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历史证明非科技手段在促进粮食增产、确保粮食安全尽管已起过一定作用,但未来所能发挥的作用将会很有限(一)土地资源的使用已到了极限。我国的陆地资源现状令人忧虑,我国内地人口已经近13亿,人均陆地面积只有0.008平方公里,仅占世界平均人均陆地面积的1/4,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7%,但却养活了世界上1/4的人口。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数字表明,1996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2003年下降到18.51亿亩,短短七年就下降了整整1亿亩,2004年耕地面积仍然在减少。从发展的角度看,耕地减少不可逆转,土地已不堪重负。一是生态破坏严重,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制度创新与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莲琳  董昕 《农业经济》2006,(10):41-43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0.777公顷,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1.41亩,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0%,是世界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有6个省(自治区)人均耕地远低于联合国组织确定的0.86亩的警界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地资源却在不断地减少。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比较缺少的国家。目前全国人均耕地不足1.4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据统计,1957年至1985年的28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2.24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800万亩,而同期全国人口增加4亿多,人均耕地由1949年的2.7亩减少到1985年的1.38亩。  相似文献   

4.
《上海农村经济》2005,(12):46-46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统计资料,中国现有耕地1.36亿hm2,约占国土面积的14.2%,人均耕地只有0.13hm2,不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显示,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59亿hm2,人均占有量为0.128hm2,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1.3%。中国有天然草地3.928亿hm2,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草地仅0.33hm2,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  相似文献   

5.
1995年10月7日~10日,中南地区第一届第六次粮食经济理论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38篇,并就进一步深化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的框架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现将主要论点综述如下。一、对我国国情、粮情的再认识要探索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粮食流通体制框架,离不开对我国国情、粮情的再认识。1、我国人口基数在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在继续减少。据有关资料统计,1978—1994年,个国耕地净减6880万亩,而人口净增2.3亿。人均占有耕地由1.55亩降至1.19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以此有限的耕地资源,要做到…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耕地面积不超过世界的百分之十,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但我们所面临的粮食问题却不容乐观!首先是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数据表明,解放初期,我国总耕地面积为23.586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4.35亩。到了八十年代后期,耕地面积}降到21.9831亿亩,人均耕地仅占1.9亩。目前已是九十年代中期,工业以及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地占用大量耕地。粮食产量虽一再提高,但单位面积产量不可能无限增加。其次粮农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比例大幅度增长。普通化肥和玉米种子价格增长数倍,一些机…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5%,而耕地却只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八五”期间前四年平均减少耕地500万亩,现全国人均耕地1.199亩,已有三分之一的省市人均耕地不到1亩,“九五”期间年增人口仍将在1300万以上,按人均每年占有粮食750斤计算,1300万人口每年需要增产100万斤的粮食,增幅比10年前提高一倍。经有关部门予测到2010年国内需求粮食总量为7亿吨,而实际生产能力为5亿吨,缺口为2亿吨,玉米、水稻将出现短缺。为此,国家向全国提出到2000年粮食计划新增1000亿斤,并要求“九五”期间,东北三省粮食增产300亿斤以上,其中黑龙江省为150亿斤,吉林省为100亿斤,辽宁省为50亿斤。1995年7月省委七届四次全会,作出把黑龙江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商品战略后备基地和农业强省的决定。计划到2000年,使全省粮食总产在1994年的基础上新增150亿斤,达到650亿斤左右,占全国新增产量的15%,到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将在1994年基础上新增500亿斤,达到1000亿斤左右,占全国新增产量的25%。  相似文献   

8.
叶依广  曹乾 《农业经济》1999,(10):26-27
一、我国耕地的现状和危机1、人均耕地少。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144亿亩,现有耕地约20亿亩,而人均耕地只有1.66亩,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17亩),更低于加拿大(26亩)、美国(11.43亩),甚至低于印度(2.97亩),而且,我国已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其中有463个县低于0.5亩,占全国县(区)总数的23.7%。更为严重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不断下降。据统计1986—1995年全国耕地净减少2899万亩,年均减少耕地…  相似文献   

9.
脆弱的农产品供应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耕地严重不足的国家。根据2005年数据,中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8.31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以这样的耕地面积养活13亿人口,难度极大。因此,中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不仅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还定期制定发布保护耕地的各种纲要、条例、通知、规划、指标,并明确提出在2020年前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国策。  相似文献   

10.
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我国国内粮食问题 ,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把实现粮食安全放在稳定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点上。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选择。保护和稳定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加强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现有人均土地 0. 78公倾 (11. 6亩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数的 1/ 3,人均耕地 0. 1公顷 (1. 59亩 ),只及世界人均占有耕地的近 1/2,全国有 666个县 (区 )的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 0. 053公顷 (0. 8亩 )的警戒线。由于补充耕地能力有限 ,耕地以每年几十万公顷的速度递减 ,而人口又以 1200…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我国人口、耕地与粮食单产数据,运用ARIMA模型,对我国人口、耕地与粮食单产发展进行定量预测分析,为制定未来粮食安全政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按现阶段中国人口、耕地与粮食单产发展形势至2020年用于种粮的耕地面积10.74亿亩,粮食单产5518.60公斤/公顷。人均粮食占有量441.56公斤。用于种粮的耕地面积比《全国粮食安全发展纲要》11亿亩的指标少0.26亿亩,人均粮食占有量较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395公斤的粮食安全指标高46.56公斤。建议通过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制定严格的土地审批制度,实现人口、耕地、粮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 然而,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严峻现实:我国现存耕地面积仅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又减少了1.2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今天,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13.
关于美国、意大利粹食流通的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美国小麦协会和意大利圣加蒂·贝尔加公司的邀请,5月12日至26日,由国家粮食局组团一行6人,赴两国进行了考察访问。这次考察访问的重点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深入了解分析美国粮食生产、流通、进出口的发展变化情况和中美粮食贸易发展前景,同时对意大利的粮食流通设施进行考察。美国粮食生产流通情况和特点美国位于北美洲的南部,国土面积937.1万平方公里,列世界第四位,耕地面积27.8亿亩,人口2.7亿,人均耕地10.3亩,是人均占有耕地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适宜粮食等农作物的…  相似文献   

14.
一、扬州市开展粮食产销合作的实践 扬州市人口459.3万,耕地面积461万亩,约占土地面积的一半,人均占有耕地1亩,是江苏省的主要产粮区,也是我国著名的优质粮源生产基地。全年粮食总产一般在25亿公斤左右,提供商品粮约12.5亿公斤,人均消费量375公斤。因该市主食品种为稻谷,小麦商品率高,80%销往市外,稻谷商品率占生产总量的20%上下,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年购销量20亿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5.
推动农机现代化 进一步促进垦区粮食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和安天下的战略食品。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性的重要问题,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我国13亿人口,有耕地18.5亿亩,总量排世界第4位,但人均耕地1.4亩,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排世界第126位以后,其中全国有600多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因此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更为突出、更为重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把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湘阴县有52万农业人口,60多万亩耕地面积,全县以产水稻为主,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其中粮食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6%。自1981年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发展较快,但总的看仍低于全国水平。1982年社员人均纯收入254.07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社员人均储蓄16.5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1%。我们抽样调查了32户社员,其中属于西部平原地区新泉公社先锋7队的有10户;属于东部丘陵地区丕塘公社彭家5队的22户,共有耕地面积174.9亩,人均近1亩,相当于全县平均水平。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先锋7队10户人均1.43亩;偏重于副业的彭家5队22户人均0.78  相似文献   

17.
粮食的供给与需求问题约终是赵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自从我国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局部的粮多卖难与普遍的粮少不稳等现象已经出现了多次反复,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四大自然资源——一耕地和水的严重短缺将是长期存在很难改变的。我国的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而人均耕地则更少,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三分之一,我国的水资源也只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人均占有量也远远低于世界的人均水平。但是,我国的人口却占世界的22%,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  相似文献   

18.
聂荣 《农业经济》1999,(7):34-35
21世纪的中国粮食问题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人口的持续增长将在该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值16亿,耕地面积则不断减少至低谷,人均083亩,居民对于食物的消费需求将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届时,中国能否继续以占世界7%的耕地来养活占全球22%的人口、中国未...  相似文献   

19.
我国耕地资源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 1949年我国耕地为14.68亿亩,人均2.7亩。1957年耕地面积为16.77亿亩,人均2.59亩。以后,由于经济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加之人口猛增,到1989年耕地面积已减少到14.35亿亩,人均仅有1.3亩。40年中人均耕地减少了一半,我国已有1/3的省人均耕地不足1亩(主要是在气候、水资源优越,劳力资源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的南方)。自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来,耕土面积急剧减少的势头得到控制,全国耕地年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国土资源部有关方面汇总的情况表明,我国土地资源面临10大问题。一、总面积世界第三,人均占有居第120位。全国人均土地、人均耕地、人均有林地和人均草地分别为12.6亩、l.59亩。1.6亩和38亩,比世界同类指标少60%-80呢。二、人均耕地少。现有耕地19.5亿亩(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人均1.59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3.75亩)的43%。三、山地丘陵多,耕地总体质量差。土地面积中,山地、高原和丘陵占69%,分别为33%、26%、10%;盆地和平原只分别占19%和12%。四、东西部资源匹配失衡。东部地区占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