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所谓中国政治模式并不会从天上突然掉下来。它一定已经隐含在中国政治现实的运作过程之中,也就是运作模式。开放、竞争与参与既是对中国文化环境中传统政治模式的反思性总结,更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实践的总结。历史的经验表明,中国政治的兴衰和政治过程的开放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翻阅中国古代史,不难发现其众多的政治灾难。造成这些政治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文化虽然无无形,但却深深地影响和制约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因此,以传统政治文化作为切入点,剖析历代政治灾难产生的深层原因,具有更为有效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一方面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历代政治灾难本身;另一方面使我们更加重视传统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军队政治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来自国家和政党的政治指导和塑造.因而,当代军队政治文化具有政党主导显性彰显、理性权威一贯坚持、传统文化深层影响、革命精神中层约束、新兴思想现实牵引等特点.它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因素,自觉地维护着军队体系以其特有的方式运行,成为政治工作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伴随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在不懈的努力着,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对于我们构建先进的、和谐的中国政治文化,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垚 《魅力中国》2014,(23):50-51
我国农民人口众多,如果无法解决农民的政治参与问题,政治参与的扩大化和制度化显然就只是一句空话。但是由于民主传统少,制约因素多,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和现代民主政治要求相去甚远。本文从政治参与的概念界定入手,结合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制约因素、特点,对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转型,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的关系。两者中都包含精华和糟粕的成分,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扬弃。"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对两种政治文化进行取舍和扬弃的过程中具有最终的标准性意义,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一系列举措积极推进我国政治文化转型是当代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发展》2009,(5):94-95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镒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在不断总结经验和与时俱进的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对现实的分析,运用历史研究、逻辑分析、比较、理论实践相结合等方法,认为,当前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充分体现课程性质和目的的内在要求,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需要,也是“纲要”课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努力探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9.
段欣 《乡镇经济》2014,(4):80-8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轫于夏商周,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近现代以来虽历经种种冲击,但对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仍影响深远。当今,徽州地区传统政治文化的发展也迫切需要日益融入更加积极的文化成分和观念要素,并找到与徽州政治发展现状相容并能有效促进中国政治持续发展的政治文化。这就要求政治文化的构建拥有足够的政策文化基础,从而能构建稳定而明确的体系文化。徽州地区理性面对传统政治文化并从中寻求支持,是构建当今在城乡基层治理中政治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韩芳 《魅力中国》2010,(25):344-345
新的历史时期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历史挑战,所以,建立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迫在眉睫,这也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保证。其中,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如何建立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是当代高校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教产业化的发展,以各个大学为载体的高等教育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各地纷纷通过开发和建设大学城,来集聚各类教育资源,以此构建区域产业基础,并希望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高等教育兼有公益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再加上各类大学城  相似文献   

12.
生态与科技相契的困境与破解的逻辑厘定,有利于生态建设与科技发展回到协同为人类的自由全面初衷。厘清生态与科技相契之困的生态危机的表征,分析生态与科技相契之困的科技理与生态理性关联缺失的缘由,论述生态与科技相契之困的人与自然共进本质的破解之道。这为回应生态与科技共同发展是"悖论"的论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切入点,也给人类摆脱兼顾生态建设与科技发展诸多困境提供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4、2009、2014和2019年的30个省份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产业转型升级与对外开放水平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上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且随年份增加不断加强,并具有较小的区域性差异,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倾向于失调且随年份增加稍有加剧的趋势,并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在地理空间上大致呈现“自东向西,梯形递减”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开放"是体现高等院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开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有利于维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但也存在监管问题。开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关键是规划好实验室开放的目标和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利用及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处理城市污水污泥的目的和要求,从污泥的减容化、无害化、稳定化及资源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常规处理方法及发展新方向.并介绍了从污泥的产生过程中控制减少污泥产生量的方法,即污泥减量化.  相似文献   

16.
赵爽  刘文亮 《科技和产业》2023,23(2):128-136
发挥城市现代化作用,高质量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成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关键问题。以河北省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进行分析与测度;利用ArcGIS10.8对测度结果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基于Robust模型探究河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整体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增-降-增”式趋势,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濒临失调到优质耦合协调;(2)各地市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协调特征变化较大,至2019年仅有6个城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同步型发展;(3)城市化水平要素、经济发展要素、城市文明要素、环境治理要素、人口就业要素会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产业结构要素,社会发展要素会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7.
《首都经济》2006,(7):93-95
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不断增强。一季度.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行业增势良好,增速分别为l5.2%.13.1%、l8.5%和l3.1%,均高于第三产业11.9%的平均增长水平。这些行业占GDP的比重为28.8%.比2004年提高2.7个百分点.是带动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的重要行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历史特征与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企业并购重组始于 1984年 ,经历了五个阶段 ,从 1997年至今的第五个阶段达到了企业并购活动的真正高潮。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主要特征是 :公有 (尤其是国有 )产权居主导地位 ;政企不分 ;企业效益低下 ,亏损普遍 ,社会负担沉重 ;规模不经济与产业结构失衡 ;有关并购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 ,同时法律制度执行差。并购重组中的主要问题是 :产权边界模糊 ,并购主体不规范 ;政企不分 ,行政干预过多 ;资产评估不规范 ,造成资产流失 ;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 ,并购方资金短缺 ;被并购方企业人员经济效益不高等。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是 :产权制度必须改革 ;股票发行上市制度必须改革 ;界定政府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角色或作用 ;加强和充分发挥并购重组中专业中介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内涵、外延辨析与新城市群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贡生 《山东经济》2008,24(4):36-41
从归类的角度来讲,城市群内涵有八种界定方法,如城市空间论、体系论、经济区域论等等。同时,对都市连绵区、城镇密集区、城市圈、城镇体系、城市集群等概念加以区分,以有助于深化研究。对中国即将形成的23个城市群范围给予了界定,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打破行政边界,逐步建立区域经济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建立立体交通体系;建立开放型的城市经济系统,强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实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