿阵地"。(5)战略层面上的大国零和博弈,中印双方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彼此把对方看作地缘政治博弈的假想敌,中国、印度地缘经济权力之争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6)敏感性、脆弱性、地缘经济权力均存在一定的国别集聚性和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相继成为东盟正式成员国,在与中国开展双向投资中,东盟新四国呈现出与老东盟六国不同的发展特点。本文根据相似的市场特征与发展共性,将越老柬缅四国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四国与中国双向投资合作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四国投资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力量对比正在迅速发生变化。该地区的"权力真空"激励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开始探索在印度洋多边机制中如何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在环印度洋地区处于从地缘政治快速向地缘经济演变的背景下,中国和印度都在不断扩大自己与环印联盟国家的接触与合作,两个国家有可能会相互竞争,特别是将面临在海洋空间、资源、航线、贸易及影响力等方面的竞争。但是,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军事领域,印度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中国进入印度洋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印度必须探索如何从中印关系中获取利益,并在中印合作中保证自己的利益。环印联盟这一多边机制的存在,不仅为中印两国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共享地缘政治的平台,以确保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尊重彼此的权益,并通过相互合作以及创新发展的共赢策略来实现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7.
缅甸于1988年8月5日同我国签定了《边境贸易协定》,1988年9月缅甸国家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政府沿袭并发展上述既定政策,使中缅经贸关系得到全面发展。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国家对缅甸的影响有所减弱。中国加入WTO,特别是江泽民主席访缅后,中国企业赴缅投资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外国对缅投资现状1988年11月,缅甸颁布了《外国投资法》,对外资企业实行3年减税,允许利润汇回。1992年允许私人银行营业。截至2001年3月底,缅甸共批准外资项目355个,金额达74亿美元,投资者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见表1)。但是缅甸的政局不稳…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缅甸、韩国、印度四国六方投资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近日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这标志着经过3年建设的中缅油气管道跨国项目取得重要成果。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负责人姜昌亮在仪式上说,管道工程所经区域地质条件和自然条件都异常复杂,给施工作业带来严峻考验。中缅油气管道2010年6月在缅甸正式开工以来,中、缅、印等国上万名参建者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实  相似文献   

19.
郑国富 《经济论坛》2014,(2):150-155
1988年,缅甸新军政府上台执政,重视国内经济发展,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发展对外贸易。25年来,缅甸对外贸易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2011年以来,缅甸政府大力推行政治民主化改革和经济体制转型,国际关系得到大幅改善,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贸易发展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20.
正缅甸是我国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传统市场和重要市场,近年来中缅经济技术合作重点在通讯、电力、建筑、矿产资源等领域。本文借鉴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的分类方法,并总结我国企业近几年在缅甸工程承包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在缅甸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