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2000年我站承担了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泥鳅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开发》。为配合水产三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我站在丰县华山镇泥鳅养殖示范园进行了泥鳅池塘高密度、高产、高效养殖试验。试验面积1120平方米,累计生产成鳅5592公斤,创产值8.8万元,获利润3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本试验,我们初步探索出泥鳅池塘养殖高产高效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 江苏省丰县华山镇毛楼村农民轩诗华,利用自家庭院空闲地建造了260平方米水泥池养殖泥鳅,同时池里还栽种了莲藕。经过科学饲养和精心管理,年产商品鳅1750公斤,每平方米产量6.73公斤;生产莲藕550公斤;总产值2.79万元,每平方米产值107.3元;总利润8164元,每平方米利润31.4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庭院养殖泥鳅致富的带头人。他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正>丰南区丰越泥鳅养殖有限公司参照江苏尚墩等地养殖技术将低洼荒地或稻田改造成池塘养殖泥鳅,经过两年的试养从去年亏损,今年在泥鳅价格较低的情况下亩效益在1万元,成功探索了一条调整我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新路,笔者对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近日,重庆铜梁县侣俸镇在县农业、供销、工商部门的支持下成立起了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 去年底,重庆铜梁县农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在侣俸镇天星村11社建起占地40亩的鳅苗种苗孵化池和育苗区,成功培养出大规格鳅种1000万尾,并在高密度养殖的方式建池精养和在稻田里养殖开展了泥鳅的繁殖和池塘养殖试验,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5.
泥鳅的成鱼健康养殖,包括苗种的选择、饲料的投喂、水质的控制、病害防治等方面。国内外对成鳅的养殖有多种方式。国内泥鳅健康养殖的方式主要有水泥池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泥鳅套养、泥鳅流水养殖、泥鳅家庭养殖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近两年来,江苏宿迁地区广大渔(农)民养殖泥鳅的积极性非常高,全市推广面积达2600亩,主要养殖品种有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两个品种。本人根据2010-2011年在宿迁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实施的泥鳅苗种繁育及养殖过程中摸索和积累的经验,将泥鳅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省赣榆县墩尚镇泥鳅养殖、贩销大户乔宗礼,除自己带头兴办养殖场,带动3,000农户同发泥鳅财,还引来韩国客商投资兴建泥鳅养殖基地,因而被当地政府破格选拔为墩尚镇镇长助理。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周边县镇有近万农户从事泥鳅捕捞、暂养、贩运,户均收入3万多元。乔宗礼,被苏北鲁南地区的养殖户们亲切地称为“泥鳅王”。“中国乔”引韩资建起泥鳅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地泥鳅价格的不断上扬,泥鳅人工养殖日渐增多。养殖过程中,投放泥鳅苗是一个最关键环节,影响到泥鳅养殖的成败、效益的高低。泥鳅苗一般在春分至谷雨期间投放,刚买的泥鳅苗身体纤弱,入池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甚至全池覆没。因此,在泥鳅苗入池时,一定要注意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全省水产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鱼一产业"战略,着力调整养殖结构,努力提升渔业特色养殖比重,通过加强人工繁育技术研发、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高效养殖技术模式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精品名牌打造等措施,推动黄鳝、泥鳅产业健康发展。2015年,我省黄鳝、泥鳅产量分别达17.21万吨和4.39万吨,养殖产值合计107.38亿元,鳝鳅产业成为继小龙虾、河蟹之后的第三个"百亿元"产业。种业: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黄鳝是典型的由雌转雄性逆转生  相似文献   

10.
<正>泥鳅是地方养殖小品种,先前无人问津,近年来随着市场火爆,养殖的面积就多了起来。养殖泥鳅如何赚钱?笔者认为泥鳅分级养殖效益好,广大养殖户不妨一试。下面把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鳅池建设。泥鳅养殖池的水深要求  相似文献   

11.
池塘泥鳅高效养殖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9年,我镇的养殖户张建国,根据已有的经验,创新养殖技术,在养殖泥鳅的池塘中铺设微孔管道实施高密度养殖泥鳅试验,至10月初收获泥鳅  相似文献   

12.
网箱养殖泥鳅具有设备简单,单产高,管理方便,易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养殖技术。现将网箱养殖泥鳅的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农家在庭院建池养殖泥鳅投资少,见效快,简便易行,是一条养殖致富的好门路。 一、建泥鳅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水源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池,面积大小均可,以50-150m~2为宜,池深1—1.2m,池底和四壁用砖块、石料或水泥板铺砌,并用水泥沙浆抹光下游方距池底高30cm处开排水口,并安装防逃设备,避免泥鳅逃逸。 二、准备工作。池底铺一层厚20—30cm富含腐殖质的菜园土或其他肥土,按鱼池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高泥鳅养殖技术,笔者在顺昌县埔上镇谢坑村进行泥鳅养殖试验,本试验将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与泥鳅网箱培育技术有机结合,以期探索一种适合在闽北山区推广的泥鳅生态高效养殖的新模式。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准备池塘面积为3亩,在试验开始前15天将池水排干,清除底泥,底泥厚度控制在15cm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据湖北省水产局消息,2015年,湖北省黄鳝、泥鳅产量分别达17.21万吨和4.39万吨,养殖产值合计107.38亿元,鳝鳅产业成为继小龙虾、河蟹之后的第三个"百亿元"产业。湖北黄鳝产量占全国近一半不仅在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湖北省在黄鳝、泥鳅高效养殖技术和规模上更是领先全国,产品价格拥有市场定价话语权。"通过组织社员集中销售、收购周边地区黄鳝,日均运销黄鳝10多万kg,在  相似文献   

16.
泥鳅高产高效养殖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江苏省灌南县汤沟镇泥鳅养殖大户吴进,通过三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发展泥鳅养殖池塘100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2007年他与同村两位好友合伙承包村里土地15亩,开挖泥鳅养殖池,共收获泥鳅4万kg,销售产值达98万元,纯利润达20万元,平均亩  相似文献   

17.
<正>五华县位于韩江上游,近年来在全县建立了6个泥鳅标准化养殖基地,辐射全县带头养殖。据统计,3年来孵化泥鳅2.5亿尾,培育种苗6000多万尾,全县累计推广主养泥鳅面积1030亩,平均亩产1181kg,亩纯利2.185万元,推广混养面积2570多亩,亩增泥鳅纯收900元,泥鳅高效养殖有效促进渔业增收、农村致富。一、泥鳅的人工繁殖与培育1.泥鳅人工繁育技术在五华县周江镇冰坎村建有台湾泥鳅繁育养殖基地185亩,由梅州市中渔远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渔公司),从  相似文献   

18.
<正>泥鳅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居高不下的利运回报催生了泥鳅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泥鳅的人工养殖产业中,养殖成功者很多,但失败者也不少,个中缘由多种多样,但苗种成活率太低是个不争的事实。本人从事泥鳅养殖多年,一直都在探索学习泥鳅的繁育养殖技术,除自己的亲身经历之外还走访了大量的养殖户和水产科研机构,个人觉得泥鳅苗种成  相似文献   

19.
<正>业内人士称,大鳞副泥鳅被誉为未来35年最具有养殖价值的水产养殖产品。原因在于大鳞副泥鳅目前的生产量还未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在我国,大鳞副泥鳅养殖还未形成规模,大鳞副泥鳅目前来说还未发生较大的病害。目前大鳞副泥鳅养殖有很多方式,如池塘养殖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水泥池养大鳞副泥鳅等。而其中,池塘养殖的大鳞副泥鳅产量相对高于稻田养大鳞副泥鳅等其他养殖方式。池塘平  相似文献   

20.
<正>为进一步挖掘泥鳅这一传统优质品种的增值潜力,探讨其综合养殖技术,我们于2003年开始,连续4年进行了池塘养殖泥鳅生产技术试验,亩产量稳定在6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现就泥鳅池塘养殖及相关技术要点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