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敏洪 《新电子》2013,(24):10-10
人一辈子会犯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你会断定自己没什么出息,你会说我家庭出身不好,父母都是农民;或者说我上的大学不好,不如北京大学、哈佛大学;  相似文献   

2.
一个创业企业往往代表着自己的灵感和自己的方向,我相信他们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我觉得他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也包括我犯的错误,就是一上来对整个战术执行的时候,多元化或者摇摆不定,他不能够专注地在某一点上进行突破。比方说做一个网站,我又可以做这个东西,我又可以做那个东西,并以之为荣。但实际上什么都能做就等于什么都不能做,我们在当时又做游戏又做动画又做周边产品,  相似文献   

3.
人生杂感     
1.对同一个人来说穿绫罗和穿粗布固然有所不同,但最根本的东西却不会因此而改变———骑骏马的傻子仍是傻子,而穿草鞋的将军依然是将军。2.原谅了别人的错误,自己也犯了错误;帮助别人改正了错误,自己也就有了进步。3.想让人看得起的诀窍有两个:一是必须看得起别人,二是必须看得  相似文献   

4.
忠诚如金     
明华是某公司的销售部主管,精明强干,业务上是一把好手,毕业后短短两年取得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也令同事刮目相看。然而,两个月后,明华却又悄悄地离开了公司,让人不免疑窦丛生。后来,明华找到了他的好友万山,他对万山说:“知道我为什么离开吗?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公司待我也不薄,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失去了作为一名员工最重要的东西。虽然公司没有追究我的责任,也没有公开我的事情,算是对我的宽容。但我真的很后悔,你千万别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不值啊!”  相似文献   

5.
成功者和普通人的根本区别也许就在于,前者善于总结经验,而且不会让自己犯同样的错误,而后者即使知道自己上一次做错了.却还是不可遏止地不断重复之前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第二章检讨做企业做人糊涂,企业就做不明白。做人缺乏真诚,企业就弥漫伪善之气。做人做成投机分子,企业就成了投机战车。人允许犯错误,但不允许重复犯同一个错误。人可以错误一时,但不可贻误一生。如果你执掌企业帅印依然错招频出,葬送的将不仅仅是你自己。我曾认真拜读过国内外多部有关企业反思和企业批判的经典之作。他们大多爱从宏观着手、大处着墨。我更愿从小处着眼,以自我批判的决心,剖析自己,也剖析“百龙”,为反思和批判提供更多感性和共性的参考。“百龙”是一个由我亲手缔造的神话。它因神话而兴盛一时,也因神话差点破…  相似文献   

7.
胜利者说:“让我们找到原因。”失败者说:“没有人能搞明白的。”当胜利者犯了一个错误,他会说:“是我错了。”当失败者犯了一个错误,他会说:“那不是我的错。”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应有的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毕业于鹿儿岛大学的工学部,对企业经营是一无所知。27岁时我创建了京瓷公司,只有28名职工,一开张需要解决的事情堆积如山。员工一个接一个找我,而我不懂得什么是经营。想找个人商量也找不到,十分苦闷。后来我想,既然看书对经营一无所知,不如行动考虑一下“作为一个人什么是正确的”、“作为一个人什么是不正确的”,以此作为一切的起点和根本,去判断各种种样的问题。我就以“作为一个人什么是正确的”这样一个基本点开始了自己的企业经营。以伦理观和道德律作为根本去推进经营。正是这一点,带来了今天的成功。比如说,如果我当时多少学了一点经营管理的知识,多少有一点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的话,大概就不会去考虑“做人什么是正确的”,而是以“能不能赚钱”为基准去判断问题;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只知拼命地工作,而是会去学着怎样搞妥协、拉关系,怎样想办法让自己过得轻松一些。  相似文献   

9.
差不多九年前.我偶然从《财富》杂志看到一句话,“企业为什么失败”。下边写到.“首席执行官总是为企业失败寻找借口.但是根源就在他们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这句话对我的触动非常大。这篇文章又做了详细的分析.犯的是什么错误呢,就是因为你曾经或许是成功的,但是成功的思维定势迷住了你的双眼.对外界的变化不再当一回事.对内部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从六岁时就觉得自己应该是个女人,上帝犯了个错误,把我生成个男人,可我知道我是女人。 19岁那年公派到美国学现代舞,后来又在欧洲生活了一段时间,并不是那儿的思想改变或促使我作出选择,而是那里的现代技术,使我知道多年来的幻想可以实现,美梦可以成真了! 生就一个男儿身,女儿心,义无反顾想做个女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没有过多考虑。两年前的一天,她改正了上帝的错误。这种大胆反传统举动,让这个社会有点不  相似文献   

11.
《中外管理》2011,(10):26-26
→企业最重要的管理领域,莫过于企业家自己的人生管理了。这一点对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更为重要。→而好的人生管理,则要有“反着活”的气概一如同本刊杨沛霆总编所言:要努力从现在开始就面对自己的未来而活——到“无力做事之时”,给自己一个不留遗憾的喜剧人生!如此“活法”,创业者做事情就更易抓住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你的战略和经营思想才不会错误。”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时,我曾犯过一个投资错误,在广东高要投资一个猪场,前前后后花了五百多万元,但是最终打了水漂,一分钱也没捞回来。  相似文献   

13.
怎样识别优秀人才? 企业老板对人才都有一种“求贤若渴”的心情,不论在企业的哪个发展阶段从不排斥人才,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优秀人才以及一群优秀人才能够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但是也有很多企业老板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比如老板因为赏识某个人的文艺才华就将其安置在企业中,做的工作也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的事;也有因为老板曾经有过兵戎生涯,对退伍军人就格外信任并在企业中大加重用;还有些企业领导在外部社交中结识一些管理学者,钦佩对方广博的知识面和对管理的独到见解,就邀请到企业中作为自己的智囊,担任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14.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小孩,当小孩犯了错误,做家长的总会耐心指出小孩错在哪里。教育他(她),甚至会对其进行必要的惩罚,目的是让其懂得是非,让其记得自己所犯过的错误,以后不再重犯。但无论怎样,家长都是充满爱心的。如果一个小孩在这种有效的环境中成长,他(她)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5.
宋建英 《公司》2001,(10):15-15
我曾听过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央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决胜2000年”讲座中关于《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的讲学,也曾参观过海尔集团的一个电冰箱厂,在我的感觉里,海尔的成功应当归功于海尔文化的成功,这引起了我对企业文化作用的思考。 有理论家说:一个企业出两个产品,一个是看得见的,一个是看不见的,后一个产品就是企业文化。而我想进一步明确的是:前一个产品是结果,后一个产品是过程;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对消费者来说,可以不计较过程,但对企业来说,绝对不可以忽略过程。通尔集团正是因为创造了适合中国特色的海尔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上海《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锚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绘丹 《民营科技》2007,(10):36-36
有位公司老总在中层干部会议上说了这样一番话:有的人做事缩手缩脚,生怕犯一点错误;有的人脑子不开窃,总犯一些低级可笑的错误。这两种极端都要不得!真正的职场高手,要敢于犯错误,他们所犯的错误,是在创新中的一种摸索,犯的是高智商的“高级”错误,而且职场高手善于把错误当资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读完《精益创业》,不由感慨如果一年前自己看过这本书该多好,书中指出的创业者常犯的错误我基本全都犯过。后来又在刘慈欣的《三体》中读到那句“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更是心有戚戚。慢慢反省自己创业时所犯的错误,发现很多错误似乎并不是因为我们不懂,而是因为我们以为自己懂。如果感觉自己不懂可能会去小心地试,然而如果自以为自己懂,就会—下子冲上去,犯下天大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在家乡桂西北福禄山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出来闯荡多年的我,却差点把它淡忘了。要是奶奶还在世,我一定会被她骂个体无完肤。今天偶然翻开办公桌上的台历,才发现我差点犯了数典忘祖而不可饶恕的错误。因为,故乡的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的生日和“还家”的日子,奶奶常说:“天上玉帝大,山中土地阔”。我怎么能说忘记就忘记了呢?  相似文献   

20.
送礼     
王老师真地犯了愁。最近,学校里下来了两个晋升高级职称的指标,可是自己这次能不能晋上他心里实在没有底。按说,论学历、论教学水平、论研究成果,几年前早就该晋升高级职称了,可让他不明白的是,学校里比他资格老的,不如他的,都一个个成了教授、副教授,唯独他十几年还是原地踏步。职称升不了,工资也跟着长不上,为这,没少挨老伴的埋怨。这不,中午一下班回家,老伴就又唠叨上了:“哎,我说,你就没去找校长说说?”“说什么?我的情况领导又不是不了解。”在一旁洗衣服的女儿搭腔了:“爸,我可告诉您,再有两年您可就该退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