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梅声洪  梁涛 《新金融》2016,(4):33-37
次贷危机的发生提高了人们对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的关注程度,人们开始反思只强调微观审慎监管,忽视宏观审慎监管对金融消费者的影响。实际上宏观审慎监管对金融消费保护具有重要影响:减少金融体系顺周期性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损害;控制金融机构的共同风险暴露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侵犯;控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跨市场、跨行业风险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侵犯以及预警与化解系统性风险,从而避免金融消费者权益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文章探讨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存在的不足,对我国如何健全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球金融危机使监管者认识到仅靠微观审慎监管无法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必须加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本文首先回顾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监管等重要概念的认识和发展;其次比较了美国、欧盟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再次对我国的信贷投放、资本监管和贷款损失拨备的顺周期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本文对我国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顺周期下的我国银行资本监管有效性分析与改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信贷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资本要求具有顺周期性,银行信贷与资本监管的双重顺周期性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调控政策有效性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总结分析顺周期性产生和强化的机制,探索逆周期性的监管框架和政策工具以缓解顺周期性。根据金融监管变革的趋向,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调整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信贷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资本要求具有顺周期性,银行信贷与资本监管的双重顺周期性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调控政策有效性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总结分析顺周期性产生和强化的机制,探索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性的监管框架和政策工具以缓解顺周期性。根据金融监管变革的趋向,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建立资本约束的逆周期机制。  相似文献   

5.
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暴露出仅关注单个机构稳健经营的微观审慎监管框架的不足。认真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要完善宏观审慎分析方法,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加强金融监管和协调,实现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互补;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缓解顺周期性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金融安全网;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增强联合应对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基于对微观审慎监管的反思,新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成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方向。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为金融体系内在顺周期性环境下的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一个微观基础。研究表明,经济景气时期银行的经济行为可能成为将来的风险隐患,基于资本需求调整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在综合考虑风险冲击、资产价格和资本金需求之间均衡反馈效应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纳入分析框架,基于2007-2020年中国340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信贷周期性特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宏观审慎监管在抑制银行信贷顺周期性方面存在权衡机制,宏观审慎监管虽能通过“提高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与“倒逼业务多元化”来抑制信贷内生顺周期性,但也会降低逆周期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率,从而减弱其对信贷总体顺周期性的抑制作用。宏观审慎监管的治理效果在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国有银行中依次递减,在货币政策扩张期相对更弱,在抑制信用贷款顺周期性方面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8.
宏观审慎监管下的系统性资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急剧增多,各国监管机构也在开始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从时间维度上来看,金融系统周期性的自我增强或自我减弱,也就是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或逆周期性,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体现了典型的顺周期性。从机构维度上来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具有较大的负外  相似文献   

9.
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逆周期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理论和实务界总结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一致认为应当对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进行重大调整。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并将其与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将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认为,现阶段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针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特别是对资本监管、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等外部规则强化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机理进行研究,一方面对这些规则进行修改完善,降低其顺周期效应;另一方面引入逆周期政策工具,如逆周期资本要求、杠杆率指标和前瞻性的拨备计提规则等,在金融体系中建立适当的逆周期机制,从而通过降低信贷活动、资产价格以及整个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来减小金融失衡,缓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经过此次金融危机的席卷,中国也在反思自己的金融监管。微观审慎已不能满足如今金融变革的需求,宏观审慎监管迫在眉睫,而宏观审慎监管的落脚点又是在中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工作上。本文通过比较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与MFS相关规则之间的差距,寻求满足如今迫切的宏观审慎监管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