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地缘政治因素对区域经济合作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印地缘政治关系的分析,提出在中印地缘政治关系下云南与印度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想萌发干20世纪60年代末,真正得到区域内国家广泛重视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如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明显是松散和滞后的,合作层次还处于比较低的层面。随着“天安号”事件的发生,美韩、美日军演如火如荼的进行,本来已经高速发展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列车”突然降速,东北亚区域的关键词由经济发展转向地缘政治。纵观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历史与现实的制约是造成这一局面出现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集团间较量的焦点从政治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为此,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地缘政治的涵义以及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去分析和研究冷战前后地缘政治的发展及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去洞悉世界的发展方向——地缘经济必然代替地缘政治,并以此来作为制定国家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流.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对国际政治、经济榕局都具有深远影响.两者经济合作既有地缘、资源、经济政治合作环境等优势,也有基础设施不配套、投资环境有待改善、政府服务不全面等问题.发展两者经济合作应建设运输网络、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双边人才交流等.  相似文献   

5.
伴随缅甸民主化进程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中国在缅投资的经济政治化倾向有其必然性。中国投资项目成为缅甸国内民主化进程博弈的棋子,成为缅甸政府平衡国际关系与利益的重要砝码,成为部分西方非政府组织阻扰中国在缅投资的手段。这种交织了缅甸民主化进程、民族和解及缅甸对外国际关系等问题的经济政治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缅甸国内外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对当前的中缅经济合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从长远看,在紧密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关系影响下,中缅经济合作必将会迎来更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2014.06《印度洋经济体研究》是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RIIO)编辑出版的国际问题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以国际性、学术性和战略性为办刊宗旨,致力于推动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的共同发展。主要栏目设有战略与安全、世界经济、区域政治、区域经济、地区国际关系、智库观察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20世纪全球的地区、次地区贸易协定已达成170多个,其中90%以上产生于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可以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的主导趋势。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自20世纪70年代之后增长迅速,20世纪90年代之后更甚。2000年双方贸易额达395亿美元,为上个世纪的最高点。加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存在的独特的地缘、史缘、文缘、亲缘关系,使得双方之间的区域合作(即“10 1”)的构想充满想象力。在2001年11月召开的文莱会议上双方明确地表明了十年之内建成“中国——东盟自…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合作迅猛发展。纵观其发展,我们发现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趋向复杂化、多样化,许多现象用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已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东亚经济合作的实践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传统的区域一体化理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合作博弈论的方法初步对区域经济合作建立模型,证明GMS经济合作与合作博弈的解——核是一致的,并对GMS经济合作的内在稳定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合作、维护稳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大国东亚地缘经济战略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地缘战略是大国实施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指出,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缘政治斗争逐渐让位于地缘经济斗争。东亚虽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东亚奇迹确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所以,从长远来看,东亚地区仍将是美、日、欧等大国地缘政治经济斗争的焦点地区。各大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东亚地缘战略,特别是美日的东亚地缘战略,其目的在于主宰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其控制全球的战略目标。为了制衡美日的地缘战略,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根据东亚地区的实际,加强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以促成东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再度活跃迹象 ,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 ,区域自由化进程大大加快 ,在合作的动机、方式、内容、范围等方面均表现出与以往区域经济合作不同的特点。区域经济合作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 ,必将对我国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只有顺应这一潮流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区域集团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区域集团化杨健全区域经济集团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的特点。随着经济国际比的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赖加深,出于地缘经济的需要和为在竞争中谋求有利地位,要求建立成员相对固定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和参加经济区域集团与合...  相似文献   

13.
两次世界大战以后,以欧盟(原欧共体)为代表的工业发达国家组建的地缘经济合作区,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南北型”地缘经济合作区,以及以东盟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地缘经济合作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线路及辐射区与能源合作线路对比分析,概述了能源合作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经贸合作产业合作、互联互通、区域经济合作、金融合作四个方面的关联。并从国际地缘政治、经贸合作、强化国际能源合作机制等维度,归纳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的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并一直延续至今。这次浪潮的主要特点是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大量涌现,尤以双边FTA数量居多。中国从2004年开始也陆续参与了多个双边FTA。对于中国而言,在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双边FTA,既是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拓展国际政治空间,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在地缘、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建立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本文探讨了建设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机制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50年代,由法国。西德等6个西欧国家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始,诱导世界上一些区域的经济合作逐步走向集团化,不断涌现出以区位优势和地缘因素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到80年代,东北亚国家要求加强本地区经济合作的呼声日益高涨。位于本区域的中韩两国既具备区位近邻和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三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在地缘上紧密相连,在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类似的历程,形成了相似的区域产业结构,构成了东北亚经济区的一个特殊区域。本文以三个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发展政策为基础,从产业结构出发,分析了三个区域间资源的互补性、经济发展状况的近似性、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等特征,并指出了三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论跨省区域经济的空间架构与合作激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的一系列理论为跨省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现实中,由于共享性、互补性、外部性、公共性等特征存在于跨省区域经济中,并由此强化跨省区域经济的地缘优势,使跨省区域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劲“增长极”。目前,由于行政省区经济弱化不够,还不能提供有效的跨省合作激励,有必要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为研究目标,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上从合作机制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互动机制建立的途径.认为三大经济群应该紧密合作,加强产业集聚发展,从产业的分工入手,谋求在产业价值链环节上的功能定位与合作.主要合作方式采用地缘结合模式与飞地经济模式.最终认为在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的相互作用,各个区域问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最终会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